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通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
① 哀公:鲁国国君。参阅《为政篇第二》第十九章注。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被后人尊称“有子”。参阅《学而篇第一》第二章注。
② 盍(hé河):何不,为什么不。 彻:西周的一种田税制度。就是国家从耕地的收获中抽取十分之一作为田税。
③ 二:指国家从耕地的收获中抽取十分之二作为田税。鲁国自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起,不再实行“彻”法,而是以“二”抽税。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①,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今译】
子张问怎样提高品德,辨别迷惑。孔子说:“以忠诚信实为主,努力做到义,就是提高品德。喜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永远活着,厌恶起来又恨不得让他马上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诗经》上说:〕‘确实不是因为富不富,而只是因为见异思迁。’”
【注释】
① 徙义:指向义迁移、靠拢,按照义去做。“徙(Xī洗)”,迁移。
② “诚不”句:出自《诗经·小雅·我行其野》。意思是:(你这样对待我)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孔子在此引这两句诗的意思,现已很难推测。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本是其他篇章的文字,因竹简编排的次序错了而误引在此处。可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①,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今译】
齐景公向孔子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君要像君的样子,臣要像臣的样子,父要像父的样子,子要像子的样子。”齐景公说:“很好啊!果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得到而享受吗?”
【注释】
① 齐景公:姓姜,名杵臼(chǔjiù楚旧)。齐庄公异母弟。公元前547—前490年在位。鲁昭公末年,孔子到齐国时,齐大夫陈氏权势日重,而齐景公爱奢侈,多内嬖,厚赋敛,施重刑,不立太子,不听从晏婴的劝谏,国内政治混乱。所以,当齐景公问政时,孔子作了以上的回答。景公虽然口头上赞许同意孔子的意见,却未能真正采纳实行,为君而不尽君道,后来齐国终于被陈氏篡夺。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①,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②。
【今译】
孔子说:“仅根据〔诉讼双方之中〕一方的言辞,就可以断案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没有过夜而不兑现的诺言。
【注释】
① 片言:指原告被告诉讼双方中一方的片面言辞。“片”,单方面的。 折:断,判断,区别是非曲直。 狱:讼事,案件。
② 无宿诺:没有过宿隔夜的诺言,没有拖延而不实现的许诺。“宿”,隔夜。


子曰:“听讼①,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今译】
孔子说:“〔要论〕审理案件,我如同别人一样,〔但我所不同的是〕必须使诉讼案件不发生啊!”
【注释】
① 听讼:处理诉讼。“听”,判断,审理,处理。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今译】
子张问怎样为政。孔子说:“坚守职位,不松懈倦怠,执行政令要忠实。”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①!”
【今译】
孔子说:“广泛地多学文化典籍,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
【注释】
① 本章与《雍也篇第六》第二十七章文字略同,可参阅。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今译】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今译】
季康子向孔子问怎样为政。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您带头走正道,谁敢不走正道?”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①,虽赏之不窃。”
【今译】
季康子担忧盗贼多。向孔子询问〔该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您不贪财利,就是奖励盗窃,也没有人去盗窃。”
【注释】
① 苟(gǒu狗):假如,如果。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①,必偃。”
【今译】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如何为政,说:“如果杀掉作恶的坏人,而去亲近为善的好人,如何呢?”孔子回答说:“您为政,怎么还用杀人呢?您要是想做好事,百姓也会做好事的。君子的品德就像是风,小人的品德就像是草,草上有风,草必然〔随风〕倒下。”
【注释】
① 草上之风:指草上有风,风吹到草上。
② 偃(yǎn眼):仆倒,倒下。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①?”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②,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今译】
子张问:“士,怎么样才叫做‘达’?”孔子说:“你所说的‘达’指什么?”子张回答说:“在朝廷做官一定有名声,为大夫做家臣一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名声,而不是‘达’。所谓‘达’的人,要质朴正直,好尚礼义,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对人谦恭有礼貌。〔这样的人〕在朝廷做官一定‘达’,为大夫做家臣一定‘达’。至于有虚名的人,表面上好像主张仁德,行动上却违反仁德,还以仁人自居而不怀疑。〔这样的人〕在朝廷一定要〔擢取〕虚名,在大夫封地一定要〔擢取〕虚名。”
【注释】
① 达:通达,显达,处事通情达理,做官地位显贵。孔子认为:达者必须质直好义,具有仁德与智慧,才能与官职地位名实相副。
② 闻:有名声,名望。这里指虚有其名,名实不副。“闻”与“达”相似,而本质不同。达重在诚,要务实,自修于内。闻旨在伪,外求虚名,欺世盗名。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①,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今译】
樊迟陪着〔孔子〕出游于舞雩台下,说:“我大胆地请问:怎样提高品德?怎样消除邪念?怎样辨清迷惑?”孔子说:“问得很好啊!首先努力去做该做的事,不计较后来得到的收获,不就是提高品德么?改掉自己的错误,不攻击别人的错误,不就是消除邪念么?忍不住一时的气愤,而忘掉自身安危,甚至连累自己的父母亲的人,不就是迷惑么?”
【注释】
① 修:整治,消除改正。 慝(tè特):邪恶的念头。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②。子曰:“举直错诸枉③,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④,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⑤,不仁者远矣⑥。汤有天下⑦,选于众,举伊尹⑧,不仁者远矣。”
【今译】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道识别人。”樊迟还不能透彻理解。孔子说:“推举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转化为正直。”樊迟〔从孔子那儿〕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推举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转化为正直。’这话是什么意思呀?”子夏说:“这是〔意义〕丰富而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推举了皋陶,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推举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注释】
① 知:通“智”。
② 未达:还没明白,没透彻理解。“仁”是“爱人”,不分亲疏远近都要爱;而“智”又要求知道了解人,善于识别人,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