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2003年第3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国二十一年,你们要‘拿出正大的主张’,要‘严密地组织起来’。当时,我就说你们今天组织起来,明天就要闹小团体,就要闹矛盾……时过两年,现在这个团体,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样质问后,他开始历数明瓦廊的幼稚、冒失、文牍习气、官僚作派、倾轧苗头。他公务繁忙,但明瓦廊丝毫不予体恤,反而动辄上《万言书》。这些《万言书》下笔千言,实无一物,执笔人却不以为耻,“而引以自豪”。他从不自居国家领袖、黄埔师长,更忽略了自己的身兼蓝衣社社长,仅仅是“我比你们年长20岁,经验上要丰富”,因此,他才善意规劝社员,“但一再规劝,你们只当耳边风”。 
  这些规劝是什么呢?他简略地回顾:早在1932年9月,他就曾严令腾杰、康泽,“社会(民间)所荐之人多不称职,也有腐化与欺妄招摇求借等恶习……应切实负责考核”(《蒋公日记》)。但明瓦廊还是贪功求大,盲目发展人员。因为没有听从他的规劝,贪污、腐化已经在基层渐渐滋生。何止基层?何止贪污腐败?力行社几个月前惊爆的“李安定案”,在蒋介石看来,已足以说明力行社堕落到了何种程度。 
  李安定是蓝衣社的福建书记。戴笠秘密瓦解“闽变”时,他得到李安定与广东陈济棠方面有相当勾结的证据。1933年底,李安定被扣以私贩鸦片的罪名,在南京处决。 
  “一个李安定死了,又来了一个余洒度!”蒋介石的声音蓦然抬高,他当场出示了北平蒋孝先的一份电报:“余洒度身为前共匪分子,本以为已昭然自新,并期以华北中央化厚望。孰料贼性难改,在华北走私吗啡,牟取暴利。已电令蒋孝先将其枪决正法!” 
  与吃里扒外、走私毒品相比,“党同伐异”虽然不是什么罪名,但更是明瓦廊一直的顽疾!说到这里,蒋介石继续加重了语气。他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腔调,回顾了1933年他的多次告诫,“不要打小报告”、“不要闹小组织”。回顾了几个月前,他甚至有些无可奈何地告诫的,“不要党同伐异,眼光要远,要知晓水涨船高的道理”。 
  “……但你们幼稚、狂妄、不懂!我的好学生都死光了。剩下的,都是脑后长反骨的,要自己当领袖的。都是昏聩的,忘记了日本是怎样欺负我们,赤匪是怎样处心积虑要打垮我们的!……”蒋介石掷地有声地总结,回音嗡嗡作响,甚至使会议室里的电灯不时明灭。 
  会议室一片寂静。蒋介石的眼睛,却似乎有些冷漠了。他环顾了一圈屏声静息,或面如土色、或一脸深思的听众。 
  这个眼神震慑了会场。于是,他的声音低了下来,缓缓说道: 
  “几月之内,接连发生两案,君山是不适宜再当这个书记了。新的书记人选,也不要再是同学了。是同学,就会窝里斗……我提议由健群来替君山……或者,党同伐异的恶习,腐化安逸的恶习,能就此消弭?” 
  他似乎是自问自答。但他的眼光,已经和会议室里的几十双眼睛,一起转移到了在角落里的刘健群身上。刘健群略显拘谨、不安,他站了起来。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刘健群做了简短的就职讲话。这个就职讲话大约只持续了三五分钟。讲过几句“惶恐”、“精诚团结”等场面话后,他宣布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决定。 
  第一个决定是总社“书记”一职从此改称“书记长”,以有别各分社、支社、区社书记。力行社书记长也是同志会、复兴社的书记长,以“统制事权”。 
  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力行社的名存实亡。接着,他宣布社址从明瓦廊搬迁至朝天宫,各会、社、处合并办公。 
  第三个也是比较实质的一个决定,是曾扩情接替他本人,赴北平出任华北军分会政训处主任、华北蓝衣社书记。这个决定让多数的与会者既感到意外、又多少有些不满:娶有姨太太、且私生活有那么多“污点”的曾扩情,怎么能担此重责呢? 
  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径直起身,戴上军帽,而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刘健群紧随其后,迅速又撑起了雨伞。这两个人消失后,其他人也悄无声息地,一个接一个从孤零零的贺衷寒身边走出。 
  不一会,会议室里又只剩下了一个贺衷寒,一个不知道如何劝慰他的林培琛。 
   
  3 
   
  新任书记长面对的是一个勾心斗角的组织。 
  “西南派”的半独立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事实了。别动队革新江西、威震民国后,“别动队——西南青年社——淞沪基层”这三轴力量终于成形。它与“孙文主义学会”的湖南派早已有了分庭抗礼之势。 
  此时蒋介石不过48岁,但“蒋后接班人”的话题在力行社内早已显得时髦。被认为有可能成为“接班人”的,最早是“螟蛉子”刘健群,接着是“政治领袖”贺衷寒,但此时,许多人却把目光对准了康泽。 
  康泽也有志于成为蒋介石的“接班人”。这个苦寒青年的这种“志气”,过去是潜伏的,此时却以一种极端狂妄、极端草率的方式来表达。他曾经对易明德宣称,他自己有志于“做中国的斯大林”! 
  而在1933年的漫长日子里,还有一个刻苦、廉洁、小个子的“大将军”,不声不响制造了一个“浙江派”。 
   
  “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是黄埔流传9年的口头禅。但这个“大将军”真的像此时蒋介石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单纯、本色的军人吗? 
  与贺衷寒一样,胡宗南是一个身后褒贬不一、评价纷纭的人物。围绕他的为人、为事、为功,各种说法泾渭分明。比如,民国或官办或民办的大小报刊,曾连篇累牍,视他为民国罕见的“清官”、能吏,其廉洁刻苦的名声,民国无出其右。但同时,民间也悄悄地流传着他“逼父”、“害妻”的故事,勾勒出来的,是一个天性凉薄、毫无人寰的形象。 
  他被称“治军严整”,凡事亲历亲行,与士卒同甘苦,有古代名将遗风;但另一方面,除河口一役,他毕生败绩累累,被称“草包将军”、“败北将军”。誉者,视他为民国基石,毁者,则视他为乱国臣子。 
  潜伏在这样纷纭说法底下的,是贯穿胡宗南一生的勃勃野心,他的“王霸雄图”。 
  1932年在励志社大会上,胡宗南没有入选蓝衣社干事会,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作为一个深谙官场黑幕的军人,他首先效法韩信、司马懿等古代名将,扼守秦岭要地,待机而动。他将身影淡出纷乱、危机四伏的南京,但他也需要在明瓦廊找到一个政治的代言人。 
  选择贺衷寒还是选择戴笠?一直到1933年,戴笠的特务处还仅仅有特工100余人,只是潜伏在淞沪的一个微弱力量。但戴笠却极其主动地靠拢着他。“浙江派”大将之一,曾在戴笠之后任军统局局长的唐枞,他的日记记载了他们的谋划:“……晚上与雨农谈话到一点钟。我对他说,第一期争领导的人太多了,各不相上下,结果力量是不会集中的……” 
  就是在这个深夜,唐枞为戴笠勾勒了一个“胡——戴联盟”的蓝图。 
  “胡——戴联盟”形成后,胡宗南在蓝衣社内,依旧“不负实际责任”,并且他“从不轻易与人谈到或提及复兴社这个名称,好像他并不热衷于任何政治活动……”(肖作霖《复兴社述略》)。但正是这种貌似的淡泊超脱,“本色”的军人形象,使几个小团体都不戒备他,反过来拉拢他。他上下其手,游刃有余,成了“太保中的太保”。 
  湖南人、“西南派”、“浙江派”之外,还有刘健群自己的势力。 
  刘健群及其“嫡系”,一贯被力行社的大部分人都视为“旁支”。 
  “抗日宣传总队”挺进华北不久,就演变为华北各军的政训主力,所谓“安抚华北”博得了南京的一片赞誉。与此同时,北平的一个区社书记李荷曾谈到,刘健群频繁出入在各高校,“一为吸收成员,重质不重量”,其次是宣传抗日,“他在北大文学院大礼堂演讲过好几次,开始听讲人数很少,但愈来愈多,后来拥挤到有人需站在窗沿上听讲”。 
  这些工作使刘健群在华北的学界、民间获得了极大的名望。此外,刘健群与张学良的众多幕僚、将领,特别是实力最强的宋哲元,建立了极好的私交。一些人甚至认为,正因此刘健群才得以出任书记长。 
  自然,这个“旁支”不能略略染指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