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年轻人必懂的处世心理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把自己的
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简而言之就是,你总喜欢以自己的认知标准
去衡量他人。这种认知倾向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投射效应。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 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
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 名大学生同意背着牌子在大学
里走动,并且,他们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子的大学生们则普遍认为,只
有少数学生愿意背。这个结果表明,这些大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去了。
我们经常会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
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所以跟他人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
这件事,也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
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和行为不理解。你觉得某个人的想法〃大胆而不可思议〃
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你自己不敢去冒险;你觉得某个人的生活不应该那么〃忙碌〃,是因为你
自己过惯了清闲的生活;你感到某个人不应该那么〃固执〃,是因为你自己太容易妥协??
其实,当你说别人〃不可理喻〃的时候,是因为你自己不可理喻。
联合国的一位亲善大使有一次去非洲某个国家考察。回来后他宣称,那里的人是全世界
最差的人,因为海关人员总是板着僵硬的脸,计程车司机态度蛮横,餐厅侍者傲慢无礼,市
民极不耐烦而又满怀敌意??
后来,这位亲善大使偶尔看到这样一句话:〃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
自己的影像。〃看后他恍然大悟,他眼中的这个国家,原来就是潜藏在心中的自己的影子。
于是,当再次去那个国家时,他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一路都微笑。结果,他竟然看到一个全
新的国家:海关人员、计程车司机、侍者和市民,人人都面带笑容,个个都亲切友善。
小路和同事们的关系总是处理不好。同事们似乎都不太喜欢他,其实,并不是他有多大
的缺点,而是他总对他人充满了敌意。在工作上,他总希望自己什么都得第一,同时,他又
感觉同事个个都在暗地里与他竞争,甚至认为别人对他有仇恨心理,似乎对方的一举一动都
具有挑衅的意味。
别人的一句玩笑,他会当真;别人不经意地轻拍他一下,他会以为是蔑视他。这些都会
引发他的强烈反应,他会用激烈的〃反击〃来回应对方,有时候他甚至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跟人家大吵一架。
有一次,部门的领导过生日,办公室的同事相约一起请领导到某酒店庆祝一下,有人倡
议说,大家都准备一份小礼物吧!同事们都表示赞同,接着,有人说〃那我买花!〃还有人说:
〃我买蛋糕!〃〃那我就买卡片吧!〃大家如此商量好了,准备赴宴。
第36 节:不要强加自己的观点投射效应(2)
小路认为大家都在说谎话,花和蛋糕怎么拿得出手?背地里还不知道为领导准备什么贵
重礼物呢!这可是个和领导套近乎的好机会呀!要知道领导的一句话关系到他的升迁。于是,
小路打扮了一番,并特地花心思给领导买了一块贵重的手表,并精心包装了一番。
生日聚会上,大家纷纷拿出了准备好的礼物,果然是鲜花、蛋糕、红酒、卡片? 。当领
导打开小路的礼物盒时,发现他送的表太贵重了,没有接受,而其他同事的礼物是〃礼轻情
义重〃,领导都一一笑纳了。
因为这件事,小路常常被同事取笑,说他是个马屁精。其实,他并不是个阿谀奉承的人,
只不过他认为别人会取悦领导,所以就买了 块表,想〃跟着大家〃一起套个近乎而已。
投射使人缩小了自己的思想视野,限制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知。因此,我们在人
际交往中,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投射效应。比如从下面这三点做起:
1。 变个角度,换个思维。
投射固然是一个了解别人的方法,但仍需要经过思考来印证。因为通过思考,我们才不
致被其外在的行为表现所蒙蔽或误导,而错误地以自己的想法投射他人。因此,下次,当你
对他人做出某种结论的时候,不妨换个思维想想,考虑一下这个结论是否受到了自己经验或
思维的某种干扰。
2。 设身处地,具有同理心。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自身个性、生活需求等都不尽相同,这也
必然决定了每个人在思维和行为上的不同。不要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别人,而应该有一颗
理解他人的心。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同理心〃,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便能避免在判断别人时,
只单方面地将自己的特性、喜好投射给别人,认为他人具有与我们相同的特性与喜好。
3。 与他人沟通,全面了解。
当觉得自己和别人的想法格格不入的时候,你不妨与对方开诚布公地沟通,了解他人的
想法,他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当你了解了他人,你会更好地理解他人,这将会为你
缓解并减少人际交往中的不少矛盾。记住:以真诚沟通代替猜疑和假想,用客观的了解代替
主观的认知,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
第37 节:交往越多越亲密邻里效应(1)
18。交往越多越亲密邻里效应
熟悉能增加人际吸引的程度。如果其他条件大致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交往。
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间就容
易接近。常常见面也便于彼此了解,促进相互喜欢,我们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是因为我
们和邻居接触多,而与相隔较远的亲戚接触少。接触得多的人,我们会有一种亲密感,而接
触得少的人,我们会感觉到生疏。
所以,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事情。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被叫做〃
邻里效应〃。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关于〃邻里效应〃的实验。
20 世纪50 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麻省理工学院17 栋已婚学生的住宅楼进行了调
查。这是些二层楼房,每层有5 个单元住房。住户住到哪一个单元,纯属偶然,哪个单元的
老住户搬走了,新住户就 搬进去,因此具有随机性。调查时,所有住户的主人都被问道:
在这个居住区中,和你经常打交道的最亲近的邻居是谁?统计结果表明,居住距离越近的人,
交往次数越多,关系越亲密。在同一层楼中,和隔壁的邻居交往的几率是41%,和隔一户
的邻居交往的几率是22%,和隔三户的邻居交往的几率只有10%。多隔几户,实际距离增
加不了多少,但是亲密程度却有很大不同。
可见,与人交往得越多,你们的关系就越亲密。因此,有个心理学家开过这样一个玩笑,
他说,如果你想追一个女孩子,千万不要每天都给她写信,因为她有可能因此而爱上邮差。
因此,我们要想与人建立亲密关系,需要主动与人多接触,多联系。每与人多接触一次,
他人对你的印象就更深一点。
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或许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困难的是,不知道如何主动跟人
联系,如何主动与人保持联系。也有很多年轻人委屈地说:〃我不是不友善,我只是太害羞
了!〃或〃我很好相处,只是不好意思找你!〃的确,〃害羞〃、〃不好意思〃,都是我们与别人沟
通的〃心理障碍〃,我们一定要把它除去。
在公司里,夏利是个人人羡慕的角色:大学刚毕业就当上了〃总秘〃,成了离老板最近的
人。〃你的工作最接近高层,最容易得到老板的欢心,也最容易高升。〃同事们的说法让夏利
着实兴奋了一阵。
夏利是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爸爸是一家企业的领导,妈妈是机关干部。因
为父母的关系,身边的人对她都是客客气气的。从小学到大学,她在别人的赞扬声中长大,
不懂得什么是〃迎合〃;向来是别人逗她说话,她却不知道如何在交谈中寻找话题。
正因如此,进入公司一个月后,她开始为如何与领导相处犯了难。不管怎样下决心,有
很多话她就是说不出口,哪怕是一些很正常的话,在她看来那都是在讨好老板。一开始老板
还对她问长问短,而她除了有问必答外,也绝不多说什么。渐渐地,她发现老板不太和她闲
聊了,即使说话,也局限在工作范围内。工作刚开始,她和老板的关系就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