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企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玉刚,在1980年成功收购九龙仓,号称“世纪收购战中经典”,他的这场成功收购战,靠的就是商业信誉和良好的商业品德。
  当时,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码头,拥有资产18亿港币,那一带的地寸土寸金,掌握了九龙仓,就等于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物资的装卸和储运业务。所以,包玉刚把汇丰银行的股票转手给了李嘉诚,因为李嘉诚是以2 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为交换条件的。至此,包玉刚就掌握了九龙仓股票20%的份额。
  掌握了九龙仓股票20%的包玉刚,理所当然地进入了九龙仓董事局。但是他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悄悄地收购九龙仓股票。1980年4月,包玉刚宣布,他已控制了3 900万股九龙仓股票,约占总数的30%。英国人慌了,因为他们只掌握着20%的九龙仓股票,这就意味着董事长的大权必须交给包玉刚了!也就是说,掌握九龙仓股票的大股东怡和集团将失去九龙仓。
  怡和集团找到后台汇丰银行商议,要汇丰银行支持它。这年6月20日,趁着包玉刚在欧洲度假的机会,怡和集团突然发起反扑,打算以每股95元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3 000万股,使它们掌握的股票占总数的49%,远远超过包玉刚所掌握的股票数量,它们认为,只要这个计划一宣布,包玉刚一定会退出这场竞争。因为,包玉刚必须再收购2 000万股股票才能继续保持他的优势,而一夜之间必须拿出20个亿的现金来,这简直是无法办到的事情。
  包玉刚是在法国接到这十万火急的情报的,他的心不禁隐隐作痛,深感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雄厚,他几乎要被逼到绝路上了!
  包玉刚决心要同英国佬搏一搏。他一边放风,说还要去拜会墨西哥总统,却悄悄启程赶回香港。几个小时以后,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谈笑风生,宣布他已经筹集了足够的资金,要以105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2 000万股!
  在短短的2个小时内,包玉刚如何调动21亿元资金,完成他的收购计划呢?原来包玉刚在银行中建立了很好的信誉,许多的银行在他危难之际,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提供贷款给他,让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计划。
  当然,坚持诚信,在短时间内会失去一些眼前利益,存在一些困难。但是,诚信不是件难事,可以先从一件小事情做起,从现在做起,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恪守的原则。不讲诚信,等于埋葬自己。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这是成就个人诚信的必由之路。就连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都说:“信用是无价之宝,我愿意牺牲太阳底下的任何东西去争取它。”

  第82节:第七招欲立事先立人(5)

  第五十六式 信用重于生命
  [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2岁到香港,成为一家玩具厂推销员。16岁便升任该玩具厂总经理。22岁创办长江塑胶厂。30岁投资地产。44岁时上市长江实业。51岁吞并和记黄铺。56岁控股香港电灯公司。62岁投资84亿港元组建Orange电讯公司。10年后以1130亿港元将Orange卖给德国电讯集团。2000年,李嘉诚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2001年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全球最有钱的华裔富商。2005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名第22位,个人净资产约130亿美元。
  “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李嘉诚是香港首富,然而最初创业的成功就是靠信用和诚实而渡过难关,发展壮大起来的。1950年夏天,做过几年塑胶推销员的李嘉诚以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筹措的五万港元在筲箕湾租了一间厂房,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塑胶玩具和简单日用品。在创业最初的一段时期,李嘉诚凭着自己的商业头脑,以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商业准则发了几笔小财。但不久之后,一段惨淡经营期来临了。几次小小的成功,使得年轻且经验不足的李嘉诚忽略了商战中变幻莫测的特点,他过于自信了。
  几次成功以后,他就急切地去扩大他那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的塑胶企业,于是资金开始周转不灵,工厂亏损愈来愈重。过快地扩张,承接订单过多,加之简陋的设备和人手不足,极大影响了塑胶产品的质量,迫在眉睫的交货期使重视质量的李嘉诚也无暇顾及愈来愈严重的次品现象。于是,仓库开始堆满了因质量问题和交货的延误而退回来的产品,塑胶原料商开始上门催缴原料费,客户也纷纷上门寻找一切借口要求索赔。
  从做生意开始就以诚实从商、稳重做人处世的李嘉诚付出的代价是很惨重的。这种代价几乎将李嘉诚置于濒临破产的境地。
  这段时间,痛苦不堪的李嘉诚每天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忙着应付不断上门催还贷款的银行职员,应付不断上门威逼他还原料费的原料商,应付不断上门连打带闹要求索赔的客户,以及拖家带口上门哭哭闹闹、寻死觅活要求按时发放工资的工人们。
  面对如此境况,如何才能挽救绝境中的长江塑胶厂?李嘉诚最后靠的还是“信义”二字——与客户有信,与员工有义。他召集员工大会,坦言自己在经营上的失误,衷心向留在厂里的所有员工道歉,同时还保证,一旦工厂可以渡过这段非常时期,随时欢迎被辞退的工人回来上班。之后,李嘉诚穿梭于众多银行、原料供应商及客户之间,逐一赔罪道歉,请求他们放宽还款期限,同时拼尽全力,为货品找寻客户,用蚀本价将次货出售,筹钱来购买塑胶材料和添置生产机器。到1955年,高筑的债台终于拆掉,业务渐入佳境,没过多久还开设了分厂。
  1957年初的一天,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说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场。这给了李嘉诚很大灵感。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类价廉物美的装饰品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而香港有大量廉价勤快的劳工正好用来从事塑胶花生产。他预测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李嘉诚抓紧时机,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塑胶厂去“学艺”,在引入塑胶花生产技术的同时,还特意引入外国的管理方法。返港后,他把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积极扩充厂房,争取海外买家的合约。
  李嘉诚虽然率领企业步出了深渊,但并非就此脱离了困境。这时,他的资金仍然十分不足,生产设备仍旧很简陋。他无法更新设备,增加厂房,招聘技工,生产规模也无法像计划的那样扩大。
  在李嘉诚伤透脑筋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来到他面前。有位欧洲的批发商,来北角的长江公司看样品,他对长江公司塑胶花赞不绝口:“比意大利产的还好。我在香港跑了几家,就数你们的款式齐全,质优美观!”

  第83节:第七招欲立事先立人(6)

  他要求参观长江公司的工厂,他对能在这样简陋的工厂生产出这么漂亮的塑胶花,甚感惊奇。这位批发商快人快语:“我们早就看好香港的塑胶花,品质品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价格不到欧洲产品的一半。我是打定主意订购香港的塑胶花,并且是大量订购。你们现在的规模,满足不了我的数量。李先生,我知道你的资金发生问题,我可以先行做生意,条件是你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担保。”
  找谁担保呢?担保人不必借钱给被担保人,但必须承担一切风险。被担保人一旦无法履行合同,或者丧失偿还债务能力,风险就落到了担保人头上。但是李嘉诚找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和银行,没有人愿意为他担保。
  但是李嘉诚的内心,太想做成这笔交易了。该批发商的销售网遍及西欧、北欧,那是欧洲最主要的市场。李嘉诚未能找到担保人,还能说什么呢?他和设计师通宵达旦,连夜赶出9款样品,期望能以样品打动批发商。若他产生浓厚的兴趣,看看能否宽容一点,双方寻找变通;若不成,就送给他做纪念,争取下一次合作。
  机遇既然出现,他是无论如何不会轻易放弃的。第二天,在香港一家酒店的静谧而优雅的咖啡厅里,李嘉诚和订货商对坐着。有那么几秒钟,他们都没有说话,而是沉默地品尝着咖啡。接着,李嘉诚说,很遗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