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春遗梦 作者:朱水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鉴有惊有喜地听到皇帝封他为太师,专侍后来的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登基后,为了报答师恩让牛鉴出仕为官,提出了几个空缺征求牛鉴的意见,牛鉴不忘河南老者的恩德,提出到河南为皇上效力,皇上恩准封牛鉴为河南巡抚。牛鉴到河南从治理黄河入手,给河南父老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受到河南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对牛鉴的政绩和功德有口皆碑,家家都供奉着牛鉴的画像。后来牛鉴调任为两江总督,正遇上了鸦片战争,牛鉴书生出身,不谙军务,在守防中失利。侵略军兵临南京城下,他奏请皇上向英军乞和,并参与签定了中英《南京条约》,后被革职拿问。释放后又得到咸丰皇帝的重用,参与了镇压念军起义,之后告老还乡了。
  讲到这里小女儿插话道:“爸爸!我想起来了,那年你领我们到武威的文庙参观,我还见过牛鉴写的书法碑文。”我说:“算你有点记性。”
  那是一九八九年的春节,我和老伴带着女儿来到武威,期间,参观了文庙。当我们走进文庙时,一眼看到的是那匹足踏飞燕,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大型复制铜奔马,也许是它给了我灵感,酿成了“武威奔马马奔武威,西河红柳柳红河西”两句回文诗。在文庙的名书名碑陈列馆里,我们见到了牛鉴为同里张兆衡撰写的“张公墓”碑,此碑高约两米,宽约一米,红枣大的楷书字迹,形态端庄厚重,气势雄宏老健,似有苏体之灵,颜体之魂,被武威书家引为自豪。受名书名碑之启迪,我又琢磨出了四句小诗,读给老伴和两个女儿听:
  人杰地灵山川秀,百代翰墨洒凉洲。
  书山有路变为通,不拘一格最风流。
  小女儿听了这段牛鉴的故事,觉得有点传奇色彩,问我这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少?我说:“做为故事,当然会有不少虚构的成分,但牛鉴做为在嘉庆年间中进士,后来做了河南巡抚,两江总督都是历史事实。”接着我们把话题转到了人的运气上。小女儿说:“从这段故事看,牛鉴的运气还是不错,如果遇不上那个河南老者,遇不到那个老和尚,遇不到皇太后,恐怕也不会有他当时的荣耀。”我说:“这就是机遇。一个人不管他有多大能耐,如果没有机遇,就会像金子埋在土里永远不会闪光那样,他也就一辈子默默无闻。“
  所谓机遇就是时运和个人的巧遇。时运是一个人一生最基本的运相,牛鉴之所以能成为武威历史上的名人,首先是他的时运不错,当然,他的那些巧遇也是他成才、成名的关键因素。清朝二百多年间,非常重视以科举取士的制度,特别是康乾两代大力提倡“崇儒重道”形成了“右文之盛,前古罕见”的盛况。自顺治壬辰起至光绪癸未止的二百余年间,武威人中进士的共有三十一人,文武举人、贡生更多。时势造英雄,牛鉴就是那个时代在武威挖出的一块金子。
  盛世多昌运,当今这开拓创新的时代,不拘一格论人才,七十二行选状元,给人们提供了不少施展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解放思想大胆干,实事求是图发展,顺迎了这个时代的人,有的成了名,有的发了财,有的当了官。这些人之所以能出头,首先是时代给他们提供了发挥个人能力的舞台,其次才是他们个人的运气和巧遇。中国人有句古训“知恩图报”这个“恩”的内函非常广泛,有养育之恩,教诲之恩、知遇之恩、救助之恩;但人们常常不提及时代之恩,把个人的运气和能力夸大到了极值,使一些人得意忘形,骄傲自大,胡作非为,飞扬跋扈,贪污腐化,巧取豪夺,不知道什么叫时代之恩。我们的祖先造字也挺有意思,“因”字下面加了个“心”是“恩,是有因才用心去想,巧妙地神话出了”恩“的因果关系,是要人们常常想着,你有今天是怎么来的。
  人有两种概念,一种是自然人,一种是社会人。一个人从他的娘肚子里出来,包括他的父母和先辈在内,谁也离不开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构成了人们生存的复杂机制,每个人都是这个机制的细胞,由于这个机智的不断运转,才能使这个细胞生存衍繁。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每个人的成长也是恩重如山。所以,无论何人,不能忘了时代之恩,“知恩图报“不能忘了图报社会,这也是一个人成熟和有道德、有修养的标志。
  财富的多寡从广义上讲都是社会共有的,取之社会就要用之社会,这就是对社会的图报;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服务、友善、公益行为也是一种图报;还有对社会做出的打算和努力,也是对社会的图报。
  说到这里,小女儿插话道:“爸爸!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上学深造也是一种对社会的图报。我入学后努力学习,学出个样子来将来报效国家。”我说:“你明白了就好。”
  火车出了杭州,飞快地在杭沪线上奔驰,快到吃中午饭的时候,老伴打点好食品催我们快吃午饭,小女儿谈兴正浓,一边吃饭一边问我,武威历史上还有那些名人?我说:名人有好名和恶名之分,我们在西湖畔看到的岳飞和秦烩,他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岳飞流芳千古,而秦烩遣臭万年。清朝末年,武威战乱叠起,鸦片的引种对武威民风的危害极大,“终日操劳,不足偿暗室之一灯。”人们的劳动所得全部吸了鸦片;官府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社会黑暗。当时有个被称为“杨四爷”的穷儒不满现状,常有一些古怪的行为讽刺社会,光天化日之下打着灯笼在大街行走。旁人问他:“杨四爷!大白天的打个灯笼干啥?”他说:“这凉州城一片黑暗,不打灯笼怎么行走!“他在武威城的大街上随地大小便,有人告诉他:“有人!”他说:“这凉州城里遍地狼虫虎豹,那里敢有人”。他是一个无官无职的平民百姓,但在武威历史上的名气很大。
  在武威历史上恶名昭著的就算是马廷镶和马步青了。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武威发生了七点八级地震,武威城近有一半人死于这场灾难。但马廷镶对武威百姓雪上加霜,发动了“凉州事变”在武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天内就杀了一千六百多人,他的手下把人头装满麻袋背着去请功,武威城里死魂遍地,血流成河;他们烧了许多寺庙和古建筑,店铺被抢劫一空,惨遭奸污的妇女无计其数,我村的一个张奶奶就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十几个马匪对她进行了轮奸,把她致成了残废,后来再也不能生育。一提到那次回民造反,武威人无不咬牙切齿。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武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灾荒和瘟疫,旱情十分严重,整个农田禾苗枯萎,庄稼颗粒无收,大批灾民向武威城涌来,城内到处是饿殍。为了活命,许多人家只好卖儿鬻女,十六七岁的大姑娘,只要几斗粮食就可换给别人做媳妇、当丫环。当时政府十分腐败,在灾荒面前无能为力,任其蔓延,有的还官商勾结,高价倒卖粮食,大发横财。但也有一些富商和地方人士,捐助了一些粮食,开了几处舍饭场救济灾民。然而,毕竟是僧多粥少,饥民排着长队讨要舍饭,有的在排队当中倒下后再也没有起来。那时,我的爷爷,也就是你的太爷,在东关开炉院,是一个殷实人家,在东门外的北柴场也开了一个舍饭场救济灾民。后来马步青统治了武威,对武威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就连我爷爷这样有声望的人家也难幸免。爷爷家境的衰落就是从马步青统治武威开始的。
  小女儿听说我爷爷是一个有声望的人家,就把我和她的饭盒放在一边,催我讲她太爷的故事。
  我爷爷叫朱涛,是当时的一个手艺很高的铸造工匠,他开的炉院在当地很有名气,四乡六区的人都知道东门外的北柴有个朱家炉院,朱涛的手艺不错,炉院生产的东西,质量好,价格也公道,都乐意到朱家炉院买货,远乡的寺庙还慕名而来订作钟、磬和装饰铸件,炉院的生意红红火火。
  马步青到武威后,看中了武威东关是一块可以发财的地方,强占了东关,北柴场也被圈作花园用地,下令居民限期搬迁。我爷爷赶紧雇人雇牲口先驮运炉院的生产工具、原材料和家具等物,眼看限期快要到了,房屋才拆了一半,就在限期到的头一天,武威大雨滂泥,整整下了一天,羊家坝河河水暴涨,武威城乡在一片泥泞之中,爷爷他们忙着拉运东西,晚上没有赶回来。后半夜雨还在哗啦啦地下着。那晚徐家姑奶奶也住在我家里,她是一个很有主意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