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企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行做录像放映的生意。
  事实证明李晓华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二年北戴河发生冷饮大战,而他在秦皇岛的录像生意却是河北省独此一家,1元钱一张的门票被炒到10元钱一张,仍然是门庭若市。冷饮机、录像厅以及兼做的小电器生意,使李晓华赚到了100万元。
  后来,为了有更好的发展,他来到了日本。在日本,日本人务实自强的精神给了他极大的启示。当时正逢赵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火爆,价格一路上扬。李晓华心机一动,立即返身国内,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到了101在日本的代理权。代理101那一役,使李晓华赚取了上亿元资产。
  1988年,李晓华在香港注册成立香港华达国际投资集团公司并出任董事局主席。
  公司成立不久,香港房地产市场大跌,“跳楼价”成了房地产商人最贴切的表达。李晓华决定逆市操作,力排众议,倾囊收购,香港一家媒体竟以“李晓华坐到定时炸弹上”为题,报道其收购楼花的壮举。
  香港房地产战役后,李晓华更加气势如虹,他计划在未来波澜壮阔的国际大市场上一展身手。于是他决定赴东南亚考察。在考察中,他得知某市正在筹建一条高速公路,对外公开招标,当地政府给的政策十分优惠,但没有人愿意干,因为这段公路车流量不算大。但是,李晓华发现距离公路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油气田,储藏量十分可观,只是最后工作还没完成,这条重大新闻暂时没有公布。
  如果这个大油气田正式开采,丰厚的石油利润将带来大批投资者,与油田相关联的加工业及运输业也将“火爆”起来,这条公路的前途可想而知。只要宣布了发现大油气田的消息,这个项目的价值将直线上升。
  经过细致的调研,全面的筹划,李晓华下决心“干”。他拿出当年做生意积累的全部资金,又以房地产等财产做抵押从银行贷款,以3000万美元买下了修建这条公路的工程。可是贷款只有半年期限,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如果半年到期,这段公路出不了手,贷款还不上,李晓华就得跳楼。
  风险实在太大。他的妻子张吉芸为他担心,便说:
  “你要是干,我就跟你离婚!”
  李晓华说:
  “离婚也要干。”
  他清楚,与他从一无所有中走过来的结发妻子,是不会因此离开他的。
  李晓华心想:
  “大不了回国去,以前过什么日子还过什么日子。”
  抵押完后,手里没钱了,经常吃盒饭、方便面;业务往返坐飞机经济舱;在香港,“的士”也不敢打了,坐六毛钱的“当当车”。更严重的是精神上的压力与折磨,每天盼望新闻发布盼得人发呆、眼发直。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四个月过去了,时间真熬人啊!李晓华每天都在焦急的盼望中度过。

  第17节:第二招抢占先机(6)

  到了第五个月,仍然没有动静,眼看着离还银行贷款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李晓华承受着常人无法想像的压力。他每天什么事都不干,专门盯着电视上的消息。他现在仍清楚地记得5月16日那天,突然有人敲门,告诉他油气田的消息公布了,而他偏偏就是那天没有看电视。现在想起来,倒像是命运在故意捉弄人。
  他妻子在事后也不胜唏嘘,“这背水一战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这段公路无法脱手,李晓华只有跳楼了。”油气田消息发布后,李晓华的投标项目身价翻了几番,再次成为最后的大赢家。这是他商旅中最险的一笔。
  那一段曲折惊险的故事,使他感喟:生活远比书本生动一万倍。惊涛骇浪,方显英雄本色。我们不能不说李晓华是一个极具胆识、有勇有谋的人。回头看看他的创业经历,每一个跨越都是抓住一闪而过的机会。他的经历告诉人们抓住机会,就能成功。
  第十二式 善于把握先机
  [魏应州]1955年出生于台湾地区彰化县,顶新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原在台湾彰化乡村经营一个名为“鼎新”的小油坊。1988年;从香港转道来到祖国大陆;先后做过食用油、“康莱蛋酥卷”和蓖麻油;但都失败了。凭借坚韧的意志,1991年成功推出了“康师傅”系列品牌产品,带领顶新集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家之一,使其逐步走向规模化、国际化的经营轨道。
  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一个人要想有一番成就就必须要有远见卓识,善于把握住先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在积累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了解整个市场,迅速预测未来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康师傅”的创始人是台湾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四兄弟的父亲魏德和1958年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个小油坊,起名“鼎新”。父亲去世后,留下的家产和负债一样多。后由魏家的四兄弟和三姐妹继承,维持着中小企业的规模。
  由于岛内发展空间狭小。1989年,四兄弟中的老幺魏应行身负家人重托,从香港转道来到祖国大陆。他在各省之间辗转考察,足迹几乎踏遍全国。因为家庭企业是油坊,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祖国大陆开发一种食用油。当时祖国大陆市场几乎全是散装油,谈不上优质和品牌。魏应行决心开发“顶好清香油”,创立“来自台湾的食用油”形象。
  于是便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广告,“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行,以大多数老百姓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瓶装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上线。
  后来他们又先后试推“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两种产品虽然广告都很出色,但同样犯下了高估市场的错误,一直未能获得理想的销售。自1989至1991年的三年间,魏应行已赔掉了7。5亿多台币,几乎要打道回府。恰好在这时他嗅到了方便面的市场机会。
  一次出差,魏应行因为不习惯火车上的饮食,就自带了两箱台湾产的方便面,没想到这些在岛内非常普通的方便面引起了旅客的极大兴趣,大家都觉得又好吃又方便。就是这次经历,让魏应行发现了翻身的机会。他冷静地分析祖国了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发现呈两极化:一边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质量差;另一边是进口面,质量好,但五六元钱一碗,内地人消费不起。于是他想,如果有一种物美价廉的方便面,肯定很有市场。
  看准后,他们决定投资生产方便面。但是过去在台湾,魏氏四兄弟在方便面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因此在推出新产品时便小心翼翼,边做边学。为了了解内地的口味,通过试吃的方式来改进佐料配方,慢慢地他们摸出了门道。
  1991年适逢天津科技开发区招标,康师傅便在区内注册了顶益食品公司,把所有家当押进去,准备投产味道很浓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这是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确定的最适合内地人的口味。

  第18节:第二招抢占先机(7)

  与此同时,康师傅的广告宣传已全面铺开。康师傅一改前两次用真人作广告的做法,而是采用一个相对容易记忆的动画人物,在称呼上为适合北方人的思维方式,顶益决定用“师傅”这个词,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当时台湾对内地观众还很有吸引力,为迎合观众心理,这位“康师傅”当然是来自台湾!并配合红烧牛肉面口味浓、分量足的特点,广告词则设计为“香喷喷,好吃看得见”。“康师傅”的大规模广告攻势,选在中央电视台台湾电视剧前的黄金时段播出。画面非常漂亮的“康师傅”广告一经推出,立刻打响,各地开始纷纷注目“康师傅”,掀起一股抢购狂潮。老百姓的热情即刻传染给批发商,甚至一度出现了顶益门前排长队,批发商提着一麻袋一麻袋钱要订货的场面。
  为应付供不应求的热销局面,顶益不得不投入大量现金到流通领域,同时用提前收来的订金购入国外的先进机器设备,招收培训人员。1992年,新品“康师傅”出笼。6个月内,顶益生产线上的工人从300多人猛增到三四千人,将生产线扩大至天津之外的多个城市,“康师傅”畅销全国。
  康师傅的创始人魏氏四兄弟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