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噩耗后,很快撰写了悼念性的文章,回忆他们当年在清华园的日子。然而,昔日 
的辉煌已成过去,作为四大导师中惟一的一个在世者,面对六十年代处于疯狂中 
的中国社会,对于老友的逝世,他又能指责谁?也惟有“而已”而已。     
     至于赵元任,由于所专长是语言学,不像前三位大师的学术与政治和社会现 
实关系密切,因此人们提的似乎少些,其实只要读过其夫人撰写的回忆录《杂记 
赵家》,就会发现这样的理解多少有些不准确。当然,由于是语言天才,在撰写 
对联方面赵元任也是常有令人叹为观止之作的,其最为人们称道的就是他为好友 
刘半农撰写的挽联:          
     十载唱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个叫我如何不想他。     
     且说此联虽然通俗,但若不知其中的“今典”也是无法领略其妙处的。首先 
上联中之“双簧”指的是新文学运动之初刘半农和钱玄同的一件得意之举:当时 
 《新青年》虽大力提倡白话,却很少有人注意,特别是来自守旧派的反响更是冷 
漠。为引起争论,钱玄同即化名为王敬轩,把旧文人攻击新文学的意见集中起来, 
写了一篇文章,《新青年》遂以《王敬轩君来信》之名发表,然后在同一期上由 
刘半农以本刊记者的名义对这些攻击言论逐一进行批驳。两篇文章一发,果然有 
效,旧文人见此纷纷出来对新文学指手画脚,其中最著名者就是那位林纾老先生。 
至于下联中的“数人”指的是赵元任、刘半农、钱玄同等人成立的一个“数人会”, 
成员都是“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的,多是研究语言的著名学者。所谓“数人会” 
的意思是用切韵序的一句话,即“吾辈数人定则定矣”,因为当时这些专家的主 
要工作是确定国语罗马字的方式。而下联中的“叫我如何不想他”则是刘半农所 
写之最为人们熟悉的白话诗的题目。就整体而言,作为挽联还是很精练地概括了 
死者之一生功绩的,但下联好于上联是很明显的,其好处在于既自然得体,又巧 
妙地把刘半农最为人们熟悉的诗句嵌入其中,将怀念老友之情与对其才气的称赞 
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据赵元任自己解释,也是先有下联才又想出上联凑成一对 
的。当然,就整体而言,依然不失为一副妙联。 
     古人云“窥一斑而知全豹”,仅就撰写对联而言,今人是否还能写出这样声 
情并茂的佳联呢?如果不能,又说明了什么?     
     最后,笔者无能,更不敢写什么对联,只好引曹植的几句诗向已经谢世的四 
位大师表示敬意,此外,也算是对这无奈人生的感慨吧: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咄令心悲。 

袁枚的大实话联 
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率真幽默,人、文如一。他的一副自撰联,活脱脱就是一 
幅生动的“自画像”: 
    “不做公卿,非无福命皆缘懒;难成仙佛,吾爱文章又恋花。” 

                                                                                  100 

… 页面 101…

     现实生活中的袁枚,不愿“学而优则仕”,不肯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寻求的 
是随意之趣。要了解袁枚,这副对联可算是实话实说了。 

蒲松龄的错对 
蒲松龄年轻时曾对过一次错联,他从此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更懂得了学无止境的 
道理。 
  一次,好友毕际有出上联“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 
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上联连续两次嵌入数字“三”,连续两次重复“左右友” 
和“沽清酒”六个字,既构思奇特,重复合理,又符合作联者身份。 
  蒲松龄沉思一会儿对出下联“三字同头骂咒哭,三字同旁狗狼狐;人间声声 
骂咒哭,只因道多狗狼狐。”所对也连续两次嵌入数字“三”和连续重复“骂咒 
哭”、“狗狼狐”六个字,立意与其愤世嫉俗的性格相应。 
  毕际有对蒲松龄所对不以为然,说:“对对子哪有用三对三的呢?我说‘三 
字同头’‘三字同旁’,你也照着说,这哪叫对对子,你不过又做了一个上联。” 
  蒲松龄连连点头,深以为愧。他知道自己远不如好友的学识,便虚心请教。 
后来他写出了脍炙人口、刺贪刺虐的小说《聊斋志异》。 

巧对联 祛心病 
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不仅饱学经书,而且还通晓医术。 
一天,施耐庵被县城一财主张富请去为其独生子张文治病。施至张家,只见张文 
面黄肌瘦,躺在床上,神情恍惚,口里喃喃自语:“五月艳阳天,五月艳阳天……” 
其脉象微弱,舌苔焦红。施耐庵由此推断,该是肝火太旺,应以清凉祛火。他翻 
阅以前几位医生的药方,一看也都用的是祛火药,非但不见效,病情反而加重。 
这是何因?针对这一症状,施耐庵从找病因入手。施让张富讲述儿子发病的经过。 
张富说,张文有个近邻王晓梅,不仅秀丽端庄,而且文才楚楚。张文小时候和她 
青梅竹马,于是由家人托亲友做媒说合。可是王晓梅学起“苏小妹三难新郎”, 
暗中叫丫环给张文送来一信,信中有“五月艳阳天”;“丁香花百头、千头、万 
头”;“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即柴”三句上联,要张文对出下联,才能出嫁,否 
则就请张文安心读书。但张文怎么也对不出,焦急之下,于是卧床不起。 
施耐庵听后,见张文仍在自言自语“五月艳阳天……”就根据语言的对仗要求, 
脱口而出:“三春芳草地!”说来奇怪,张文听到后顿时精神为之一振,从床上坐 
了起来,神志清楚,竟像常人一样,对施耐庵说:“敢问先生,这‘丁香花百头、 
千头、 万头呢?”施不加思索对曰:“冰冷酒一滴、二滴、三滴。”张文一听, 
急忙走到施耐庵前深鞠了一躬,然后又说:“‘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即柴呢’? 
请先生赐教。”施耐庵稍微沉吟,用手在桌上一边轻轻叩击,一边说:“白水泉中 
 日月明,三日是晶。”张文听后,疾患顿去。 
施耐庵只说了几句联语,就解除了张文心中的郁闷,治好了他的病,这并非天方 
夜谭,而是医学、文学与心理学综合效应作用的结果。 

数字妙联悼孔明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称帝后,任蜀汉丞相,后 

                                                                                  101 

… 页面 102…

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与西南少数 
民族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图中原,未能如 
愿。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勉县境内)军中。 
    诸葛亮死后,后人为了缅怀他的功绩,曾在他居住过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武侯 
祠堂,以示追念。自西晋以来,历代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来此凭吊,留下了一副 
副脍炙人口的名楹佳联。在这些楹联中有一些对联巧妙地将数字嵌入其中,别出 
心裁,独具匠心。 
    位于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相传是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地,这里景色幽雅,建筑 
别致。武侯祠内有这样一副对联:“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 
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 
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从这副楹联中不难看出,上联嵌入了数字一至十,下联 
嵌入了“五方”和“五行”,对诸葛孔明的一生作出了高度概括。 
    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西晋末年十六国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 
建的。祠内古柏苍郁,殿宇雄伟,这里也有一副对联,是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 
德的:“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此外,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 
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 
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