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个体的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做借口了。  团队内部充满竞争 信任是团队合作的首要前提,在团队中,这一点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不过,稀缺的资源、无限的欲望,使得团队内的个体之间充满了善意的竞争,而且成员越多,竞争就越激烈,他们都在争夺稀缺资源—职位。只有对自己有利时,员工才会甘心情愿参加团队工作,而其他成员对他而言则是走向成功的工具:“在激烈的职位竞争中,我只对一件事感兴趣,那就是别人的失败。”  这并不是恶意的企图,但要想在等级制度的金字塔中傲视群雄,你就必须在斗争中取胜,至少要在团队中显得高人一等。于是,尽管团队需要合作,但是更重要的是勇于表现自我,至少要让他人对你的成绩予以肯定。在这种高度竞争的企业环境中,强调员工的信任无疑是缘木求鱼。在压力之下(绩效评估就是压力,持续的绩效评估就是持续的压力),员工们只能舍弃平行的合作关系,重新回到垂直的等级制度之下。  所以在竞争条件下,团队合作难以进行,成功的例子更是凤毛麟角。对于企业高层来说,团队合作无异于一个神话。  团队合作需要密切沟通 对于等级制度来说,决策是不需要任何正当理由的。不过在团队中重要的不是等级,而是任务内容。所以,团队中的创造性决定来自于辩论。在决策过程中,不同的经验、观点和兴趣经常会发生碰撞,最后取得平衡。因此,团队成员通常都不能预先估计任务的方向与结果。  团队成员需要互相适应,他们必须具备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很强的包容性,这样才能推动、改变工作进程。由于面临这样一个重要的平衡问题,所以,团队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突出业绩。他们首先要克服不同的工作、思考习惯带来的冲突,然后才能感知和适应对方的行为。不过,实际情况常常令人失望。很少有人会尊重他人的原则,也很少有沟通,辩论和质疑则是家常便饭,成员之间彼此对立,敌对气氛充斥其间。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自己成为赢家,别人则是输家。在团队中,如果每个人都有否决权,工作一定难以完成,此时,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慢”。    团队工作会丧失个体的一致性。    团队本身也具有某种程度的权威性,所以它也能或多或少地摧毁个体性。每个团队成员都随时准备接受审阅,为了寻求共识而妥协,放弃自己的一些观点。也许,团队取得共识时,你已经看不出哪里还有你自己的想法。结果,个体看似被包容,其实是被看管;看似被吸取,其实是被摧毁;看似被提高,其实是被改造。在我看来,为了表现自己的合作能力,就必须自我局限,甚至和大家一起嘲笑自己的建议。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团队工作,所以不能把团队模式变成企业制度,而应当根据特定的任务内容,选择合适的人员组成团队。  纪律化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后,还有漫长的团队会议,但所有人都只想着回家。于是大家就匆忙提案、讨论、投票、通过、定案。然后,散会,回家!  第二天早上,如果你私下问每个成员对于这个提案的看法,他们可能会对最后决议提出不同看法,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见。不过,团队纪律具有极大的约束力,员工们只能把自己的想法藏在心底,然后默念:“OK,到此为止,不要再提这件事了。”过于严格的纪律可能会错过重要的发展机会,或者导致错误的决定。就像罗伯特·穆齐尔(RobertMusil)说的:“中间路线就是能把一群天才统一起来的路线。”  缺乏责任感 人类一个很大的惰性就是在集体中放弃思考。有人讽刺地把团队诠释为“太好了,让别人去做吧”(TollEinAndererMacht抯),这表示,团队被视为分工的旋转木马。这就产生了结构上的责任分散问题,人人都很容易推卸责任。在所谓的“梦想团队”中:舵手,不会想点子;记录员,几乎没人打扰他;爱发牢骚的人,忙着在汤中找头发;自以为是的人,喋喋不休地指责公司的结构问题;和事佬,来回穿梭。就像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一样,大家都躲在团队的保护伞下,得过且过。  言行不一 企业最喜欢用滥用口号,比如,以顾客为主导、企业家精神……这些表面口号掩盖了事实发出的声音。在团队工作中,也存在这种现象。一个声音说:“要有团队工作能力!”而另一个声音却说:“按照个人业绩发薪水!”公司薪资制度一如既往,依然以员工的个人绩效为标准。团队整体加薪?你听说过吗?没有吧!人们关心的是自己的钱袋,才不会被公司的口号所蒙蔽呢。


第一篇  无所谓企业第八章 团队梦想,梦想团队(2)

  合作能力还是思考能力?    对于例行公事或单纯的业务,等级制度能够发挥极高的效率。但如果是创造性工作,等级制度就彻底失灵了。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它无法及时反映现状。不过,通过成立团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团队是否是另一个问题的开始呢?事实上,要解决的问题越简单,团队的效率和个人的效率就越相近。如果你想成立团队,你就必须先改变薪资制度:从个人绩效取向改为团体绩效评估。但企业往往对此犹豫不决。为什么?是因为他们不信任团队吗?还是另有隐情?在准备组建团队之前,先想清楚这些问题。  电影《铁面无私》(DieUnbestechlichen)中有一个镜头,黑社会老大艾尔对他的手下大讲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他说,如果缺乏团队精神,个人和组织都无法生存发展。当他每次提起“团队”时,周围人就高呼“团队万岁!团队万岁!”他还说,如果有人破坏了团队精神—这时,他忽然抡起手中的棒球棍打向前面的兄弟—那他就不再是我的兄弟了!    不仅躲在暗处的笑声有问题,不顾一切的去做也是问题。    “你具有团队精神吗?”在一个以顾客为主导的公司里,是不会有人提出这种问题的。因为这只能表明,公司缺乏自信、怀疑员工的忠诚度,以掩饰管理阶层的无能。适应环境、不摆架子、不拍马屁、不要威胁你的上司,难道这些就是所谓的团队精神吗?那它的对立面又是什么呢?兴趣内向、喜欢争吵,还是缺少执行任务的能力?公司经常把团队作为解决公司升迁压力的缓冲方式,这就像一记闷棍,有专业知识和强烈进取心的人是不会参加这样的团队的。  在等级制度下,团队是虚构的效率、苟延残喘的协定、和谐工作气氛的代名词,是整合的能力、现代的企业文化、团结的象征,也是避免冲突的良方。在更多的情况下,团队是企业政治词汇,而不是组织形式。它的成立不是因为实际工作,而是权力斗争的需要,和培养员工的合作精神一点关系都没有。更糟糕的是,在团队运作的灰色地带,企业对员工的合作程度会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失去进步的机会。所以,团队只不过是企业粉饰太平的鸦片罢了。    有创意的个体    创意有高低之分,喜欢开玩笑的人会把骆驼说成马,而团队里不需要这样的创造性。世界上有很多知名的团队:约翰·列侬(JohnLennon)和他的甲壳虫乐队,凡·高(VanGogh)和保罗·高更(PaulGauguin),比尔·盖茨(BillGates)和保罗·艾伦(PaulAllen)等。我们能在企业中找到他们这种团队的精神吗?不能!这些团队的个体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格特质,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华,彼此结合,推动整个创造性过程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团队真正具有比个体强大的力量,能够发挥无穷的创造力。但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却表明,团队成员最终会具有相近的世界观,异于他人的个体会受到排挤。为了自我保护,团队成员就只好妥协,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向中间看齐。    团队只能结合弱者,而无法吸纳强者。    个人的热情、天才的灵感、极端的思想、完美的试验等等,这些都有可能被团队抹煞。这里不允许有人出人头地,所有的人都要削弱自我意识,直到与团队达成共识。团队越大,适应过程的损失就越大。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不透明的地方会变得一目了然;有些潜在的东西会浮出水面;有些主意会付诸实施。但是,就一般来说,团队会削弱个体的独特性,也就是创造力,而这一点,恰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