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短篇小说(第二十三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来的,她要把名单交给他——明天饭后送客,将按这顺序安排先后。(这“名次
学”在中国着实是一门学问哩)

    做完这些,她轻轻喘一口气,安心地靠在沙发上了。可是,她的手又触到了昨
晚扔在沙发上的毛衣活,便拿起来赶织,那是为儿子织的。

    儿子进来了。他是被妈妈的电话吸引过来的。本来,他正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妹
妹的女儿(他们一直在苏立身边长大),在隔壁的娱乐室里看电视。

    自从昨天下午和进进相约之后,他就揣了件心事,刚才听到妈妈在请客人,从
头到尾果然没有赵锡平,尽管这是已知的事,可他仍旧感到失望。

    他静静地坐在妈妈身边。妈妈并不知道他的心思。儿子每次回家,总喜欢陪妈
妈坐坐,不说话。可心里总是热的。

    只是坐着坐着,苏立不觉又想起了儿子即将来临的命运,心就微微颤抖。这样
出色的小伙子,你一手带大的儿子,他就要到前线去了,下次,什么时候才会再见
面?那时,儿子是比现在更老沉、更能干,还是……还是什么?

    但儿子在想别的事。他是那么沉静,那么安详。前线,对于他仿佛不是什么险
境而是衷心向往的热土——这是他爸爸遗传给他的,那种标准军人的血液。

    标准军人——因为战争,因为日本鬼子的侵略,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同那一
代许多女兵一样,将名字改成单名(她原名叫苏立云),于是,她的一生,就同一
代又一代的中国军人紧紧相联了——她和许基鑫的婚姻也是标准军人式的。那时,
因为这批女兵的到来,二四八团们(二十四岁,八年党龄,团级干部)掀起了恋爱
结婚的热潮,当赵锡平连蒙带唬将她带到许基鑫面前时,她不过十七岁呀。可现在,
已是花甲之年了。

    “我这几天总想起以前的事。”她向儿子讲起,似乎还有些腼腆,“真快,我
第一次看见你爸爸是在四0年元旦,他给我们这群新兵讲话,一晃已经四十五年了。
那时候,我们刚分到他的旅,一见到他大家都害怕,他一天到晚绷着个脸,吃相真
难看,还喜欢骂人。”

    “可你还是嫁给他了,妈妈。”儿子说。他愿意听妈妈说话,因为妈妈一向说
话不多,尤其难得谈起她和爸爸的事。

    “是啊,”苏立微笑着,“还不是赵锡平拉的皮条。”

    “是吗?”儿子很吃惊,没想到妈妈会主动提到他。

    可苏立提到他多半没有目的,要说有,那也许是在昨天遇上进进之后,对明天
请不请赵锡平闪过一念,但她马上打消了那念头——那是不可能的。

    “有一天,”苏立一边织毛衣一边向儿子诉说,“赵锡平突然叫我,说是组织
上找我谈话。我以为什么大事,一路走一路紧张,谁知一进那屋子,赵锡平关了门
就退出去。”她从来没向儿子讲过这些,今天破例谈起,也许是因为儿子要走了,
她有些激动,并由此想到了这个家庭的形成史,“我一看,是你爸爸一个人在里面,
他一脸胡子,两手搓来搓去不知道要干什么。突然他就冒出一句话;‘怎么样,我
们结婚?’我吓了一跳,我说我是来打鬼子的。你爸爸以为我没听懂,又重复一遍:
‘我是说我们结婚,你愿不愿意?’我说不愿意。谁知他一听就火了,拔出手枪说
要枪毙我。我一看,干脆豁出去说:‘旅长,枪是打鬼子的。’没想到这话还真顶
用,他真的收起手枪,说了句“走吧走吧’,就自顾看地图了。我拔腿就跑,边跑
着才感到害怕。”苏立笑起来。

    儿子也笑起来:“妈妈,你们那个时候根本不懂谈恋爱吧?”

    “就是,要么愿意,要么就不干,你爸爸他们那些人,想法就这么简单。”

    “可后来你还是跟他啦,”儿子说,“是不是赵锡平后来又拉皮条了?”

    “哪里,再没人对我说过他,他也再没来找过我。过了一年,打陈庄时,他左
腿负伤,送到后方医院(其实就是老百姓家)治疗,恰好我管他。我听说他是因为
深入到前线才挂的花,又听到了好多关于他英勇善战的故事,心里对他挺敬重;看
他手术、换药时,连哼也不哼,想起上次的事,更觉得过意不去。他一开始还不理
我哩,装作不认识我,后来见我对他照顾特别好,渐渐地火气也消了。有一天,我
去给他换药,他突然掏出一支‘51型’钢笔说:‘喂,你们知识分子用得上,拿去
吧!’我一听,顿时就翻肠倒肚了,我问他:‘许旅长,你可有对象了?’他摇摇
头,我说:‘要是你还愿意,我……我也愿意。’他楞了,说:‘真的啊?你不怕
我成个瘸腿佬?’我说不怕。”

    苏立的故事打动了儿子,爸爸妈妈也有他们谈情说爱的方式啊,尽管简单,却
很真挚。

    可苏立戛然而止,以后的事她不再讲下去,那些事仿佛不该再对任何人讲,只
该存在心里——当时,许基鑫一听她的话,便用那粗大的手紧紧地将她的手攥住了。
他说:“我早就讲过,我是非你不娶的。这钢笔我从那一次一直揣到现在。”

    她落泪了:“你伤好了我们就结婚,”她说,“我会对得起你的。”

    可是许基鑫只做了两天的郎君就又上前线。去了,分手的时候连头也没回。从
此,他再也没有温存过她,只是偶尔才想起让警卫员给她送点战利品,或者偶尔在
行军路上遇见她,塞给她一把不知能不能用的边币。倒是赵锡平常常问寒问暖,让
警卫员送衣物,把她当嫂嫂待……

    “妈妈,”儿子打断了她的思绪,“要是明天赵锡平叔叔和她的女儿都来该多
好。”

    苏立有些吃惊,儿子正和她想着一个人,可儿子居然又一次提到要请他们赴宴。
她迟疑了一下:“还是尊重你爸爸的意见吧。”

    “爸爸为什么不能改变态度呢?”儿子又进了一步,“妈妈,你应当说服他。
我就能原谅文化大革命中那些有过错误的人。”

    “你看你看,只顾讲话了,针都织错了。”苏立开始自顾数毛衣针了。

    可她总是数错,来回敬了好几遍还是不对,索性让儿子帮着数。儿子真的就替
她数针。她呢,却因为儿子方才的一句话,想起了文革中的事。

    是啊,儿子的话也许有道理,“文化大革命”是个非常时期,谁若说自己十年
前早知道,那是吹牛。但它的确又是块试金石,每个人都会在它面前显出本来面目。
有些人,也许一生都在准备迎接一个这样的关键时刻,可在一瞬间却迈错了关键的
一步,从而失去了友情、信任、人格……比如她苏立,她似乎从没有想到自己会经
历这样的考验,可她经受住了。她对丈夫的爱得到了日报……

    那是一九六七年第一次批斗许基鑫的大会上,造反派将她也拉上了台,那场面
回忆起来真叫人啼笑皆非。有个叫吴涛的科长站在台上,吓得连语录第一页第一段
都背不出了。造反派追问他一封“反革命信”,是谁指使他写的?他开始低声答道
是他自己写的。但禁不住会场一片喊叫和打倒许基鑫的口号声。等造反派再追问时,
他便改口抖抖瑟瑟地回答是许基鑫指使的。

    “这小子怎么吓成这样!”站在一旁的苏立心里说。

    一会儿,造反派要她揭发。她把头一抬,声音同平时一样镇定:“我没什么好
揭发的。我就知道许司令会打仗。”

    “不许你放毒!”台上台下顿时一片喊叫。有个打手几步窜上来,一巴掌将她
打翻在地。但她很快就站了起来。撩撩头发,还是把头抬得那么高,不管造反派再
问什么,再喊什么,再拳打脚踢,她一个字也不说了。

    晚上回到家里,她替丈夫洗去脸上的墨汁、颜料,换下身上的脏衣肌,替他揉
搓浑身疼的关节:“不要紧,老许。不管你走到哪里,我都跟到哪里,大不了回你
老家种地。我年轻,我千得动,我来养活你。”许基鑫一听这话,一把抓住了苏立
的手——这是他自从送给她那支钢笔以后,第二次这样深情地拉她的手。一对患难
与共的夫妻就这样手拉手坐着,久久地,久久地,谁也说不出一句话。

    但苏立没法陪着丈夫了,第二天,造反派勒令他俩分开。还住在这个家里,只
是能闻其声,却无法见面。再后来,许基鑫被关起来,最后,又被神不知鬼不觉地
押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