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4年第2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红薯窖一般都是挖在离村子不远的田野间,搭的有窝棚。刘老克每天晚上都是早早地去。我走到的时候,他已在门口抽烟。等我铺好被子,他才弓腰钻进窝棚睡觉。有时候高兴了,他就给我讲西北军的事,唱上几段京剧。他最拿手的是马连良的《甘露寺》,把马派唱腔学得惟妙惟肖。他说他见过马连良;当年马连良去西北军慰问,他抬着汽灯随着戏班子半月有余。他说他还见过别的什么名伶,说完了又给我唱了一段“一马离了西凉界”,只可惜还未等他唱完,我已经“呼呼”地睡着了。 
  不想到了清理阶级队伍那一年,从兰州过来一份敌伪档案,上面有刘老克的大名,官衔是少校军需。清理阶级队伍时镇上成立的有“群专指挥部”,民兵们把刘老克押到指挥部内,审了几次,刘老克全承认了。这一下算是把镇人给震惊了。:原以为是个小人物,没人看得起他,却原来是个大人物!所以人人皆佩服阶级敌人狡猾,隐藏得好,瞒住了革命群众雪亮的眼睛。刘老克被送进县城,大约关了两个多月,又放了回来,说是刘老克虽然曾经当过国民党的少校军需,但近年来只是隐瞒自己的罪恶,并没有进行新的破坏活动,所以要宽大处理。最后定为“划而不戴”——就是坏分子帽子一旁搁着,先不戴,以观后效,如若不老实,立刻就划为敌我矛盾。 
  虽然刘老克是“划而不戴”的准坏人,但人们看他的目光一下变了。谁说人家没福,人家可是享过大福的人。走路急慌是军训训的,走路不急慌能当上少校军需?瘦怎么了?林彪瘦,不照样当大官?观念如此一转,过去喊他“老干”的人开始喊他“老克爷”了。队长有了想不通的事儿,也开始向“老克爷”请教了。谁家娶媳妇,也开始偷偷请“老克爷”了。为啥?人家当过少校军需,见过世面。 
  不料第二年春,从县上来了两个人,专程到东街开了个群众会,说是真正的少校军需刘老克不是这一个,而是镇东刘村的刘老克。因为那份敌伪档案上只写颍河镇刘老克,而刘村也归颍河镇管辖。更重要的是当时这个刘老克一切都承认了,赶巧他又当过西北军,所以才造成这样的误会。 
  这一下,人们像受了愚弄,都用大梦初醒般的愤怒目光望着刘老克。刘老克这时才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忽”地站了起来,上前拉住了那两个人的手,大声疾呼道:“你们这是冤枉我呀,我可真当过少校军需呀!” 
  县上人觉得很奇怪,问:“你怎么争当阶级敌人呢?你说你是少校军需,你把军需的‘需’字写出来让我看一看。” 
  刘老克不认几个字,一下傻了眼。 
  县上人很轻蔑地望他一眼,冷笑了一下,扭脸走了。 
  众人都朝刘老克吐口水,骂:熊样儿,还想当少校军需哩! 
  从此,刘老克在人们心目中又变成了一钱不值的“老干”。 
  邵投递 
  邵投递是项城人,当过兵,复员安排在邮局当投递,老婆孩子都吃商品粮,住在镇邮所的两间小房里。那年月,全家都吃商品粮在乡间被视为贵族阶层,所以在镇子里很瞩目。 
  老邵叫邵什么,很少有人知道。好在也不需要知道,只知道他姓邵干投递称他为“老邵”就可以了。其实,老邵并不老,大概才三十几岁,负责接邮车兼送镇里各机关的报纸和信件。农村送报多是骑车,邮局的专用自行车是绿色的,由天津“飞鸽”自行车厂特制,为“加重飞鸽”,后轮的辐条要比前轮粗很多,支架和书包架也与众不同,两旁还有两个铁托架,可折上去,也可放下来,专为带货用。那年月,全国的邮政投递车全一个样,连小偷都不敢偷,偷了也卖不掉,更不敢骑,反而成了累赘。所以镇上人大多都认得老邵的自行车,只要老邵的自行车停在谁家门口,众人便知那一家来了汇款或挂号信。记得当时我们队里的队长,一到年底,就盯着老邵的自行车,专看在谁家门口停放了。那年月工人家属多是缺粮户,年底要交缺粮款,在外的工人要朝家寄钱,队长一见老邵的自行车停在哪个工人家属门前,马上就过去讨款项,一讨一个准。 
  当时镇上最大的报刊订户是公社大院,而且要求投递员必须挨屋送,因为那时候正当“文革”初期,几乎每天都有最新最高指示,并且要求当天的报纸当天送到。若耽误了,就以政治事故论处。老邵深知责任重大,从不敢掉以轻心。每当邮车一来,他就先分报纸,分好后抱着就朝公社大院里跑,而且边跑边喊:“最新最高指示来了!最新最高指示来了!”这种喊声要放在半下午或天黑以后还可以理解,可那年月到处武斗,截击“5·16”,公路不畅通,有时候邮车从开封赶到镇上,已是夜深人静。老邵分了报纸仍要边跑边喊,这就让人感到了某种恐怖。但是老邵喊的是“最高指示”来了,没人敢反对或劝说,老邵就越喊越有劲儿,直到把公社大院里熟睡的人都喊醒了,他才把报纸送完。 
  为此,公社里的干部们都有了意见,有意见却不敢直说,便瞅老邵的其他毛病。上级若专为某个人挑毛病,那就多了去了。首先,是老邵的家属有毛病。老邵的爱人叫黎敏,是个无业市民,没工作,却能生小孩儿,——下为老邵生了三个儿子,大的十岁,小的才几岁。男孩儿饭量大,粮本上的面粉就不够吃。加上老邵工资不是太高,生活很是拮据。为补缺口,黎敏每逢收割庄稼季节就下地拾庄稼,有时候手脚还不太干净,偷扒块红薯或摘几个玉米棒子什么的。那年月都穷,吃物金贵,偷生产队东西者抓住就要游街。黎敏为此曾游过几次街。接下来,就是老邵本人的毛病。老邵的毛病是作风问题。因为老邵常给一些工人家属送汇款单什么的,就有人说他已勾引了几个耐不住寂寞的女人。散布这等事的人说,只要老邵将自行车推到某个工人家属的院子里,那肯定是有戏。当然,这些皆是谣传,并没人捉奸到床。但当时上头对这种谣传也极重视,更何况现在是专找老邵毛病呢!公社头头派人找来邮政所的所长说,给公社大院里送报纸的人一定要根正苗红政治清白,老邵和他的老婆群众反映不是太好,是不是换一下。邮政所所长一听这话,颇有些为难地说,邮政接车员不是一般投递,县局和发行局都备有档案,换人不是一句话。再说,所里的投递员就老邵一个是党员,论条件,另两个还不及    
他。公社领导看邮政所所长当不了家,便说那好吧,由我们公社革委会直接向你们局里反映。 
  当时镇邮所共有三个投递员,一个负责接邮车投递镇上的信件报纸,另两个负责乡下二十几个大队的投递任务。那时候乡下没有电话,电报很多,而上头要求电报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所以到乡下投递是很苦的。每天要骑上百里的路程,体力消耗多,相应饭量就大。一听说公社领导要向县局反映撤换自己,老邵心里很有些慌,深怕下乡投递自己的饭量增大了家中生活更紧张。但他知道,有公社出面向局里反映,自己肯定干不长了。为防万一,他就让黎敏多拾些庄稼。那时候正是秋收季节,黎敏每天早早地下地,到天大黑才回来,拾些豆子、玉米、红薯什么的,晒干收藏起来。 
  这一天,老邵又去小北关接邮车,等到夜里十点,邮车才来到。他接过车,将报纸和邮袋装到架子车上,刚要系绳子,不想他的妻子黎敏背着一捆豆棵子赶了过来,并慌里慌张地说:“快,快将这玉米棒子藏到车内,后面有人追来了!”原来这黎敏每天晚回,就是要瞅机会偷一点。今天她偷的是玉米,有十几个大棒子。老邵见状,急忙从黎敏怀中接过一个鱼鳞袋子,藏在了邮包下边。这时候,追赶的人已经来到,一个小伙子上前抓住黎敏,呵斥道:“快把玉米交出来!”黎敏身上没了赃物,态度很硬地说:“哪个偷你的玉米了?”说着,将拾的豆捆朝地上一撂,自个儿解开了,说:“看看,看看,有没有?”另一个小伙子用手电照来照去,发现了正在佯装装车的老邵,顿起疑心,喊上伙伴,走到老邵的架子车前,没几下就将那个装玉米棒子的鱼鳞袋子给翻了出来。这一下,老邵和黎敏都软了,向两个小伙子哀求,诉说自己家的困难,并说打罚皆可,千万别让游街。只可惜,当时的农民像是对吃商品粮者有一种天生的仇恨,他们不敢惹公社干部,却对老邵不客气。当下就将老邵夫妇扣了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