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家解读儒林外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朋友的文集中也鲜有提及。胡适从吴敬梓的《移家赋》中找到他父亲曾任“赣
榆教谕”的记叙,然后又在《全椒志》里“寻出”一个“做过江苏赣榆县的
教谕”吴霖起,从而错误地断定吴霖起就是他的生父。由于胡适弄错了他们
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就影响到对他进学年龄的推定和对他家族纠纷性质的分
析,所以必须解决他生父是谁的问题。

根据对有关方志、墓志铭和文集的考辨,吴敬梓的父亲是吴雯延,吴霖

起不是他的生父,而只是他的嗣父。
朱绪曾在《国朝金陵诗征》卷四十四中说:


敬梓,字敏轩,上元人。全椒廪生。有文林(木)山房集。始祖转,自六合迁全椒。曾祖
国对,顺治戊戌第三人及第,官侍读。祖旦,以文名。父雯延,诸生,始居金陵。乾隆初,诏
举博学鸿词,上江督学郑某以敏轩应,会病不克举。江宁黄河云:“吴聘君诗如出水芙蓉,娟
秀欲滴”,“词亦白石、玉田之流亚。”

这里明白无误地记载吴敬梓的父亲是吴雯延,而且全椒吴家是从雯延开始寓
居金陵的。朱绪曾是南京有名的藏书家“开有益斋主人”,交游也十分广阔。
陆心源说他“无书不览,藏书甲于江浙”,称赞他所作的《开有益斋读书志》
是“仿《郡斋读书志》之例,而精核过之”①。他是道光二年举人,其中举时
间距吴敬梓之死虽有68 年,生年当更早,因而其说是有一定根据的。特别是
朱绪曾作小传时,已看到《文木山房集》,所引黄河的评论即出自黄河为《文
木山房集》所写的序言。小传除将“文木山房”误为“文林山房”、“转弟”
夺一“弟”字而外,其余所述是可信的。这还可从程廷祚的著作中找到证明。

程廷祚长于吴敬梓10 岁,两人交谊甚深。他也是安徽籍而流寓南京的。

在南京,两人时相过从,他曾替吴敬梓的《文木山房集》写过序,在自己的

《青溪文集》中还收有给吴敬梓的信,他对吴敬梓是十分了解的。吴敬梓的

姐姐去世,曾请他写过《金孺人墓志铭》,铭文中说:

① 《仪顾堂题跋》卷五《开有益斋读书志跋》。

节妇金孺人,姓吴氏,全椒人也。自幼以文学雯延之女,子于从父赣榆县教谕霖起。曾祖

国对,官至翰林院侍读。祖旦,文学。其本生祖以上不具书。孺人在室,以孝谨称。年二十二,

适滁州文学金绍曾。。。生男二女一,后先俱殇。。。乾隆五年七月初九日卒,年四十七,后

绍曾十有九载。。。嗣子为鼎,以某月某日葬孺人于某山。弟敬梓,持所为传诣余,泣而言曰:

“吾鲜兄弟,姊又无子,后虽得旌,尚未有日,子其志焉!”。。① 

从这里可以知道金孺人是吴敬梓的姐姐,死于乾隆五年,卒时47 岁(是年敬
梓40 岁,小于其姐7 岁),是秀才吴雯延的女儿而过继给吴霖起,曾祖吴国
对,祖吴旦,而本生祖却“不具书”。从这一段话里可以明白:吴旦只是金
孺人嗣父吴霖起之父,不是金孺人亲祖,金孺人既然已经过继给吴旦之子吴
霖起为女,当然“本生祖”不便“具书”;其亲祖为吴旦之亲弟吴勖(详下),
同为曾祖吴国对之子,所以“本生祖以上”因前文已提及,此处就不必再“具
书”。以程廷祚的铭文和朱绪曾的小传相比推求,可以知道吴敬梓和他姐姐
一样,原是吴雯延的子女而过继给吴霖起的。

吴雯延是谁,为什么要将他的子女过继给吴霖起?这可从陈廷敬写的《翰
林院侍读吴默岩(国对)墓志铭》中得到答案。陈廷敬与吴国对同是顺治十
五年孙承恩榜进士,吴国对是探花,陈廷敬后来入阁大拜。在康熙三十年会
试时,吴国对的侄子吴昺考取榜眼,而陈廷敬却以户部尚书身份担任这次会
试的总裁。他对全椒吴氏是十分了解的,他作的《吴国对墓志铭》当然确实
可信。铭文说:

。。(吴国对乃)孙承恩榜进士。。。君之子旦贤而有文亦死。余与君相见于京师,君鬓
发飒然皆白,其意气亦衰矣。谓余曰:旦之死命也夫。。。君初娶陈氏,赠安人;继娶汪氏,
封安人,先二年卒。男子三人:旦,考授州同知,先卒;次勖,国学生,俱陈安人出;次昇,
戊午举人,女子二人皆适世家子,俱汪安人出。孙男五人:长霖起,旦出;次霄瑞、次霜高、
次雱远,俱勖出;次露湛,昇出。孙女六人,君以庚申十一月一日卒于扬州寓舍,年六十有五。。。 


从铭文中可知吴勖的第三个儿子叫吴雱远。据《广韵》:“延,远也。”《韵
会》亦同。雱远即雱延。此外,雱乃雯之误。吴敬梓的父辈,均以“雨”字
头命名,各不相重。吴国对一支,名字已见上引陈廷敬铭文。吴国龙一支,
亦以“雨”字头命名,储欣给吴国龙的儿子吴晟写的墓表有记载:

吴君名晟,字丽正,号梅原。。。嫡长子曰霞举,贡监生;次雷焕,邑廪生;次雱澍,庠
生,俱金孺人出。次霩清,次■济,庠生;。。② 

可知吴国龙的孙子已有用“雱”字命名,所以吴国对这一支就不可能再有“雱”
字出现,因而应以程廷祚的铭文和朱绪曾的记载为是。民国九年张其浚修《全
椒志》选举表中虽有一个吴露湑,也是以“雨”字头命名。但问题在于全椒
姓吴的并非全为吴敬梓族人,即如吴凤,在蓝学鉴所修《全椒志》中有两个,

① 《青溪文集续编》卷八。
① 《午亭文编》卷四十五。
② 《国朝耆献类征》卷二百二十一。

一为吴敬梓祖辈,一却并非吴敬梓族人。吴国对是蓝志的主要修纂者,编辑
人员有吴晟,校阅人员有吴旦、吴勖、吴昇、吴昱、吴■、吴显,分辑人员
有吴暹吉,均为吴敬梓先人。他们参与修纂的《全椒志》,所载吴氏事迹甚
详,也最可信,但在志中却并未列入吴露湑,因而这个吴露湑,既不能证明
他是吴敬梓族人,便不能否定上述推断。同样,在蓝志中,详细记载了吴氏
家族中有各种功名的人员姓名,在增生栏中有吴霖起、吴雯延,而吴雱远却
不见记载。由此亦可反证吴雱远显系吴雯延之误。有吴氏多人参加修纂的《全
椒志》所记,当然要比陈廷敬门人林佶手写付雕的《午亭文编》更可信。因
而铭文中的“雱”应该是“雯”,因形近而误写,雱延应该是雯延。这样就
弄清楚吴雱远即吴雯延,是吴勖的最小儿子。

这一问题既已清楚,那么,吴雯延的儿子为什么要过继给吴霖起?第一
是吴旦早死,其时吴国对还健在。第二是因为吴旦只留下独子吴霖起。这两
点在陈廷敬铭文中已说得很清楚。第三是吴霖起没有子女,吴敬梓对程廷祚
就曾说“吾鲜兄弟”。这样,长房吴旦这一支就面临着绝嗣的局面,因而就
必须在同是嫡出的二房吴勖的三个儿子的子女中择人过继给吴霖起。吴雯延
排行第三,且子女众多,吴敬梓所说的“吾鲜兄弟”是对嗣父吴霖起这房而
言,而在生父吴雯延这房至少有两个哥哥,在《文木山房集》中记有住在“与
乌江项王庙相近”的大哥,写有“伯兄自山中来,夜话山居之胜,因忆去秋
省兄未及十日而别,诗以志感,得二十韵”,既有伯兄,就有仲兄,兄弟至
少三人。雯延可能有两个女儿,否则一般是不会将独生女过继出去的。这样,
吴雯延的儿子之一吴敬梓和一个女儿(金绍曾妻)幼时就过继给吴霖起为子
女了。程廷祚铭文中说“金孺人”自幼即过继出去;而吴敬梓14 岁时就随嗣
父吴霖起赴赣榆教谕任,可见均在幼时过继给霖起为子女。

现根据有关方志、墓表、文集等材料,将吴氏家族关系列一简表,上限
以始迁全椒的吴聪起,下限断于吴敬梓的下一辈。曾祖五支中以亲祖国对为
主,其余四支除与本文叙述有关者稍加排示外,一概从略。(表附后)

吴雯延是吴敬梓之生父,的无疑义。除上文所征引的材料之外,道光十
七年生的陈可园在《金陵通传》卷三十三为吴烺所作传中也有明确记载:

吴烺字荀叔,号杉亭,上元人。始祖转自六合迁全椒。祖雯延,始居金陵。父敬梓,字敏
轩,以诸生举博学鸿词,病不克赴。烺应乾隆十六年召试举人。

但自胡适在《吴敬梓年谱》中作了错误论断以后,后之学者又沿袭其误,造
成研究吴敬梓生平的一些疑问,下述两个问题即由此而产生。

关于吴敬梓进学年龄问题

吴敬梓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