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陔馀丛考 [清]赵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皇中始置,诸部皆有之,部或四五人,盖以佐郎中之繁。至员外之名,唐时最滥,不必皆尚书官属也。其始起于宦寺,而渐及于选部。《唐书。宦官传序》:中宗时,宦官七品以上员外置千员。《魏元忠传》:亦云,奄竖坐升班秩,既无正阙,率授员外,乃盈千人。此宦寺之员外也。《李峤传》:峤欲收时望,乃奏置员外官数千。《杜佑传》:神龙以来,选者既无员缺,则置员外官二千人,自是以为常。此选人之员外也。《卢怀慎传》云:在京诸司员外官数十倍,近古未有。《魏知古传》亦云:吏员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此京朝官之员外也。严挺之、卢绚皆为李林甫所恶,用为员外詹事,则大僚亦有员外矣。肃宗乾元二年诏曰:州县见任员外官,并任其所适,可用者,上州不得过五人,中州四人,下州三人,县不得过一人。是州县亦有员外矣。罗希贬为海康员外尉,姚绍之授南陵令员外置,来贬播州尉员外置,则小吏亦有员外矣。所以唐、宋以来,员外之称几遍民间也。
  ○御史汉《百官表》谓:御史本秦官,掌监郡。然《周官》宗伯之属已有御史,以中士、下士为之,不过小臣之传命者。至战国而稍变其制,不特秦有是官也。《史记。蔺相如传》:秦、赵之会,各令御史书事。则赵亦有御史。《国策》:安邑之御史死。此魏亦有御史。淳于髡曰:“御史在前,掌记事综察之任。”则齐亦有御史。故张仪为秦说韩说赵,皆曰:“秦王使臣献书大王御史。”可知列国各有是官,盖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者也。张苍初为秦御史,主柱下方书。如淳曰:主四方文书也。则秦御史亦专掌文书及记事,如周制老子柱下史之类,原非任以弹劾也。其后又使之监郡,盖以近臣使作耳目于外,于是职司纠察,而有弹劾之任。汉初因之,遂专为风宪官,而掌文书记事归之太史,判然分两职矣。按《三王世家》请立闳、旦等为王疏,则丞相庄青翟居首,而御史大夫张汤次之。既奉制可,则制书由御史大夫汤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守相。是犹沿秦制,御史为掌文书之官,故先从御史,方下丞相也。王充《论衡。量知篇》亦云:御史之遇文书,不失分铢,以其习而熟也。
  ○祭酒祭酒本非官名,古时凡同辈之长皆曰祭酒。盖次食聚会,必推长者先祭。胡广曰:古礼,宾客得主人馔,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示有先也。《史记。荀卿传》:齐襄王时,田骈之属皆已死,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敬,而荀卿三为祭酒。《汉书。淮南王传》:伍被谏曰:“吴王赐号为刘氏祭酒。”注云:吴王濞于宗室最尊,故曰刘氏祭酒也。《后汉书》:班超贱时,有相者谓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是布衣亦称祭酒也。班固奏记东平王苍曰:“京兆祭酒晋冯,好古乐道。”亦以布衣称祭酒也。卓茂为门下掾祭酒,蔡顺为郡东阁祭酒,龙丘苌为议曹祭酒。是掾吏皆有祭酒也。刘宽行县,辄引学士祭酒,执经对讲。是学士亦有祭酒也。张兴为侍中祭酒,是近御亦有祭酒也。盖同官长者则号祭酒,故张鲁以鬼道惑众,令其弟子领部众者,亦皆号祭酒也。后汉《百官志》:博士祭酒一人,本仆射也。光武初改为祭酒。《苏竟传》:竟以明《易》为博士讲书祭酒。按博士十四人,皆六百石,博士祭酒亦六百石,可见其官同,但以之为长耳。然后世国子监之有祭酒,实自此始。盖汉时博士之官即太学师儒也。
  ○监司官非刺史范文正公为人作墓志,以转运史为刺史。尹师鲁言其误,即改之。今人以各巡道比古之刺史,亦非也。古刺史正如前明巡按御史耳。巡按御史以七品官弹劾督抚以下,盖取其官轻而权重。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汉武设十三部刺史,正是如此。其秩仅六百石,而以六条察二千石,其官皆属御史中丞。《薛宣传》:宣为中丞,执法殿中,外总部刺史是也。(《汉官仪》亦云:御史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其制本起于秦。《史记》:秦泗川监平。注云:秦时御史监郡,若今刺史。是秦已有此职,汉惠帝国之,文帝改用丞相吏。《汉官旧仪》:丞相初置吏十五人,皆六百石,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是也。改置部刺史,乃武帝元封元年之制。凡刺史称传车,吏称从事,居无常处,吏不成臣(见《魏书。夏候玄传》)。此其大较也。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京房传》云:“臣为刺史,又当奏事,而议者不悦,乃以臣为太守,所以隔绝臣”是也。(按汉郡守亦得奏事,王温舒为河内守,私置马五十匹驰奏是也。但不得面奏事。而《后汉书。百官志》刺史每岁终诣京师奏事。光武改制,乃诏刺史因计吏奏事,不必赴京。)有既为刺史之后,乃迁郡守者,盖其秩本卑,迁守非黜。如黄霸以扬州刺史为颍川太守,陈咸以部刺史历东郡太守是也。是刺史本御史中丞所属,其秩甚卑,而可以弹治大吏,与前明巡按御史一一相似。其稍有不同者,汉刺史专察二千石长吏,而丞尉以下则二千石所察,刺史不与焉。《朱博传》:博为冀州刺史,吏民遮道诉事,博下令曰:“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刺史还治所受治之。”是汉刺史不察丞尉,而明巡按则无所不察耳。其沿革亦有可考者。西汉至成帝时,翟方进以为:《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乃奏罢刺史,改制州牧。后朱博为御史大夫,仍奏复刺史。王莽时又置州牧,如《刘圣公传》荆州牧发兵攻绿林兵,反为绿林所败是也。更始因之,亦置州牧,如幽州牧苗曾为光武所诛是也。公孙述亦假益州牧以起事,而光武初亦仍州牧之制,如以朱浮为幽州牧,郭为雍州牧是也。至建武十八年乃罢州牧,仍置刺史十二人,而其制比西汉稍异。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职者,事皆先下三公,遣掾史案验,然后黜退。光武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史(见《朱浮传》)。又旧制,诸刺史常以八月巡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岁尽诣京奏事。光武改令但因计吏奏事。此西、东汉刺史不同之制也。灵帝末,四方兵起,刘焉建议,以为刺史威轻,宜改置牧伯,选重臣以镇之。遂以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刘虞为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始(见《刘焉传》)。献帝时,韩馥为冀州牧,袁绍为渤海太守,荀谌说馥曰:“渤海虽郡,实一州也。今将军处其上,袁氏必不能为下。”馥遂以州牧让绍。又刘表为荆州刺史,统领八郡,贡至京师,诏加表为荆州牧。公孙度据辽东,自称平州牧,分置太守以下官。此又汉末改刺史为州牧之制也。故《三国志》论曰: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但如曩时司察而已。魏、晋因之。刺史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有一刺史而都督十数州军事者。其次为持节,又次为假节。其时郡各有太守、丞、尉,而刺史统之。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州统县,自是刺史之名存而职废,所谓刺史者,乃太守之互名耳。唐武德中,改太守为刺史,名虽屡更,而其职即郡守之职也。其大将为刺史者,则加节度使之号,连制数郡。而其属郡为刺史者,则曰支使,故刺史之职益轻,非复汉之旧矣。(开元中置诸道采访使,得专停刺史。)(顾宁人云:汉刺史犹明之巡按御史,魏、晋后刺史犹今之总督,隋以后刺史犹今之知府、知州而已。)
  ○兵马司京师有兵马司,专理捕盗及斗殴等事。其制起于元世祖至元九年,改千户所为大都路兵马司,掌京城捕盗事,见《世祖本纪》。又《续通考》云:京南北有两兵马司,各至千人。每百户所中产者一人充资发官,有纲运及流徒者至,则执兵导送,外此则不敢役,示专其捕盗职。
  文信国至京,送兵马司,械系空宅中十余日。凡囚兵马司者四年,始就戮。○吏部掣签吏部掣签,始于明万历中。孙丕扬为冢宰时,大选,外官竞为请托。丕扬创为掣签之法,分签为四隅,东北则北京为主,而以山东及河南之汝、彰、归,南京之卢、凤、淮阳附之;东南则南京、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为主,而以河南之怀庆、开封、河南、南阳,湖广之郧阳附之;西南则以湖广、四川、云南、贵州为主,而广西之柳州、南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