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代的关系。我经常被问到:〃我的孩子会不会学习我的模式,用愤怒来处理压力?〃〃他们年纪大了以后是不是也会得心脏病?〃〃我们难道无法从愤怒所造成的这个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吗?〃
除了在纽约医院…康奈尔医学中心服务,我也在一家特教学校担任兼职的临床心理医师,辅导有心理困扰的儿童和青少年其中许多人都有难以克制怒气的问题。如果是青少年,他们的愤怒还可能导致暴力行为。而且,他们的怒气一旦发泄出来,往往很难控制,当他们生气的对象同样有暴力倾向时更是如此。对此,这些年轻的学生同样感到忧心忡忡:〃我跟我爸爸……我妈妈……我哥哥,简直是一模一样。难道我这辈子注定就是这个样子了吗?〃在这些人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模式,而这也是本书主要探讨的问题。
过度的愤怒会导致什么伤害,是一件再清楚不过的事了。我在自己和许多病人的身上都看到,学会用更有效的方法来控制愤怒可以带来多大的裨益。所谓以更有效的方法来控制愤怒,多半时候并不是指在当下将愤怒表现出来,而是说等到自己冷静下来了以后再加以处理。16世纪的法国散文家和哲学家蒙田(Montaigne)说过一句话,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对清晰的判断力影响最大的情绪,莫过于愤怒。冷静下来之后,对事情的看法确实会有所不同。〃在本书中,我将向各位读者介绍一套经过临床验证的愤怒管理技巧,其精髓可以浓缩成以下三个步骤:
1。找出引发你愤怒的〃诱饵〃。不要上钩,也就是不要马上发火。
2。找出你愤怒的背后隐藏了什么需求。这类心理需求通常可分成两类:一个是希望获得尊重,另一个则是希望自己的界线不受侵犯。至于如何厘清自己的需求属于哪一种,我在后面会做详尽的说明。
3。满足你的需求。
各位在后面章节会看到,要认清自己是因为何种需求没有获得满足而生气,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学习的。我们常常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生气。因此,每当你发现自己生气了,不妨扪心自问:我生气的目的是什么?我要如何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各位学习本书所介绍的愤怒管理技巧时,记住:要有效管理愤怒,并不需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在这方面一点儿帮助都没有。此外,你也不能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你会动怒,很多时候或许是有正当的理由,没错,但那些怒气完全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要管理好你的愤怒,你首先必须〃承认它〃。迁怒于他人或讲些尖酸刻薄的话,对管理愤怒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用言语来奚落他人,短时间内你会有一股〃胜利〃的快感,但这往往会伤害到你和对方的关系。而这一点,愤怒的当事人往往也心知肚明。
我的病人在学会了愤怒管理之后,他的家人往往也会受惠他们变得更爱这个过去老爱发脾气的伴侣或父母,也觉得彼此相处的质量变得更好。身边有个脾气暴躁的人,可不是件好玩的事。这点我有第一手的经验可以证明。我父亲的暴躁性格,令家里的其他人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包括我母亲、我妹妹和我自己,我们都很害怕成为父亲发怒时的箭靶。更何况,当时我和妹妹年纪还小,而父亲在发怒时又经常满口粗话,或威胁要遗弃我们,各位可想而知,这有多恐怖啊。一个时常笼罩在怒气之中的家庭,生活怎么可能快乐得起来?
最后,本书将告诉各位,如何打破愤怒在父子间或母女间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个循环,父母通常要负较多的责任。毕竟,父母通常是子女仰望的对象,是行为上的角色模范,要是父母经常大发雷霆,做子女的能够好到哪里去呢?因此,要做好愤怒管理,关键的第一步是:克制住你想要发泄怒气的冲动。你一开始可能觉得这样做很不自然,但是你很快会发现,蒙田讲的很有道理:〃冷静下来之后,对事情的看法确实会有所不同。〃如果你能在怒意萌生时加以克制,而不立即发泄,你在行为上就有更多选择。要生气,你以后有的是机会,如果经过审慎的考虑,你还是认为发一顿脾气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你就这么做吧。问题是,发脾气几乎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诚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席尔文·汤姆金(SilvanTomkins)在数年前所说,直接发泄怒气通常只会让〃原本已经够糟的状况变得更糟〃。
喔,对了,让我回到我的治疗督导对我讲的那几个字:〃你听起来好残忍。〃即使事隔30多年,如今谈起这件事,我仍旧感到难为情。其实,在我的督导指出真相以前,我自己在听录音带时就已经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了。然而,要感谢他印证了我的这个猜测,让我开始反躬自省,因而踏上了这维持30多年的学习历程:研究愤怒、了解愤怒和管理愤怒。
我当时为什么那么残忍?因为我觉得很受挫。当时和我谈话的病人,是个边缘型人格(borderlinepersonality)患者;我每问一个问题,她就把谈话导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让我觉得好灰心。直到我的督导指出了这一点,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身为治疗师的我,谈话的主导权竟然被病人抢去了,这让我觉得很不受尊重,所以才表现得那般残忍。但是在当下,我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而这一点,或许是我最最重要的一项发现:觉得不受尊重时,我们会感到生气。但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努力地辩解说自己的意见跟对方有哪些细微的差异,以至于见树不见林,始终看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要管理好自己的愤怒,需要一些些的毅力和自我觉察。我衷心期盼,我的这些经验谈可以帮助各位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进而改善自己和周围亲友的生活。
让我们开始吧。
第三部分 愤怒的因与果
第一节:人为什么会愤怒
周末快到了,黛比满心期待,因为,她老公保罗这个周末终于可以不用工作了。黛比早早便做完分内的工作,离开公司,以便在孩子放学回到家以前享受几小时属于自己的时光。然而,才踏进家门,她的好心情马上烟消云散。她注意到电话录音机正闪着亮光,于是按下播放键,却听到她母亲的一长串抱怨,例如,她爸爸又忘了把驾照换发申请表寄去监理所。也就是说,他们隔天必须麻烦黛比载他们去看医生。为什么他们总觉得我应该任他们差遣或帮他们收拾残局呢?黛比心中升起了怒火。她跺脚踏入厨房,却又看到了另一件令她冒火的事:有人把牛奶罐放在厨房的灶台上,忘了放回冰箱;不用说,里头的牛奶一定馊掉了。余怒还未消,她拆开邮件后又看到一个令她不悦的消息:催账公司通知,她家有一笔账款逾期未缴保罗不是说他缴了吗?
在镇上的另一边,保罗也正在为了某些问题头大着。上面交代下来说,有一份重要的报告必须在下周一以前修改完毕,好让客户过目。唉,难得的周末假期又泡汤了。虽然可以将这份工作交代给下面的人去做,但他不敢,毕竟,他上个月才在账目处理上不小心犯了个错,因此他最近的危机感比以前都还要强烈。更何况,那个新来的家伙最近还因为贡献了什么创新的想法而得到嘉奖,输给他怎么行?更糟的是,他心里很清楚,老婆要是知道他这个星期又不能休假了,肯定会暴跳如雷。管他的!那是她自己的问题。她要求太多了!可笑的是,她自己排不出时间来的时候又希望我能体谅。哼!
待子女放学回到家,黛比已经快要火山爆发了。〃是谁忘了把牛奶罐放回冰箱里去的?〃她咄咄逼人地问,〃你们几个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乱丢衣服?每个人的房间都像猪窝一样,老要我帮你们收拾,我受够了!〃几个孩子才不在乎自己的房间是不是猪窝呢,他们这时候只想赶快躲回自己房里。他们都见识过母亲大发雷霆的场面,因此他们知道,这时候最好溜之大吉,以免被台风尾扫到。
再晚一点,保罗也回到家了,这时候他的情绪同时处于防卫与挑衅的状态。他告诉黛比,这个周末又得工作了,没办法,这是上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