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申论。
  一般说来,有八种主要的动机或对象。每种都带有主观色彩,可以使人不以其所得用之千消费。这八种动机是:
  (一)建立一准备金,以防不测之变。
  (二)预防未来所得不若今日所得之宽裕,而一己及家庭之用费,则未来大于今比例如由于年迈、子女教育费、亲属扶养费等等,所得与需要之关系,今日与未来不同。
  (三)享受利息及增值,即有人愿意牺牲一个较小的现在消费,而享受一个较大的未来消费(二者皆以实物计算)。
  (四)使以后开支可以逐渐增加,盖人类本能,总希望生活程度逐渐提高,而不希望逐渐下降虽然享受能力也许逐渐减低。
  (五)享受独立感及有能为力感,虽然心目中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用途。
  (六)获得从事投机或发展事业之本钱。
  (七)遗留财产与后人。
  (八)满足纯粹吝啬欲:即一贯遏制消费,节约到不合理程度。
  以上八种动机,可以称为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相应的消费动机,则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
  除了个人积聚储蓄以外,还有大量所得,约占现代工业国家(如英美)中总储蓄量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则由各级政府机关、各种社团及公司等储蓄起来,其动机与个人之储蓄动机相类,但不相同,其主要者有四:
  (一)企业动机可以不必在市场招集资本或举债,而有能力从事更多的资本投资。
  (二)流动动机取得流动资源(liquidresources),以应付不虞之变难及不景气。
  (三)改善动机使得所得逐年增加;能够办到这点,则经理可以免受批评,因为一般人很少能够分辨:所得之增加,到底是由于过去积蓄,或由于当前效率提高。
  (四)谨慎动机财政上持谨慎稳趁态度,故多提基金( fi -nancialprovision),大于使用者成本以及补充成本,以便债务之清偿速度或原成本之划销(Writeoff)速度,超过资产之实际耗蚀率与折旧率。这个动机之强度,主要是定于资本设备之数量与性质,以及生产技术之改变速率。
  以上这些动机,都使得一部分所得不用之于消费;与之相应者,有时亦有若干动机,使消费超过所得。上举私人储蓄动机中,有些在以后有负储蓄与之相应,储蓄动机之出于防老或家庭需要者,即属此类。用借债来办理失业救济,最好看作是负储蓄。
  这些动机之强度,当然随我们所假定的经济制度与经济组织,随种族、教育、成规、宗教及流行道德观念等因素所形成的习惯,随现在希望与过去经验,随资本设备之多寡与技术,又随目前财富分配办法,以及社会各阶层已经确立的生活程度,而大有不同。但除了几处偶然的题外之文以外,本书将不涉及重大社会改革所产生的后果,或长期进步中慢慢发生的影响;这就是说,我们把主观储蓄动机以及主观消费动机之主要背景看作是已知数。财富之分配办法,既决定于社会结构,而后者又有相当永久性,故前者亦只能在长时期中慢慢改变,故本书亦视之为已知。
  Ⅱ主观的与社会的动机之主要背景,既改变甚慢,而利率以及其他客观因素之变动,在短期内又影响不大。则我们自可得一结论:短期内消费量之变动,主要是由于所得(以工资单位计算)之改变,而不是由于一特定所得量之下消费倾向之改变。
  有一个误解,我们必须免除。以上是说:相当温和的利率变动。对于消费倾向之影响不大;却并不是说:利率变动对于实际储蓄量与实际消费量之影响甚小。很相反。利率变动对于实际储蓄量之影响,非常重要,但与一般人所设想的方向相反。即使提高利率确有减低消费倾向之作用。但我们可以断言:利率增高之结果,乃减少实际储蓄量。盖总储蓄乃定于总投资,而提高利率适足减少投资除非投资之需求表变动,抵消利率上涨之影响。故利率增高之结果,必定是把所得压低到一个水准,使得储蓄减至与投资相等。
  又因所得之减少程度(就绝对数量而言),一定大于投资之减少程度,故提高利率可以减少消费这句话也是对的,然而这并不是说,提高利率以后,可以储蓄之数量扩大;恰恰相反,储蓄与消费二者都减少。
  故就整个社会而言,即使提高利率,确可增加一特定所得量中之储蓄量,但我们很可以断言:如果投资需求表不变,则提高利率一定减少实际总储蓄量。不仅如此,在其他情形不变这个假设之下,我们还可以知道,利率提高时,所得将减低多少。盖若利率提高,而资本之边际效率不变,则投资将减,是以所得必须减少,从而减少现有消费倾向之下之储蓄数量,使与减少后的投资数量相等。所得应行减少之数,即可由此算出。下章将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的所得可以不变,则提高利率,也许可以引诱我们多储蓄一些。
  但如果提高利率可以妨碍投资,则我们的所得不能不变。所得一定要下降,从而减低储蓄能力,抵销高利率对于储蓄意愿之刺激。故德行愈美,节俭之决心愈强,个人与国家之财政愈坚守正统办法,则当利率相对相对于资本之边际效率增加时,所得之减少愈大。这些结果是不可避免的,冥顽不灵者,只会得到罚,不会得到赏。
  如此说来,难道实际总储蓄量以及总消费量,与谨慎、远见、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及贪婪等动机毫无关系吗?难道美德与失德(virtue andvice)都不相千;一切只看利率与资本之边际效率二者,对于投资之有利程度如何而定吗?①不,这倒又不免言之过甚。设利率常与充分就业不悖,则美德又恢复其地位;在充分就业之下,资本之积聚速率,乃定于消费倾向之减低速率。我们又可以看出,经典学派之所以称扬节俭为美德者,因为他们暗① 参阅所引书第117 页及第138 页。
  中假定着:利率的确与充分就业不悖。
  第十章 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在第八章中,我们已经确立了一点:除非消费倾向改变,否则就业量只能随投资之增加而增加。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思路再推进一步。在一特定情况之下,我们可以在所得与投资之间,确立一个一定比例,称之为乘数(multiplier);如果再加上若干假定,使问题简单化,则又可在总就业量与直接用之于投资之就业量(称之为第一级就业量primaryemployment)之间,建立如此一个比例。这一步是我们整个就业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有了这一步,设消费倾向不变,则我们可以在总就业量、总所得与投资量之间,建立一个确切的关系。乘数这一个概念,卡恩(R。F。Kahn)氏首先创用,见卡氏着《国内投资与失业之关系》一文(载《经济学杂志》'EconomicJournal'1931 年6 月号)。卡氏之主要论点如下:设在各种假设情况之下,消费倾向以及其他条件不变,又设金融机关或其他政府机关设法刺激或阻挠投资,则就业量将随投资数量之净增减而增减。该文目的,乃在建立几个一般原则,用来估计投资净增量与由此引起的总就业增量二者之间之实际数量关系。但在未论乘数以前,最好先引入边际消费倾向这一个概念。
  Ⅰ在本书范围以内,真实所得之变动原因,仅限于一特定资本设备上就业人数之增减,故真实所得随就业人数之增减而增减。设在一特定资本设备上增雇劳力时,有报酬递减现象发生,则用工资单位计算的所得,其增加比例,将大子就业量之增加比例;后者又大子用产物计算(假设这是可能的话)的真实所得之增加比例。但在短时期内,因资本设备之改变,微小不足道,故用产物计算的真实所得与用工资单位计算的所得,二者增则俱增,减则俱减。
  真实所得因为要用产物来计算,也许不能有精确的数字表示,故最好用Yw(以工资单位计算的所得)之变动,指示真实所得之变动,一般而论,Yw 之增减比例大于真实所得之增减比例,这一点事实,在某种场合,固然绝不能忽视,但因为二者常常增则俱增,减则俱减,故可以互换。
  上面说过,当社会之真实所得增减时,其消费量亦随之增减。但后者之增减常小于前者。Yw 既可替代真实所得,故这个正常心理法则,可以译为下列命题(这种译法并不绝对正确,尚须有若干修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