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陔馀丛考 [清]赵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寓简》云:“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观孔子言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则:“公用”句原文应有“弓矢”二字,今无之。王昭素谓“序卦离者丽也”之下诸本有“丽必有所感,故受之以咸,咸者感也”凡十四字,今亦无之。是皆阙也。《朱子语类》载:郭、京《易》“即鹿无虞”鹿作麓,其象词则云:“即麓无虞,何以从禽也”,谓入山麓而无虞人导之,何以从禽也。今作“即鹿无虞,以从禽也”,是误一鹿字,脱一何字也。袁楷谓《文言》有错入《系辞》者,“鸣鹤在阴”以下七节,“自天之”一节,“憧憧往来”以下十一节,皆《文言》也,即“亢龙有悔”一节之重可以明之矣。是又《易》之错简也。王鏊《震泽长语》云:汉文帝时,《十翼》所存惟彖象、《系词》、《文言》。至宣帝时,河上女子掘冢得全《易》,上之。内《说卦》中、下二篇污坏,不可复识,《十翼》遂亡其二,后人以《序卦》、《杂卦》足之。今按《说卦》中乾为天、为圜、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之类,朱子亦谓其多有不可晓者。而荀九家于乾之下又有为龙为直之类,坤之下又有为牝为迷之类,以及震、巽等卦皆然,明是《说卦》已亡,而后人杂取以补之者,则《说卦》之原文久缺也。又如《上系》第十章自“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至“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皆是孔子语,其下又有“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此之谓也”二语,岂有孔子自作《系词》,又自引己语以证之?则此“子曰”二字亦衍文也。
  ○《尚书》名起于伏生《礼记经解》云:疏通知远,书教也,与易教、诗教并述,未尝云《尚书》也。《左传》、《国语》及战国诸子书,凡引《书》或曰夏书,或曰商书、周书,亦皆无《尚书》之名。其称为《尚书》者,自伏生始。孔安国所谓伏生口授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是也。自有此二字,而后之解者纷纷。王肃谓:上所言,史所书,故曰尚书,则以上为君矣。郑康成云;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若天书然,则以上为天矣。康成又据《纬书玑钤》之说,谓孔子尊而命之曰尚书,则又以尚书为孔子所加矣。即此二字,议论纷然,亦可见汉儒说经破碎穿凿之一斑也。
  ○《尚书》古、今文皆出壁中孔安国《书序》:鲁共王欲坏孔子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虞、夏、商、周之书,此《古文尚书》之出壁中者也。《今文尚书》安国谓伏生之口以传授者,则似非出于壁中,然《史记》云: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起流亡。汉定天下,伏生求其书,已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班书《艺文志》亦云伏生壁藏之。又刘歆《移太常博士书》云:伏生《尚书》初出屋壁,朽折散绝。是《今文尚书》亦出自壁中。故孔颖达谓伏生初亦得于壁间,传教既久,诵文熟,遂以口授,而安国因谓之口以传授也。刘向《别录》:武帝末,民间有得《秦誓》于壁间者,献之,使博士读说,数月皆起,传以教人。又《后汉书》:建安十四年,黄门侍郎房宏等说云:宣帝本始元年,河内女子有坏老人屋,得古文《泰誓》三篇。王充《论衡》亦云:宣帝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尚书》一篇。于是《尚书》二十九篇始定。按《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增《泰誓》为二十九篇,则所谓《逸尚书》者即是《泰誓》,是《泰誓》亦出自壁也(按此《泰誓》系伪书,说见后)。盖遭秦有挟书之禁,学者多藏书于屋壁,以避时禁,而俟后世,固不独孔壁中一本也。《后汉书。杜林传》:林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虽遭艰困,握持不离。其时孔氏古文传未行,故宝之如此。盖亦先儒所藏而晚出者,可见秦时藏书者不止一处也。
  ○壁书非孔襄所藏孔壁藏书,《安国传》但云我先人藏其家书于屋壁,而未尝指为何人。《家语序》则谓孔子裔孙子襄所藏。按《史记》子襄为汉惠帝时博士,迁长沙守。而《汉书》惠帝除挟书之禁,则子襄出仕,正当开禁之时。且身为博士,尤可表彰先学,若书是其所藏,岂有不出之以广其传,而尚锢诸屋壁者?按《隋经籍志》汉武时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其末孙惠所藏之书,字皆古文。陆德明《释文》亦云:《书》者,孔子删录百篇,为之序。秦禁学,孔子末孙惠壁藏之。是藏书者名惠,非襄也。
  ○虞、夏、商、周书目孔子所分《左传》引二典三谟,今俱在《虞书》之中。而《左传》称为“夏书”者,典谟原系夏时史官追记,故春秋时犹仍旧称也。其名之曰“虞书”者,蔡九峰云:或以为孔子所定。此盖因孔安国《书序》而推之。按《书序》云:壁中得先人所藏虞、夏、商、周之书。孔颖达谓壁内所得有此题目也。然则以典谟为《虞书》,本孔壁之原题,春秋时尚以典谟为“夏书”,而藏书题为《虞书》,其为孔子删书时所定无疑也。春秋时谓之“夏书”者,以其书本夏时所作。孔子题为《虞书》者,以其事皆虞廷之事,如《隋书》修于唐而谓之《隋书》,《唐书》修于宋而谓之《唐书》也。或曰:伏生《尚书大传》以典谟及《禹贡》等篇通谓之虞夏传,此以典谟为《虞书》,安知非出于孔安国所分?曰:吾正以安国《尚书传》而知其非安国所分也。《尧典》开首即云“曰若稽古”,此后代追叙之词,文义了然,安国岂不知?乃必以顺考古道释之,正以泥于卷端有“虞书”二字,据以为虞史官所作。既为虞史官所作,则《尧典》不应有“若稽古”之语,故不得不曲为之解。则以典谟为虞书,必非安国所分,而出自壁中原文,其为孔子所定,益为有据。推此则商、周书当亦孔子所定。《左传》祁奚举善篇引《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宁赢论阳处父篇引《商书》曰:“沉渐刚克,高明柔克。”栾书救郑篇引《商书》曰:“三人占,从二人。”此皆《洪范》词。《左传》称为《尚书》,今依壁书次序则在《周书》中。是知以《洪范》入《周书》,亦孔子所定也。九峰以舜三谟为夏史官所追记,固足以正安国、颖达之误。而于《尧典》犹以为虞史官所作,则仍未免二孔之见。试思虞之与唐相去几时,而谓之古乎?《尧典》亦夏史官所追叙可知也。《大禹谟》亦有“若稽古”之字,盖夏中叶后史官追记之书也。
  ○宋儒疑《古文尚书》《古文尚书》,自宋以来,诸儒多疑其伪。吴才老曰:古文皆文从字顺,非伏生书之诘曲聱牙。夫四代之书,作者不一,乃至一人之手而定为二体,其亦难言矣。朱子曰:凡书易读者皆古文,岂有数百年壁中之物不讹损一字者?伏生所传皆难读,如何伏生偏记其所难,而易者全不能记?又孔安国《书传》是魏、晋间人作,托安国为名耳。又曰:孔传并序皆不类西京文字,似与《孔丛子》同出一手。吴草庐曰:伏生书虽难尽通。然词义古奥,其为上古之书无疑。梅赜所增二十五篇,体制如出一手,采辑补缀,虽无一字无所本,而平缓卑弱,殊不类先汉以前之文。此皆疑古文为伪者。自此三说行,而后人附和纷纷,大概不越乎“古文何以皆易读,今文何以皆难读”二语。不知与古文所以易读之故,本在《史记。儒林传》及安国《书序》中,学者初不深求耳。《儒林传》曰:孔壁有《古文尚书》,安国以今文读之。安国《书序》曰: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由此以观,是安国本不识古文,以伏生之今文对读,始以意揣而识其字。既识古文,则今文所无者,即以今文古文相同之字读之,间有不识者,则以文义贯穿之。略如鸠摩罗什及房融等之译经,其义则原本,其词则有出于翻译时之润色者,故与诸书所引《尚书》文转有参差不尽符之处。且所译之二十五篇,体制如出一手,职是故也。盖安国所传古文,原从科斗字译出,非字字皆科斗原文而毫无改换也。后人不于科斗转为隶字之处反复推求,但谓古文即科斗原文,因而致疑于二十五篇何以皆文从字顺,毋怪乎并为一谈,牢不可破矣。至草庐谓采辑补缀,无一字无所本,是直谓伪造者历采各书所引《尚书》之文,零星凑集,串插成文也。然果如此,则《孟子》所引“放勋殒落”“我武维扬”等句,已一一在所采中,而“劳之来之”等句,亦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