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终于,英雄的眼睛慢慢睁开了。她看看四周,似乎要把中断了的记忆努力连接起来。
病床前好静。录像机的镜头对准了英雄,录音机已经按下了键盘。《晚报》记者打开了记录本,大家深情地望着英雄,期待着即将说出的振聋发聩的话
“镜子,我要镜子。”
声间不高,但的确是英雄说的。
众人有些发愣。幸好病床旁边就有镜子,当即有人递了过去。
英雄有些吃力地把镜子举起来,朝着自己的脸庞上下左右照了一会。
“没伤着脸……”
英雄又说了一句,然后甜甜地笑了起来。
两位领导面面相觑,《晚报》记者手中的笔在空中停下,只有录像机把英雄的笑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Number:6379
Title:眼睛
作者:陈建江
出处《读者》:总第125期
Provenance:精短小说名篇赏析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有一个姑娘,她五岁那年,得一种什么病,两只眼睛全看不见了。长大以后,有个男人娶她作了妻子。
男人好心,把家务事全包下,不要妻子动手,还要服侍她。以后,她给他生了个胖儿子,抱在手上沉沉的。母子二人,全在丈夫身上系着。本来挺年轻、英俊的他,而今却老得很快。
眼睛看不见的女人,常常很感动,有时候躺在床上,摸着丈夫宽宽的脸轮廓,说:“你心真好,我多么想睁开眼睛看看你呀!只要看上一眼,哪怕是立刻就死,也甘心了。”然后就一把一把地抹眼泪。
丈夫的心酸了,他把女人整个地抱在怀里,搂得紧紧的,安慰她:“甭哭,我明天就出去,跑南京,到上海,倾家荡产也给你治眼睛。”
眼睛还真治好了,当她睁开眼睛的时候,一个崭新的世界全涌进去。她呆住了。丈夫和儿子在一旁唤她,她不应。
男人激动得不行,伸手想拥抱女人,女人却一把推开他,狠狠地说:“干什么你!”
“我是你丈夫啊!”他说。
“不,我不认识你!”她瞪大着一双眼睛。……
晚上,女人闭着眼睛,不看男人。只捧着他的头,把他的轮廓细细地摸了一遍后,才说:“是你,上床吧。”
女人把儿子拥进怀里。两个又一起滚进男人的怀里。女人微微喘息着,说:“这样才稳妥。”靠眼睛,我还不敢认你哩……
Number:6380
Title:沂蒙红嫂
作者:辛汝忠
出处《读者》:总第125期
Provenance:中国老年
Date:1990。10
Nation:
Translator:
提起沂蒙山,人们自然要想到红嫂。“红嫂”是中国老一辈的妇女典型代表。在战争年代,她用自己的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一
山东沂南县马牧池乡内有条小河,叫王家河。小河中游的西岸有一片墓地,有坟茔几百座,是李氏祖茔,占地几十亩。这里松柏森森,荒草萋萋,这“鬼”地方有一户活人家,绿树丛中孤孤坐落着两间石头码顶的小屋。我推开院子的柴门,从黑洞洞的石屋里吃力地晃晃摇摇走出一位年迈的老妪。她腰驼背弯,头发已经灰白,两眼有些红肿,那张慈和的老脸上深皱叠起,从那道道皱纹里不难看出,她是个历尽人间艰辛的老人。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她就是京剧《红嫂》、舞剧《沂蒙颂》里的那个“红嫂”的原型,那个生活中真实的红嫂!更出乎我意外的是,她竟然还是个哑人。
她叫明德英,今年88岁了,丈夫李开田已经过世。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成家单过,她和痴呆的小儿子生活在一起。小儿子也不小了。都40好几了,至今还没有成亲。她23岁的孙女李守英,是个聪明俊气的山姑娘,天天都来照料她,护理她,并为前来看望访问红嫂的人当“翻译”。
二
无意中我发现,红嫂虽然年老,但却有一颗炽烈的爱心。她好像很爱花。在石屋前有一丛盛开的“相思红”花,开得像火焰一样红,像朝霞一样艳。她爱这些“相思红”,生活离不开这些花。乡亲们告诉我说,这是当年住在她家的八个八路军战士临走时给她栽下的。战士们对她说:“大嫂,我们有紧急任务,等回来后再为您浇花。”可是,他们一去再没有回来。后来有人告诉她说,这八个八路军战士在反扫荡中,被日本鬼子围逼在一个山头上,谁也不屈服,在和鬼子进行了一阵肉搏战之后,每人抱着一个鬼子撕咬着、高喊着纷纷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了。
明德英知道后对着“相思红”哭了三天三夜,从此后,她经常坐在“相思红”前久久地端详着,沉思着,有时还对着花比比划划咿咿呀呀说些什么。“相思红”寄托着她生活的希望,也给她带来了人生的安慰。
三
1941年,这一带驻上了八路军,人民子弟兵走到哪里都为人民做好事,而日本鬼子到了哪里就在哪里烧杀掠夺。明德英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明白,谁可亲,谁可恨!
在这年冬季日寇大扫荡的时候,山东纵队司令部所在地被日本鬼子包围了,一场包围与反包围的战斗打响了。
一天上午,一个八路军战士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跑到了王家河,被两个鬼子发现,紧紧地追上来,八路军战士机灵地径直朝墓林跑来,鬼子追击不放。在坟茔、石碑、树间,他不停地躲闪、周旋,时隐时现。敌人也不停地寻找,追击。战士由一座坟墓躲向一棵树时,被敌人击中了右肩和右臂。
这时,明德英正坐在“团瓢”(沂蒙山区一种圆锥形小草屋)外的石台子上,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晒太阳,见一个受伤的八路军战士歪歪斜斜地朝她跑来。明德英立刻明白了他的处境,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把他扶到墓地旁一道小山沟的石洞里,这是她为了躲避鬼子扫荡藏粮食的地方。
两个鬼子在墓林里找来找去,再也没见到八路军战士的影子,绕着墓地转了半圈,又冲“团瓢”跑来,鬼子见明德英是个哑人,便用刺刀挑她的嘴,并凶残地将她怀里的婴儿夺去弃在坟堆里。一个鬼子比划了一下逃跑战士的身高和衣着打扮,那意思是问,那逃跑的八路到哪去了?明德英毫不犹豫地朝西山指了指,两个鬼子又急忙朝西山追去。
鬼子走远了,明德英不顾孩子的啼哭,忙到石洞里去看那受伤的战士,见他卧在洞里一动不动,细一看,她大吃一惊,当时没来得及包扎伤口,因流血过多,脸色苍白,昏了过去。明德英顾不上孩子的哭叫,忙把受伤的战士背到“团瓢”里,为战士包扎伤口。在这生命垂危的时刻,明德英来不及烧水做饭,果断地将奶头塞进昏迷战士的嘴里……。战士得救了,而她心爱的儿子因脑摔伤,落下了个痴呆症。
五天后,战士的伤口感染,脸色也越来越黄。明德英急得坐立不安。她天天为他用盐水冲洗、包扎伤口,还把家里仅有的两只鸡杀了,做汤为战士滋补身体。
半个月过去了,战士的伤口基本痊愈。他要返回部队了,明德英一看挽留不住他,就让丈夫李开田去送他。临别,他双手捧着明德英的手哭了:“大嫂,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永远忘不了您……”
四
1943年正月的一天,明德英的丈夫背回家一个十五六岁脚部受伤的小八路,他叫庄新民。
他在八路军山东纵队军医处做看护工作,因日本鬼子对沂蒙山区进行“拉网合围”大扫荡,军医处被敌人冲散,庄新民被迫一人来到了逃难的老百姓人群中。因为他早同敌人在山上周旋了很长时间,鞋跟磨破了,脚底被刺作,流血流脓,严重发炎。明德英见小八路的脚伤得厉害,就用盐水和沂蒙山草药给他洗脚,用布为他包扎伤口,因脚伤的疼痛和饥渴劳累,小八路得了一场大病。“团瓢”里没有一点吃的东西,明德英便从外边弄回几个土豆子,煮熟再拌上芝麻盐给他吃。
夜里,四口人合盖一床被子。为了庄新民的安全,明德英哪顾春夜的寒冷,一夜几次到外面观察敌情。
伤刚养好,庄新民在床上躺不住了,这本是个十分贫困的家庭,再添上一张嘴,可叫大嫂怎么生活呀!他要找部队去,明德英一看留不住他,也就答应了。这天早晨,明德英跑到村子里借来了几个地瓜,煮熟后,一半让他吃,一半让他带着准备路上吃,并以手势嘱咐他说:“你去找找看,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