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芙蓉-2004年第5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置艺术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助手或工人,像这种事,就不必自己亲自动手了。但另一方面,我又钦佩她这种专业精神,这种女性方式,手工操作,亲自动手,在过程中体味一种与身体有关的悉心呵护,是由来已久的女性特质。 
  临离开柏林前,我住家附近的一家著名画廊举办秦的个人展,开幕式过后,有一天,我去取我的东西,步入那暂时空无一人的展厅,看到当初秦又磨又焊的作品已挂在墙上。那是四个类似京戏脸谱实则她自己的面膜,放大到足够的尺寸,着了不同的颜色,看似毛发的部分却是我们平时夹头发的钢丝夹。仔细听去,还有一些人声,其中一部分是在我家吃川菜时录下来的谈话声,经过处理后,成为一堆无甚意义的声源,是中国话,也可以说不是任何话。四个脸谱都双眼低垂,表情冷漠,无嗔无怒,无性无欲,无国籍无身份,一个人种而已。 
  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秦玉芬正逐渐淡化她作品的“中华性”,而更多地关注自身,更多地思考身份问题:移民身份,女性身份,艺术中的边缘身份,处于这三重身份的混合中,秦的敏锐感受力使她以一种新的目光来面对中国状况和艺术语言。 
  此外我想说说关于诗意。作为诗人,我在观看秦玉芬的作品时,读到了其中的诗意,但对于大多数中国当代艺术家而言,“诗意”二字都是避之犹恐不及的。现在流行的是“稳准狠”三字,“太狠了”是对一个艺术家的高度赞扬,所以我不知道秦玉芬会否同意我对她的作品的看法,当然,同意不同意她也与“狠”字不沾边。在我看来,不知是不是距离的原因,海外几个重要的艺术家都保有不同比例、不同程度的诗意,蔡国强的《龙来了,狼来了》《草船借箭》和爆炸系列,恰似苏东坡的“谈笑间灰飞烟灭”,辛弃疾的以手推松曰“去”,黄永的《占卜者之屋》和《一人九兽》就像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有诗情,也有豪情。如果说到狠,这是一种“乾坤大挪移”式的从容不迫的狠,而不是血溅当场,苦肉计式的狠。秦玉芬则浅吟低唱,如“凌波微步”,在作品形式和观念之间游走有余,一样的四两拨千斤。 
  “静谧”是秦玉芬作品的关键词,她本人曾说:“静谧——这是我在作品中所力求的东西。事实上,我企求创造一个别样的氛围,在这当中,人们可以超越其日常生存状态。我希望人们在面对我的作品时能重返宁静;在这种沉思的心境中他们能观察到,体验到日常生活的诗性气质,甚至在呼吸中吐纳着它的诗意灵韵。”可见东方式诗意这样一种古典艺术特质是秦玉芬所追求的,呼吸吐纳,细微入心,体贴及肤这样一些素质在秦的作品中一再呈现,既有女性的特殊敏感,也捎带出东方精神的阴性层面,比如材料,比如展出方式,比如对环境的理解,比如从高处垂下的轻柔布幔里隐藏的缕缕乐声,比如排列成阵的竹和扬声器,它们全都借助中国文化形成一个“场”,一个有关传统文化,有关日常生活,有关空间的诗意,这个诗意是东方式尤其是中国式的,这个“场”却是超越地域直指当下形态的。秦玉芬在表现东西方不同文化时,更多的是去展现它们的和睦,而不是冲突。 
  我亲眼看到过那些牛高马大、金发碧眼的正版德国人,那些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的欧洲人,走进秦玉芬这些东方八卦阵,立即产生一种阴阳相生相克的磁场效应,在静止的作品中,穿行着这些活动的物,他们成了她的异国情调,看上去很美,也很怪。在德国期间,我参观了很多这样的展览,很多亚洲艺术家的作品带有这种品质,你可以以艺术中的“东方主义”这一视角质疑他们的文化身份,也可以质疑他们是否过多依赖他者形象,过多提供“made 
  in 
  china”这一品牌,但这一直是无论国内海外,非西方国家的艺术家所共同面临的明显问题,且已快成为新的陈词滥调。“当代艺术”这个概念,民族性和全球性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从西方来的,提出来本身就包含着一个身份问题,你不能想象一个美国艺术家提这个问题,他们的民族性就是全球性。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一厢情愿还是几厢情愿的问题,一个夸父追日式的问题,套一个毛式说法可以比照: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答案可能隐藏在真正的问题的背后,也可能这本身就是压根儿没有答案的问题。 
  翟永明,女诗人。毕业于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现居成都,写作兼经营白夜酒吧。著有诗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翟永明诗集》等。 


伊朗高原的阳光
张天明 
  伊朗的女子 
   
  刚登上飞机,mu就戴上一条黑色的头巾,将头包得只露出两个眼睛。mu是波斯文化专家,对伊朗的习俗极为熟悉。她告诉我,伊朗的女子必须戴头巾,穿长袍,把自己包裹严实。简单说不能露出身体的任何一部分,更不能和至亲以外的男人有身体上的接触。因此,到伊朗,不要和女子握手,以免尴尬。外国女子入境,至少必须戴上头巾,表示对伊朗风俗的尊重。我唯唯谨记,心中不免遗憾:那在唐诗中被反复赞美的“胡姬之美”,看来是无缘欣赏了。 
  伊朗是个美丽的国度,更是诞生古波斯文明的深厚土壤。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好像每一步都会踏上一个古老的传说,古波斯文化曾经的辉煌,今天的斑驳,时时撞击着我的心灵。然而,那些藏在黑色袍子和面巾下,在大街小巷来去无声的女子,匆匆而神秘,在伊朗高原上构成的这一道风景端的是独特,在波斯文化的背景上描出的这一笔自是深沉。 
  我缩紧我的双手,生怕一不留神触犯一个民族的尊严。 
  伊朗高原有一种植物叫做红花,是著名的妇科良药。红花的种植是将它的球茎埋在沙石里,在开花的时节,球茎上抽出细细的芽,它要顶开坚硬的沙石,在阳光下开出红色的花。慢慢地我发现,正如伊朗高原的红花,伊朗女子的美,伊朗女子爱美的天性,其实总是在顽强地以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年轻一代,渐渐地不再戴面纱,因此波斯女子又黑又大亮闪闪的美目,就常常在头巾下深深而怯怯地注视着你。公园里也有羞涩的年轻情侣徘徊蹀躞。一些姑娘的深色长袍悄悄换成了勾勒出窈窕线条的浅色衣裙。头巾也时有红的花的,挑战着沉闷的黑色。在德黑兰人头济济的书展上,我甚至看到一个将头巾戴成围巾、身穿花连衣裙的绝色女子,面白唇红,美目流盼,丰胸细腰,和几个女伴巧笑倩兮,施施然招摇过市,就像在一片深色中开出的鲜艳花朵。在匆匆人流中惊鸿一瞥,顿觉艳光照人。我感到惊奇的是,它们和黑色长袍居然彼此相安无事。 
  伊朗女子的美,就这样地向我们无声而坚强地展现。而当美在一种特殊的条件下显现时,美也就具有了独特的风姿。 
  参加社会工作的女子可能好一点?看来是的。穿长袍的伊朗女子在书展上勤奋地工作着。长袍头巾并没有影响她们采访、谈判或者指挥路人。但是,她们的态度是谦恭的,声音是细微的,表现出一种东西方文化混合的教养。我放松警觉,向一位要求采访我们的年轻女子伸出手去,试图与伊朗女子有深一点的沟通,寻找一点古丝绸之路的余温和回响。孰料,该女子竟然惊叫着缩回她的素手,好似面对的是一条蛇或者是一块火炭。 
  我尴尬于我的冒失,也真切地感觉到传统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这天晚上,我们出席一个出版商的家庭晚宴。既是家宴,想必尤其拘谨。我告诫自己一定不要失礼。进得门来,果然主宾一律盛装,恭立于门旁,行礼如仪地欢迎我们。我谨小慎微,鞠躬微笑,尽量表现一个古老文明大国国民的风范。忽然,一位老年妇女微笑着,毫不犹豫地向我伸出了她的手。我略一迟疑,立刻伸出闲了几天的手握住了它。我十分高兴,说:“您是第一个和我握手的伊朗妇女。”女士一听,立刻伸开双臂热情地拥抱并亲吻我说:“那么,我再给你一个第一!”所有人都热烈地鼓起掌来!原来,女士和她妹妹都是伊朗著名诗人,两姐妹为了追求自由,走出家庭后一直独身,是伊朗受过教育、最具叛逆精神的伊朗妇女的代表人物。她说过:“我吻女人,也吻男人,吻每一个人,我的宗教就是爱。”这使人想起走出家庭的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