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收获-2007年4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在晒衣架上的蜻蜓,热腾腾豆浆铺子,密集热闹的人群,全部被冲刷得干干净净。是一张没有留下底片的旧照片,我只来得及看一眼,便失去关于它的所有线索,只能用记忆来回忆它。 
  一座在唐朝获得了历史的小城,如同一个经历过重重世事的老人,自有一种端庄郑重,百转千折的气质。在年岁渐长远走他乡之后,我似逐渐懂得它。当我能够懂得它的时候,它已不是旧日的它。它的青苔幽幽,流水潺潺,它的白砖黑瓦,樟木香气,它的窄长石巷,昏暗庭院,它的万物无心,人间情意。即使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人的意志可操纵它的形式。迅速地推倒,粗暴地摧毁,迅猛地重建,拙劣地复古。 
  人群生活的历史在绵软纸页上呼吸,生息,留下建筑,文明,生活方式,内心信念,又逐渐被从发黄暗淡的纸页上抹去,丢弃。就如同大群蚂蚁小心筑巢,更大的动物过来便扫荡一切。人为建设和营造的一切,凡此种种,都不能存留和久活。 
  新的城市出现。旧的城市消失。有些人曾记得它的旧模样,有些人还记得一点点,有些人将完全不知道。他们被断绝了与这座城市历史之间的关系,断绝了与它的优雅和信念的关联。他们仿佛是孤儿,没有养分,生活在一个崭新的被重新开始历史的城市里。它们显得富足,干净,体面,只是一切都和过去断了联系。推倒一切,改造一切,仿佛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包括它与传统精神支撑之间的关系。一刀两断。粗暴得没有任何留恋。下手果决。 
  一切都是新的,与以往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它们在一个荒漠上建立起来。新的人面对新的世界,只有蓬勃野心,没有风月心情。 
   
  村庄:1 兰花 
   
  六岁时,我和外祖父一起去山上挖兰花。带着竹箩筐,短锄,水壶和裹好的麦饼,先走过村子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走过哗哗流淌大溪涧旁边的机耕路,一条石板桥连接溪涧两岸。桥没有护手没有顶,架得很高,边上有一棵大柏树,村里的人经常把死去的猫吊在上面,有时树枝上会吊着两三只,渐渐风干。 
  过桥之后,是两条分岔的小路,一条通往东边,经过一个古老的土地庙,就进入苍茫的高山里面。另一条通往西边,通往耕作的大片田野,种满茂盛的农作物。这一天是沿着东边的山路走。 
  土地庙里有两尊小石像,木桌上供养着水果和野花。香灰积累得很厚,可见经常有人来上香。小土地庙虽然简陋,但却显得静谧威仪。视野开阔,山风习习。春天,绿色树林之间遍地都是红色杜鹃花。我一直不知道那两尊石像代表着什么。只觉得这个位置十分殊胜,它使周围的一切显得井然有序,昌盛有余。 
  土地庙之后的山路高陡不明,通往层层叠叠的大山里面。山上除了我们两个,也没有其他人。外祖父背着箩筐,在路上没有说过一句话。他的大半生交付给土地和劳动,是沉默的男子。我尽力支撑体力,以便能跟上他的脚步,只觉得那条山路十分漫长,此时已完全远离村庄和田野。 
  幽深高山森林,树木夹道的山间小径铺满厚厚松针。午后阳光蒸腾起松脂的辛辣气味,鸟声偶尔清脆响起,如影相随。不知道走了多久,外公停下来,把水壶和麦饼递给我,让我在原地等候,自己顺着没有路迹的灌木丛里往底处爬。用手抓着杂草,小心挪动脚步,一点一点下退,茂密绿草在风中摆动,他很快消失了身影。 
  坐在山顶的树荫下,阳光从松针的缝隙里洒到眼皮上,点点金光闪烁。满山苍翠里,只听松涛在大风中起伏,如同潮水般此起彼伏。好大的风。格外湛蓝的天色蔓延在群山之间,白云朵朵。那一刻时间和天地似乎是停顿的,凝滞的,却又格外寂静豁然。 
  等了很久,外祖父从山谷底处爬上来。他的短锄沾了泥土,背后竹筐里装着刚掘下来的兰花。粗白根须裹着新鲜泥巴,细长绿叶如同朴素草茎,花苞隐藏其中,难以分辨。他渐行渐远,寻找兰花的踪迹,又只采摘四五拥,内心清朗,一点都不粘着。采完就回转。 
  外祖母把这些兰花草种在陶土盆里点缀庭院,多的就分给邻居。顶端稍带紫色的生涩花萼翘立,不用晒很多太阳,放在阴凉走廊下,过几天花苞就绽放。浅绿色花朵不显眼,凑近细嗅,有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令人心里通透。它们是这样的香,气味清雅,不令人带有一丝杂念。只生长在难以抵达的幽深山谷,与世隔绝,难以采摘,却又丝毫无骄矜。 
  家里的人都爱兰花。兰花真实的天性不会被复制和变异,也不与这个世间做交易。空谷幽兰,何其贴切。外祖父知道它们在哪里,年年春天,心怀爱慕走过远路,去故地拜访它们。这在我的心里留下印象。 
   
  2 童年 
   
  外祖父在地里种番薯多。收下来的番薯晒干切成白色丝状小条,上面有细碎粉末。收集起来,可以吃很长时间。番薯叶用来喂猪,外婆用番薯叶南瓜和米糠喂养那只大猪。干柴烧完之后的炉灰还有着热力,把装了番薯干和红小豆的陶罐深埋进炉灰堆里,焐一个晚上,早上把陶罐拿出来,里面的粥温热但烂熟,放一勺白糖进去,把粥捣乱,经过咽喉落入胃里,绵密妥帖。他们都爱吃得甜。 
  外祖母总是早起,大概五点多天未亮,她就在厨房和房间之间来回穿梭。她和那个年代的每一个农妇一样,勤劳周转,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快过年的时候,尤其忙碌,要把糯米磨成粉,做年糕,炒瓜子花生和米花糖,所有的点心都自己来做,一屉一屉蒸熟。她在春节常做的两种点心,一种是豆沙馅的糯米团,豆沙加了白糖和桂花,很是甜腻,团子表面洒着红色米粒,顶端染了红色,叫它红团团。还有一种是萝卜丝咸菜豆干馅的,糯米层略有些硬,嚼起来更有清香。 
  临近春节的冬天早晨,外婆早起格外忙碌。厨房里的火灶,干柴塞进去,火苗闪耀,松枝和灌木发出噼啪的脆裂声音。由庭院里天井打水,倒进水缸的声音。鸡鸭和猪发出的声音。碗盘的声音。忙碌而迅疾的脚步声……种种声响,惊动一个寻常的清晨。棉花被子是有些重量的,但很暖和,只有露在外面的脸庞冰凉。即使醒来也不愿意马上起身穿衣,躺在微亮的凌晨蓝光里,看着暗中火焰跳动的光亮,耳边交织这些热闹却不喧杂的声音,心里只觉得非常寂静。又只觉得自己会失去这样的时刻,幼小时心里已有惆怅。 
  阳光剧烈的夏日下午,从院子里悄悄走出来,踩着清凉溪水底下的鹅卵石,小鱼小虾盲目地撞到脚背上。外婆种在庭院里的杏树开花了,粉色花瓣洒落了一地。栀子花一开就上百朵,到了夏天,把花采下来分送给邻居,摆在房间里,别在衣服边,戴在头发上,都是那么香。喷喷的香。 
  大自然的美,从来都是丰盛端庄的。格外的郑重。 
  高山,田野,天地之间的这份坦然自若,与人世的动荡与变更没有关联。童年的我,有时躺在屋顶平台远眺高山,凝望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山顶边缘,对它们心怀的向往,渴望能够攀登到山顶,探索到山的深处,看到那里到底有些什么。可当站在山顶的时候,看到的依旧是这种深不可测量的神秘。自然给予的威慑,它的寓意从无穷尽。 
  一个孩子拥有在乡村度过的童年,是幸会的际遇。无拘无束生活在天地之中,如同蓬勃生长的野草,生命力格外旺盛。而对土地和大自然怀有的感情,又他他总是会与别人不同。 
   
  3 清风桥 
   
  母亲出生的地方,是靠近海边的一个村庄。她在那里度过童年,少年,以及出嫁之前大部分的作为年轻女孩的时光。 
  我和母亲,有数次清明回去那个村庄。春天的山野,空气清新,阳光明亮,气候还略带寒意,山上的杜鹃,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母亲带我去看以前的房子,顺着窄小鹅卵石街道,走到陈旧木楼前面。里面面目全非,已被新的主人当成了储藏屋,堆满干柴和农用工具。但是母亲记得房子以前的结构,她的祖母开小旅馆,她小时候与弟妹们住在阁楼上,日子一样欢喜深浓。 
  《莲花》里面,内河的故乡儒雅,那些台风,集市,大海,渡船,洪水漫过街道的描写,来自母亲断断续续并不完整的回忆。她的口吻始终是愉快的,带着天真,自动过滤掉世间的动乱和贫困,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