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心眼,十倍机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分析起来,机遇有三个方面要素应该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机遇的偶然性。机遇是难以预测的,是偶然的,尽管它的本意是对主体发展有利的,但未必人人都能在机遇来时的第一时间内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它的有利性,所以有的人能抓住机遇,有的人抓不住机遇。但难以预测并不代表着不是机遇。没抓着的机遇也不能说你没机遇。记得陈先达先生在其《漫步遐思》中说过:“偶然不等于机遇,只有当这些偶然被紧紧把握并被充分利用时才成为机遇。”我认为陈先生对机遇的认识有失偏颇。如果说偶然“被紧紧把握并被充分利用时才成为机遇”,那些由于没预测准而导致自己“漏掉机遇”的人,就不必在事后捶胸顿足了。
  二是机遇的时效性。应该说,最不容易得到的而又最容易从指缝中溜走的就是机遇。大从一个民族的生命转机,小到一个人的命运攸关的抉择,最要紧的其实也就是那么一两步,但机遇里含有时机的元素,成熟的机遇就是把握机遇的最好时机,错过这个时机,机遇可能就再不是机遇了。比如麦当劳教父雷·克洛克潦倒到56岁,借款1万美元盘下了麦氏兄弟的面包店,于是改变了他后来的命运。这正是恰逢麦氏兄弟的不争气,给雷·克洛克提供了好机遇。如果等麦氏兄弟清醒过来,和雷·克洛克斗起心眼来,或许今天的麦当劳就不是雷·克洛克的了。从历史眼光上,我们同样也能看到一个国家如果丢失一个机遇将意味着什么。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失去一次机遇,就落后一个时代”。
  三是机遇的隐蔽性。机遇的本体分为“明机遇”和“暗机遇”两种,“明机遇”的表现力是直射式的或直观式的,比如如今中国具备了建设的好平台,这是众人皆知的机遇,所以不存在隐蔽性。但“暗机遇”则不然,“暗机遇”的表现力是回旋式的或迂回式的,如果你不多个心眼,便很难看到一种现象或一种事物后面潜藏着的机遇。打个比方,清王朝国门被洋人洞开,这里就潜藏着东西文化交流与通商的机遇,但清政府看不见这背后的东西,只被“鸦片”战火烧得糊里糊涂,再睁眼一看,连八国联军的国土在地球的什么位置都找不着,又何谈什么机遇呢?然而隐蔽性并不意味着就是看不见的远端。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发明灯泡的经历。他可是历经一万次失败的哟!有多少人能看见他一万次以后能碰上什么奇迹呢?可是他碰上了,与其说是碰上了,不如说他是努力出来了。为什么他不放弃努力呢?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在别人眼里已经被遮蔽着的成功的机遇。
  让我们再来看看机遇与人的心眼有什么关系。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心理很浮躁,觉得赚钱很辛苦,累得疲惫不堪,一年下来所赚到的钱,不如人家一个月赚的多,如果让大家去选择这两种赚钱方式的其中一种,想必都不会选择前者。但请你多个心眼想想,如果后者的机遇来了,你抓得着吗?即使抓着了,又抓得住吗?现在的社会发展的特征是能力说话,实力说话,竞争优胜取决于人脑,是头脑在竞赛,谁对新生事物反应敏锐,谁对新生事物接受得快,谁善于把握新生事物带来的机遇,谁就是赢家。从这个意义讲,机遇就是从比别人多一个心眼中得来的。
  要磨砺把握机遇的心眼,首先要做到居安思危。这就要求大家平常心里多装些“虽然……但是……”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你对世事就会表现出超凡的敏感性。毕竟,机遇从来都是垂青于那些心里有所准备的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待观望,畏首畏尾者,对机遇的反应自然迟缓,所以也是不可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我们未尝不可这么想,虽然中国建设的安全环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但如果不把握好眼前的机遇发展自己,就等于丧失机遇。只有时时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认真分析每一次过往的机遇,才能牢牢抓住真正属于自己的机遇。
  其次是逆境中找机遇。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经不起挫折。稍有一些挫折,便唉声叹气,怨声载道,怪自己生不逢时,命运不济,可真是既俗又缺心眼的表现。事实上,你若多个心眼去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逆境中也潜藏着机遇元素。这不是吹的,当年之司马迁忍腐刑之辱写下了《史记》;海伦·凯勒不幸双目失明,但有幸成了拥有世界读者的作家。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成名成家?当然是多了把逆境当机遇的心眼啊。请多个心眼想想,现在抱怨者中有几个是忍腐刑之辱者?有几个是双目失明者啊?你有什么资格说命运对你不公呢?
  说到此,我给诸位撂下一句话:机遇是有偏爱的,它偏爱心理有准备、理念上会珍惜机遇的人。


四、解读机会和机遇的不等式


  前面讲过,机会无处不在。但是机会不等于机遇。机遇是历史性的,阶段性的,有时间限制的。认识机会是一回事,能否抓住机遇则是另一回事。抓住机会是抓住了事情的方略,而抓住机遇则是抓住了事情方略的最佳时机,机遇充满紧迫感,时不我待,不进则退。
  这就说明,机遇是不能自己创造的。它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必然。再比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年代,造就了无数商圈有心眼有能力的弄潮儿。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也许他们只能一生都碌碌无为,是市场经济改变了他们,所以他们的伟业和时代一起载入史册。从这个意义讲,他们遇上了好机遇。就比如20世纪末,中国IT业出了两个领军人物丁磊和张朝阳,不是我不服他俩,但我认为他们这是赶上好时候了。你们看没看到?今天IT业比他俩厉害的人多了去了,他们发展自己的机会也多得是,可是谁也没有当年的丁磊、张朝阳出名。原因不用多想:改变命运的机遇没赶上。
  再看看今天出版业发展,看上去好像机会有的是,可赚可赔。可是做书的人都知道,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行业只要买来纸印上字,就能变成钱。想想现在是再没这机遇了,所以做书的人赔的多挣的少。
  和机遇相比,机会就没有特定的历史属性和时代特征。机会既可能是凭着自身的能力自我去创造,也可能要靠耐力去等待,但也有可能会潜藏在冷不丁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机遇)之中。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每年一届的高考,创造与等待的元素都有,这就是机会,但若是偶遇专业对口的机遇,难道里面就没有机会的元素?
  前些日子,我在一篇网络文章里读到这样一段话:“多数弄潮儿尚且是不自觉地卷入历史,对于‘常人’来说,历史机遇对于生活而言,是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的。”文章里指的“常人”,可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凡夫俗子,而是地地道道的“媚俗”之人。从我们现在谈论的心眼意义而言,媚俗之人当然不能和弄潮儿相提并论,弄潮儿把成功寄托在机遇上,把心眼放在机会的把握上,他们通过机会的实务操作,来赢得机遇的报偿,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媚俗之人什么心眼也没有,所以无论是机会还是机遇,对他而言也只是水中花、镜中月,如此而已。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大浪淘沙的社会变革中,人们身边的机会四处可见,但不管有多少机会,都只能从属于一个变革的机遇。有心眼的人抓住一次难得的机遇改变了一生,缺心眼的人解读不了机遇,所以即使给他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白搭。
  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但多出多少心眼也未必能制造出更多的机遇。机会有可选择性也有循环机率,机遇只有取舍,没有选择。机会多了让人增添了把握机遇的方式,机遇多了则让人无所适从。所以我说,机会决不等于机遇。人不能刻意创造机遇,但却能从容地驾驭机遇。顺应潮流,有所独为,在人生将尽时,回首往事,无需为碌碌无为而遗憾。此乃人生境界矣。
  话题谈到这儿,我不得不指正一下一些人对机遇和机会理解上存在的误区。
  最大的问题在于机遇或机会的平等性。我常听前辈们说机遇和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话单从某种单一的领域而言还有点理儿,但若把这个理儿生拉硬拽到社会学角度,就有点儿牵强附会了。
  单说机会吧,比如某市场推出一批新潮女装,这对年轻的女性而言自然是购物的好机会,而这种机会与男人何干?与儿童又何干?再比如有一个绝对能挣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