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20~2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说的自下利。对于少阳病来说是禁用汗法的,因为少阳是个小阳,是个弱阳,如果用汗法、用吐法、用下法,对于少阳的邪气不能起到驱除的作用,只能白白的耗伤少阳的正气。所以当我们讲少阳病的时候,大家就知道少阳有三禁——禁汗、禁吐、禁下。现在,太阳和少阳合病,明显的是少阳邪气重,胆热内迫而出现了下利,言外之意,太阳邪气比较轻,那你单独用汗法解太阳表邪就违犯了少阳的禁汗。所以在治疗上,仲景用黄芩汤,以清胆热为主,清胆热,治热利为主。这就是他用黄芩汤的道理。

刚才我们说,胆热内迫胃肠,胆热迫肠的话可以下利,胆热迫胃的话可以出现呕吐。所以,“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如果胆热迫胃,胃气上逆见到呕吐的,就在黄芩汤的基础上加上半夏和生姜和胃、降逆、止呕,这就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的方义。

应当说,黄芩汤这张方子,我们今天用得不是太多,因为它的药物组成,只有黄芩、芍药、甘草、大枣。黄芩清胆热,芍药缓急解痉止腹痛,再加甘草和大枣甘缓和中,调和诸药。所以这个方子呢,药少力弱,今天用得很少,但是用黄芩,用芍药,特别是用芍药,在治疗热利,这是仲景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所以后世张洁古有一个芍药汤②,他以芍药汤来命名,言外之意就是以芍药为主要药物来治疗热利,我们在方剂里学过芍药汤啊,来治疗热利,那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以上我们讲了太阳变证中的热证,其中栀子豉汤这类的证候,其中麻杏石甘汤这类的证候,在临床上都是非常常见的,还有葛根芩连汤,治疗痢疾,或者肠炎的初起,里热下利兼有表证,这个证候也是非常常见的,应当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太阳变证,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在脏或在腑,变化多端,错综复杂,所以举完热证的例子以后,下面就举虚寒证的例子。

虚寒证,我们先从上焦的心阳虚的证候谈起,请大家打开讲义第页,看原文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③这个“冒”字,大家要查《词源》,要查《康熙字典》,应当查什么部首?“冒”字查什么部首啊?有人说查“目”部,“目”部的话,《康熙字典》里没有“冒”字,在《词源》里也没有“冒”字,它查什么部?有查“曰”部,“曰”部的话,《康熙字典》和《词源》里也没有“冒”字。想想还能查什么部首啊?啊?应当查“冖”部,《说文解字》里这个字怎么写的呢?是这样写的,这个“冒”字是这么写的。

所以呢,《说文解字》它怎么解释这个字呢,《说文》:“冒,蒙而前也。”④就是头上盖一个头巾,连眼睛都蒙上,摸着黑儿,像我们小时侯捉迷藏一样,摸着黑儿向前找东西,“蒙而前”,蒙上头,蒙上眼睛,摸着黑儿往前走,因此呢,它就可以引申为蒙蔽,引申为遮盖,引申为按压,这个都是从“蒙而前也”的这个本义引申而来的,引申为蒙蔽,引申为遮盖,引申为按压。在《伤寒论》中,“其人苦眩冒”,“冒,眩冒,”就是头晕目眩,因为头晕目眩而感到痛苦,这个就是指得脑袋上像盖着个东西一样,遮盖着一个东西一样,蒙蔽着一个东西一样,你蒙上脑袋让你去转圈,让你摸着往前走,有的人一会就头晕了,因为他平衡感失调以后他就会头晕。所以这个“冒”就是当头晕目眩来讲。在这里,“其人叉手自冒心”,就是两个手交叉按护、按压在心前区,所以这个“冒”呢,就是按护、按压的意思。发汗出太多,伤了心阳,为什么不伤脾阳,不伤肾阳啊?这和他的身体素质有关,这个病人平素就心阳不足,所以汗多呢就伤了心阳,心阳不足,动力不足,心脏失充,心脏失去了动力的充盈。一个心脏的正常功能,既需要心阴滋养,也需要心阳来充养。

动力不充,他就出现了心跳心慌的症状。正因为这是一个虚性的症状,所以这个病人两个手交叉按压在心前区,动都不敢动。所以“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这描述的是一个心脏病心慌心跳忽然发作的一个被动的症状。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一看到公共汽车来了,他就追车,追着追着,还没有走到车站呢,往那儿一站,手就按压在这,这就是个被动体位,所以是个心脏病的突然发作。虚则喜按,实则拒按,现在两个手交叉按压在心前区,这也提示了是个虚证,用桂枝甘草汤来治疗。

桂枝甘草汤只有两个药,它的药物组成是:桂枝四两60g,甘草二两是30g,要注意这个方子,“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一次吃下去。这个量用得是够足的,够猛的,为什么用这么大的量一次吃?他是为了急救心阳,是救急的,救急的方子,药少力专,量大力猛。

为什么不能常吃呢?你老给他吃这么大的量行吗?不行。先让他的心脏,唉,给他跳起来,然后后面慢慢的减量应用,给他善后。

辛甘化阳是我们在讲桂枝汤的时候,已经引用了《黄帝内经》的话,说辛甘合化为阳,所以桂枝甘草汤这两个药组合起来在这里,它不是解表,不是用桂枝解表的功能,而是用的补心阳,温通心阳,用它的这个功能。我们补心阳,用桂枝甘草;补脾阳,用甘草干姜;补肾阳,用附子干姜,如果肝胃两寒,散肝胃的寒邪,用什么?肝胃两寒,散肝胃的寒邪用什么?用吴茱萸和生姜。所以不同脏腑的阳虚寒盛,我们用药是不同的。

桂枝甘草汤,两个药相合,这是补心阳的最基本的方剂。这是我们第一次遇到顿服的方子,以后我们要特别注意,还有哪个方子是顿服。

我们看看仲景顿服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个方子煮完了一次吃下去,然后我们来找出他的规律。

下面我们看53页的,这个,还有52页的最后一行:“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⑤“火逆”就是误火,这个“逆”字我们曾经几次讲过,引用了《广雅疏正》的话,说“逆,错也,乱也”。

所以这个“逆”字是当错误的意思,“火逆”就是误用火疗,火疗我们在第六条曾经提到过,是指的像火针、火熨、火熏、火灸这类的,用火热的疗法,这类火热的疗法,治疗沉寒痼冷的疾患,治疗顽固性的寒虚痹证,那应当说是有疗效的,但对于一个外感病来说,有时候用火疗,特别是有热的时候,用火疗的方法,来强迫发汗,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下之”是病人经历过泻下的方法,“因烧针”,烧针是火疗的方法之一,就是火针,结果经过错综复杂的治疗,导致了心阳被伤,心主血脉是它的一个功能,心也主神志,心的这种神志,是靠心阳,靠心阴,靠心气来充养的。《黄帝内经》就说过一句话,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所以人的精神状况,须要由阴阳气血来充养。现在阴阳不足,心神就不能够潜敛,潜水艇的潜,收敛的敛,心阳不足,心神不能潜敛,于是乎导致心神浮越而出现了烦躁,这种烦躁就是心里头一种空虚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好象是“没着没落”的一种感觉,心神浮越的一种表现,这是心阳虚,心神失养,心神浮越,心神不能潜敛所造成的,所以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这张方子里头,用桂枝甘草两个药辛甘化阳来补益心阳,再加龙骨牡蛎这两个药来潜镇安神,所以它的功能是:补益心阳,潜镇安神。你看这个方子的用量,桂枝用了一两,甘草用了二两,牡蛎用了二两,熬,实际上在这里用的是煅牡蛎,牡蛎熬不是炒吗,用的是煅牡蛎,龙骨用了二两,“上四味,以水五升”,就是1000ml,“煮取二升半”,那就是煮取500ml,“去滓,温服八合”这是几次治疗量啊?三次治疗量。所以折合成今天的量的话,桂枝一次才用了5g,甘草一次用了10g,牡蛎一次才用了10g,龙骨一次才用了10g,所以这个证候是一个很轻的证候,只是心阳虚,心神不能潜敛,有点没着没落的,一种这个注意力不能集中的,这么一种现象,或者说他是一个神经衰弱。这样来看,那个桂枝甘草汤证和桂枝龙骨牡蛎汤适应证,这两个证候,哪个心阳虚损的程度严重呢?当然桂枝甘草汤证,虚损程度更严重一些,如果我们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是两个不同的什么病呢?

那个桂枝甘草汤证是心脏病的急性发作,是心阳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