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格林斯潘回忆录中文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说,这1000亿美元到底是多了还是少,我们不得而知。不错,航空业和旅游业深受影响,报纸上充斥着各种裁员的报道。不过令人感到神奇的是,9月17号,星期一,纽约证券交易所就在离世贸遗址仅3个街区的地方成功地重新开张了。这是重大举措,给人以昨日重来系统依旧的感觉——可以说我们在美联储东拼西凑的画面中出现了一个亮点。与此同时,支票承兑系统也恢复正常了,还有,股票市场并没有崩盘:股价只是跌了一下就稳住了,这表明大多数公司并未深陷危机。我对他们说,明智的做法就是继续研究新的方案,过两周再开会,那时我们掌握的情况会更多。
   第二天早上,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一个公开听证会上,我表达同样意见,力劝大家沉住气:“没有人能够完全估算出911这场灾难带来的损失。不过再过数周,恐慌渐渐消失,我们便能较为准确地评估这一影响深远的事件对近期经济的影响,”我还强调:“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面对各次冲击,美国经济变得更有韧性。金融市场取消了管制,劳力市场比过去宽松多了,还有,信息技术在最近取得长足进步,这些都大大增强了经济吸震和复苏的能力。”
   其实,对于形势,我算是表面乐观内心忧惧吧。和大多数在政府里工作的人一样,我一直预感会发生更多的袭击。这种感觉一般不会公开说出来,但是你看看参议院表决时的一致通过就清楚了:98对0通过对恐怖份子使用武力,100对0通过航空保安条例。我特别担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苏联解体的混乱中,核武器是有可能被人从兵工厂偷出来的。我还想到水库可能会遭到污染。不过,我不会在公开场合表达如此悲观的立场,因为如果我把所想到的可能性全部说出来,会把市场吓得半死。我知道我可能谁也瞒不了,不过,市场中的人会听到我的讲话,并说:“我真的希望他说得没错。”
 
   九月底,第一批经济不景气的数据出来了。通常,申请失业救济金的新增人数能在第一时间清晰地反映出经济是否出了问题,该人数由劳动部每周统计一次。当月第三周,申请高达45000份,比八月底高出13%。该数据证实了新闻报道中失业人员范围之广、窘迫之深。我仿佛看到成千上万原先在酒肆宾馆度假胜地工作的人们现在生活无着,不知该如何养活自已和家人。我据此得出结论:经济不会很快复苏。这次打击太大了,具有高度韧性的经济也难以承受。
   象很多分析家一样,美联储的经济学家们都在研究经费和减税方面的一揽子提案及相关的数目。对于每个提案,我们想尽办法洞悉细节、估算总额的数量级,有趣的是,它们都在1000亿美元左右——这正是林赛当初提出的数额。
   10月3号,星期三,我们又在哈斯特德的会议室碰头,还是讨论经济问题。再过了一个星期后,初请失业金人数更多了——又有517000人申请失业救济。此刻的我,决心已定。当我还在担心再度发生袭击的那段时间里,是无法知道情况到底会有多糟糕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未雨绸缪保护经济。现在,我对与会之人说:损失已经可以测算出来了,我们应该采取行动加以挽回,而且实施经济刺激正当其时。总额1000亿美元的一揽子措施看起来是蛮合适的——够多,但又不至于多得令经济过热从而导致利率上升。立法者们好象没有异议。
   当晚我回家,自以为态度鲜明表述清晰,促进了共识的达成:这1000亿美元的数字最初可是拉里提出来的啊!因此,当读到媒体对这次会议的报道*时,我大吃一惊。听上去似乎全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一方面,国会和政府当局对我言听计从的传闻,令我暗喜,另一方面,这些媒体的报道又让我如坐针毡。对扮演发号施令的角色,我向来不能处之泰然。从早年起,我就视自已为一个幕后的专家,一个命令的执行者而非号令者。1987年股灾的历练,使我能镇定自若地作出重要的决策。但是哪怕到今天,众目睽睽之下,我仍然手足无措。外向——那不是我的性格!
  *比如,2001年19月15《时代杂志》报道:“格氏态度之转变予立法者以久盼之绿灯……白宫与两党领袖咸服格氏之衡论:新定之国用与减税总额应为岁入之百分之一也。此数,当有立竿见影之近效,无赤字膨胀之远忧,过则将遽致长期利率之抬升。”
   当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在大家眼里我说话很有影响力,但是911之后的那几个星期,并没有产生我所期望的效果。我此生最糟糕的一个预测也许就是“会再度发生恐怖袭击”之忧,而大家都以为是我开了绿灯的经济刺激,也并没有实施。它陷入政治泥潭裹足不前,直到2002年3月份才出台。这一揽子经济刺激不仅姗姗来迟几个月,而且对公共福利并没起多大作用——它成了一场说来叫人脸红的“政治分肥”闹剧而已。
   尽管如此,经济还是自我调整了。工业生产仅仅温和下降一个多月,十一月份便开始走出低谷。到了十二月,经济再次抬头增长,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出现回跌,并稳定在911之前的水平上。美联储的确在其中插了一手,不过,我们只是延续911之前的动作,不断降低利率,让大家更容易借钱和花钱而已。
   眼看着自已的预期落空,我并不介意。因为911劫波过后,异乎寻常的经济反应,确认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实:我们的经济具备高度韧性,我对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所作的乐观陈述已然成为现实!挺过艰难的最初几周后,美国家庭和商业都缓过气来。我不禁自问:到底是什么东西催生了如此空前的经济韧性?
   自亚当·斯密时代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试图回答此类问题。我们认为现在拥有充足的资料来弄清楚全球化经济是怎么一回事,而当年,斯密不得不几乎两手空空地发明经济学,以评估18世纪复杂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我远远比不上亚当·斯密,但我有着相同的求知欲,想弄明白推动我们时代的强大力量。
   本书颇有几分侦探故事的味道。911之后,我明白,如果我的观点需要进一步的佐证,这个佐证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新世界——一个资本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哪怕仅仅和25年前相比,它也是灵活得多,韧性得多,开放得多,更能自我调整和快速变化。这个世界向我们展示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机会和同样巨大的新挑战。《动荡年代》是我理解这个新世界本质的尝试: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个地步的?我们经历过什么?且不论是好是坏,到底有哪些东西已露端倪?只要有可能,我都会在回顾自已的经历时把本人的看法融入其中。我这样做是出于准确记录历史的责任感,如此一来,读者才可以了解本人思想的来龙去脉。本书因此而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我尽力再现求学之路,而第二部分,则更多的是以所写的内容为基础构建基本概念,进而理解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经济为已任。自始至终,我都在探求新兴全球化环境的关键因素:发端于18世纪启蒙运动、起着支配作用的原理,极为庞大、起着推动作用的能源基础设施,以及起着威胁作用的全球性金融失衡和世界人口剧变,除了无可置疑的成功,还有对财富分配正当性的长期关切。最后,我综合以上内容,对2030年的世界经济局面作出了合理推测。
   我不会假装无所不知。但是,鉴于本人身处美联储的优势,在相当广泛的议题上,我都有特权听到最棒的想法和说法。我可以读到大量的学术著作,里面论及的很多问题,我和美联储的同事们天天都要与之打交道。离开美联储全体职员,我绝不能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无论是出奇地犀利,还是相当地沉闷。我有权利召来一位或多位美联储委员会的经济学家,询问有关当前利率或历史利率的学术工作。我也可以立刻收到详尽的利弊分析,所涉内容几乎无所不包:从用于评估风险中性(译者注:风险中性是相对于风险偏好和风险厌恶的概念,风险中性的投资者对自己承担的风险并不要求风险补偿。)的最新数学模型,到美国中西部公立大学的出现及其影响。因此,没有人拦着我去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假说。
   很多全球性力量正渐渐地改变着我们原来熟悉的世界,有时几乎不为人所知。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到,日常生活因为手机、个人电脑、电子邮件、黑莓移动邮件系统和互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