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曾与一才子以联唱和成为佳话。苏小小在一次郊游 
中,遇见一青年公子骑着青骢马,暗生爱慕。于是有诗云:“我乘油壁车,君乘 
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后两人感情甚好,分别的时候,小小送公子到枫林渡口。公子见着落叶的枫 
林,口占上联:枫落晚情浓,难分难舍。”苏小小听后,黯然伤神。 
    时光飞逝,这一年,梅圆里的梅花绽放。暗香浮动,苏小小感慨万千。口占 
下联: 
梅香春意动,后知后觉。”意思是侬思念的人是否只有在春天来临时才会想起侬 
呢。其故事感慨,表达了苏小小追求真挚爱情的故事,鞭笞了封建时代的丑恶。 

●药名信联双关情 
     清朝末年,山东某城有一片大药铺,名叫保和堂,是个百年老店。药店老板 
是个行家,由于经营有方,做到远悦近来,历年赚了不少钱。于是扩大资金,增 
加货源,多雇店员,光是派在川、广、云、贵采办道地药材的就有三四人。全店 
上上下下数十人,也都个个卖力。 
    店里有位大先生(店员),家住城郊,小桥流水,茅屋数楹,家里种上四五亩 
田地,称得上是小康之家。儿子十四五岁,常在店里“学生意”,由于诚实勤谨, 

                                                                                 138 

… 页面 139…

深得店东的嘉许。 
    一年冬季,“大先生”受店主人的委派,带着儿子到四川去采购药材。山高水 
远,转眼到了第二年,清明、谷雨已可,麦子由绿而黄。立夏后临近小满,就要 
开镰收麦了,可是“大先生”和他的儿子还远在四川未归。妻子一人在家,全没 
主意,只好央人写了封信,信上倒要言不烦,只写了一行字: 
    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 
     “大先生”拆开信封,嘻嘻一笑,儿子问有什么喜讯。“大先生”把信递给儿 
子,说:“家中麦好收了,要我们早点回去。你看‘做一行,谙一行’,连你妈信 
上也有三味药名哩!”儿子一番端详,原来“父子”是“附子”,“及早”是“芨 
草”,“当归”也是常用药名,真是妙语双关。 
    何人不起故园情?“大先生”父子远在四川,接信后当然归心似箭。一年一 
度的麦收,关系到全家人一年的口粮和收入,这是庄稼人的头等大事。无奈有一 
笔大宗买卖正在洽谈,成功的话,百把“大龙洋”(银元)可以到手,再说临走 
时店主也多次说过,安心在外做生意,家里有事一切由店主安排。于量,“大先 
生”当晚便拟好一份电报,第二天送到电报局去拍发。电文是: 
    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 
    来信三言两语,复电言简意赅。妻子接到电报,送给代笔的王先生过目,王 
先生一看,为由得连声喊“妙!妙!妙哉!”妻子虽然莫名其妙,但见王先生的 
喜悦之情,料想并非祸事,忙问:“什么妙?”王先生告诉他,“大先生”还有一 
笔生意,“大财”尚未到手,叫你夏令暂且歇息,不要过于忙碌,累坏了身体。 
王先生接着解释道:“上次我帮你写的信,总共十个字,隐喻了三味药名,如今 
电报上,可巧也是十个字,也嵌进了三味药名‘阿胶’、‘全蝎’、‘半夏’,你说 
妙不妙?” 

一联解得店主忧 
    清朝时,浙江南部有个叫亚松岭的山脚下,一对老夫妻在这儿开了爿茶馆。 
茶馆地处三岔路口。凡是进出城的百姓都得从这儿经过,每天茶馆里人来客往, 
生意兴隆。 
    一天,城里赵秀才访友途经这里。他口渴难熬,便想到茶馆去喝杯茶解解渴 
再登前程。赵秀才跨进店门,主人便迎上来热情招呼。话语投机,不一会儿,就 
拉起家常。当秀才问及到茶馆生意时,店主满面愁容。原来这小小茶馆生意虽然 
不错,却有不少地方上熟人每天赊欠喝茶。有的拖上三月半载都不思还钱,弄得 
店里本钱一时难以周转。有碍于熟人熟面,情面难却,不得开口讨还。 
    赵纪洪一边茗茶,一边细听店主诉说苦衷,觉得店主言之有理,并深表同情, 
脑子里为店主打起主意来。 
    不一会儿,赵纪洪听完店主的诉说后,叫他拿来纸和笔,大笔一挥,写了一 
首诗贴在店堂内,诗云: 
    出门无伞望云遮, 
    生意又如水转车, 
    石上种松根本少, 
    诸君光顾莫言赊。 
    诗中不仅暗喻了店小本少,又婉转地道出开茶馆还得靠众人帮忙相助。 
    店主看罢,心中十分高兴,既而又请赵秀才再为茶馆大门题一联。赵秀才欣 

                                                                                 139 

… 页面 140…

然同意店主的要求,心中盘算了一阵,他想:店主为人厚道,茶馆小本经营,得 
为他来个“一语双关”,既让茶客不好意思欠账,又能招揽生意发家致富。赵秀 
才思忖许久,然后抓起笔来,一副店门联写出来了: 
    问赊二字子丑寅; 
    现钱光顾午未申。 
    写毕,赵秀才向店主解释道:“这上联有‘子丑寅’少个‘卯’字(             ‘卯’谐 
音‘没’,没有的意思),意思是茶客如果想赊欠,就没有茶喝;下联有‘午未申’ 
少个‘酉’字(    ‘酉’谐音‘有’),意思是出现钱就请进来喝茶。 
    店主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呼:“有意思,有意思!” 
    赵秀才为茶馆店堂题了一首诗,又为大门题了一联,果然平日喝茶欠账的人 
少了,而且还吸引了不少来客欣赏、喝茶,增加了茶馆生意。从此,茶馆越开越 
兴旺。 

幼童出口惊秀才 
     西安城内有两条广济街,一条叫做南广济街,一条叫做北广济街。有一年, 
一个秀才热天进城访友,走得一身大汗。他来到广济街口,看到大树下有个老汉 
摆个茶摊,正在卖茶,便走过去买茶解渴。那老汉看他是秀才装束,便对他说: 
 “你是秀才,腹中想必有才,我这里有个上联,至今无人能对,你若能对上,我 
这里茶任你喝,并不收钱;你若是对不上来,茶资加倍如何?”秀才心想:一个 
卖茶的老汉能有多大学问!当下并不迟疑,说道:“先取茶来解渴,然后慢慢再 
对。”老汉捧上一大碗茶,待秀才喝下,方缓缓说出上联: 
    南广济,北广济,南北广济济南北; 
    秀才一听,便觉得此联不那么简单,愣在那里,很长时间都想不出一个合适 
的下联。只得拱手说道:“老伯原来也是雅人,小生无能,甘愿加倍付资。”说完 
掏出一串钱来。老汉忙说:“开个玩笑,岂能当真多收茶钱!”秀才回道:“不然, 
只怪我学问不深,以后想到下联,再来喝老伯之茶就是。” 
    秀才一路走,一路想,走过二三条街,忽然见几家当铺,许多人进进出出, 
拿东西前来典当,忽然想出了下联,急忙回转身向茶摊走来。老汉一见秀才转回, 
笑道:“想是对出了下联了。”秀才点点头,说道: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老汉连连称赞:“果然对得好!”便将茶资归还秀才。 
    秀才好不得意,以为如此“绝”对,除了自己再也无人能对。一路想着,不 
觉来到朋友家中,老朋友见面非常高兴。二人正在客厅寒喧,忽见一个小孩拿着 
本书一路蹦了进来。秀才心知是朋友之子,说道:“多时不见,原来侄儿已经读 
书。我说个对子,让你对,好吗?”那孩子见人并不畏怯,说道:“叔叔请出上联!” 
秀才便将卖茶老汉的上联说出来。说完,秀才又有些后悔,认为孩子定难对答。 
谁知那孩子并不为难,随手将书扬了扬,应声答道: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秀才惊叹不已,没想到自己费了好大劲才对出的联,这孩子随口就对出来了。 
从此,秀才想到天外有天,再也不敢骄傲了。 

师生联对见奇才 

                                                                                 140 

… 页面 141…

     凌濛初小时候,天资颖慧,可是家境贫寒,进不了学堂,只好学着岳飞的样 
子,在学堂外偷听。 一天,大雪刚过,凌濛初又去学堂偷听。先生正在教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