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亿消费者--来自中国商界第一线的经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过多久,在张欣召集的进行重大决策的会议上,潘石屹开始保持沉默。她不想告诉别人做什么,她希望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潘石屹的合作伙伴和下属一开始对张欣惟命是从,但当他们知道自己对决策也可以发表意见时,他们就逐渐进入角色。他们在潘石屹的面前热烈地争论,这在张欣出现之前是压根无法想象的事情。问题在于,他们对张欣的意见提出了异议。张欣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打开通向合理争论的大门,反而引发了混乱。一开始,她批评潘石屹没有帮助自己贯彻自己的想法。但当她意识到中国人从未受过独立思考和行动的培训时,她退却了。她和潘石屹实际上并不需要了解每个人的想法。他们可以引导这些人,在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给予充分的奖励,但是再多走哪怕一步也会导致局面的混乱。
  张欣也有一些想法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中国的银行可以开展住房按揭业务,但是从未想过如何推销这些业务,大部分买房人要么是不知道可以按揭,要么就是不了解按揭。与此同时,在北京销售的高高耸立的居民楼窗户都很小,房间里都是毛坯墙,没有家具,也没有地毯。买房人必须自己找装修公司粉刷毛坯墙。张欣在英国和美国的经历让她确信精装修的高档单元房存在着市场空间,这些单元房里有敞亮的窗户、木地板,完全可以按照她自己的时尚感进行装修后再卖出去。她和潘石屹相信按揭不仅仅可以吸引客户,还可以用来支持开发业务。她和潘石屹在北京新起的商业中心边上一块八英亩(译注:约三万二千平方米)的土地上开始实施自己的想法。他们拆掉了土地上的国营酒厂,开始开发新的住宅项目。基于来自日本的“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室”的理念(也称SOHO),这个项目被命名为SOHO现代城。
  张欣和潘石屹首先说服中国建设银行在项目的销售大厅里设立了一个办理按揭的现场办公室。然后他们请来第二家,中国工商银行,让两家银行在此进行竞争,促进加快审批流程。当按照张欣的设计思路建设完成的样板间完工后,他们就开始进行预售。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出售装修好的房子会剥夺客户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装修的权力。但是这种反应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来自外省市的有钱买主希望在时尚北京找到自己的落脚点,他们蜂拥而至,争相购买这些公寓,以它当作自己走在时尚前列的标志。当张欣和潘石屹开始进行SOHO现代城二期开发时,北京其它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在照搬他们的模式。
  虽然困难重重,但张潘二人打造出一种令人惊异的混合管理风格,同时适应了两个人的个性和背景。张欣给公司的生意带来了全然不同的西方视野,而潘石屹的做法则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传统。潘石屹独自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张欣把它们传达出去,把潘石屹当作自己的共鸣箱。潘石屹坚信亚洲人在思考和决策的时候更情绪化,而西方人则有更多的分析和理性。每天早晨一起床,他们俩就开始讨论业务。如果他们之间有分歧,员工是不会知道的。他们学会了把分歧控制在两人之间。
  张欣负责项目设计的方方面面,从聘用哪个设计师到销售大厅里盛月饼的硬纸盒。她决不涉足公司内部的争斗和分歧,而是让这些人自己去处理矛盾。而且她还坚信一家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公司决不能招聘MBA学员。她发现自己接受的教育只适用于非常规范、完全可预测的环境。而中国则充满混乱,相当复杂,因此需要更专断的管理架构,民主和讨论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张欣说:“我们的会开得越多,讨论得越多,我们的决定就越错误。如果每个人都同意做一件事,那很可能这件事根本不符合市场。只有真正具有远见的人才能提出伟大的想法来。”
  而且MBA学员都很自负,这不利于做事。张欣认为在中国,生活经历就是最好的教育。她承认,就算自己受过全面的西式教育,当她和中国政府官员开会时,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话,说什么,以及用什么口气说。
  潘石屹负责定价,获得政府许可,并管理销售团队。潘石屹说他学会了正确看待教育和知识的价值。一个人受到的教育越多,他就越有可能提出更好、更创新的想法。而他设计出来的管理体系可谓简单粗暴:要么升迁,要么走人(up or out)。在八十五名销售人员中,每个季度都有业绩最差的十个人开路。对业绩好的人的激励就是升迁,以及更多的薪酬。销售人员的税后收入有四万美元。他们的直接领导,四名销售总监,每人有十二万美元。但是他们也必须经历潘石屹严酷的筛选流程。每个季度,销售业绩最差的团队的总监会被降职为普通的销售人员;而该销售团队中业绩最优的销售人员则升任该小组的领导。
  外部承包商同样也来不得半点马虎。潘石屹对每个项目都至少指定两个承包商,相互竞争。失败的一方就会失去下一个项目的合作机会。即便是公司里的办公人员也面临着同样无情的管理体系。工资和奖金由考核评级决定。评级得A的员工奖金丰厚,得B的员工就要少很多,而得C的就要卷铺盖卷了。“你必须建立一种制度,让每个人都接受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潘石屹说。
  张欣和潘石屹都很聪明,他们很早就意识到各自的风格无法调和,因此把两人的职责做了分隔。但他们依然是中国最受羡慕的伉俪,中国的时尚先锋。张欣对穿着极其奢侈,头一天还穿着仿豹皮大衣,第二天就换上了扎眼的毛氏蓝套装。潘石屹喜欢传统的中式上衣,佩戴由张欣挑选的时尚饰物。大部分中国企业家都尽量避开流行刊物,而张潘二人则经常教导时尚杂志。每个月总有这份或那份杂志把他们二人当作封面人物,这并非巧合。与此同时,他们开发的楼盘也还在不停得卖。
  洞察秋毫
  宗庆后在1987年还一文不名。高中毕业的他时任杭州一家校办工厂的销售主管,负责向当地商家推销冰棒和奶制品,这已经是他能升到的最高职位了。有一天,宗庆后听说当地有一名医学教授发明了一种补品,可以提高精力,增强小孩的胃口。宗庆后看到了自己生命中的机遇。
  1987年的时候,声名狼藉的计划生育政策刚刚开始在中国实行。中国的父母在他们的一生中经历过多次饥荒,他们害怕有朝一日再有吃不饱饭的时候,他们唯一的孩子会死于饥饿或其它因营养不良带来的疾病。在中国,孩子胖就等于健康。宗庆后从管理学校的上城区政府那里拿到了一万七千美元,和政府合作成立了一家公司,获得了这种营养品的生产销售许可,他把这种产品命名为“娃哈哈”,这个名字来自于一首儿歌,意思就是小孩子高兴时的笑声。1988年10月,第一批娃哈哈营养口服液开始在商店里销售,广告语多少有点哄骗意味: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担心孩子不吃饭的家长们决不会错过这样的承诺,这些看上去像小瓶药水一样的营养液立刻就销售一空。有关营养液神奇效果的传言不胫而走,很快全中国的家长们就都冲进当地的店铺要购买娃哈哈营养液。模仿者也纷纷出现,政府向宗庆后颁发了科技研究的国家大奖。
  需求不断高涨,宗庆后有点应接不暇。如果娃哈哈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就会乘隙而入。1991年,娃哈哈还只有100名员工,宗庆后和政府方凑到了一千万美元,购买了杭州一家破产的罐头食品厂,这家厂有200名工人。仅仅过了三个月,工厂就开始盈利,工厂的全部产能都用来制造娃哈哈口服液。但是需求依然在不断上升。全国各地都要求引进这种看上去神乎其神的灵丹妙药。影响销售的瓶颈不仅仅是产能。当时连接杭州和其它省市的铁路公路系统并不发达,运输也是一个大问题。
  当时中国政府正开始宏大的三峡大坝工程。水库会淹没湖北和四川省境内长达数百英里的一片狭长地带,包括好几个城市和乡镇,其中有超过一百万人口需要重新安置。但是到大坝完工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同时,库区的国有企业也在苦苦挣扎,当地政府缺乏经验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竞争。宗庆后前往这些地区调查是否有可能进行扩张。他在沿江城市涪陵找到了三家破产工厂,几乎立刻就可以开工。这里有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宗庆后可以利用政府用于帮助三峡库区人民安置的资金,当然他承诺在三年后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