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年1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光在屋子里越拉越长,越拉越黏稠,像有人从空中倒了一大罐蜂蜜。
  开音的父亲这时总不敢进屋,怕给那些蜂蜜粘住脚、绊个跤。看着大元与开音两个不言不语却又意味深长的情形,他不免会想起,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夏季,他曾经对小元抱有过的痴心妄想,现在他多么庆幸!他把那杯糖水递给了大元。应该的,该给大元,就该让他尝到甜蜜的好滋味。啊对了,什么时候,得跟伊老师聊聊,这个事情,不要老这么迷糊着……
  2 等伊老师,那是要等一阵了。
  伊老师这半年,包括接下来几年的主要事业,是与小元通信,每周一封,他在信封上加注了编号,行文与语气也处处引经据典,充满谆谆教诲。这个,学的是《傅雷家书》。伊老师倒不是要自比傅雷,但儿子小元,他认为,是可以跟傅聪比一比的。不过,小元的回信,却像足秋天里的芦苇,一阵少似一阵。他跟父亲解释:忙。要学的新东西太多——如此言简意骇、不容分说,带着勃发之气。
  这一点,在他的假期生活中亦有所体现。
  小元的寒暑假,不大回来,因他总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跟教授做调研项目,或参加义工、做城市调查等等。偶尔回来,也总是很短,并且,比之从前,更加深居简出了,整天只捧着书。那些书名,拗口之极,伊老师看了几看,都不敢连起来读出声,怕错。
  晚饭之后,小元倒会出来四处走走,说是散步。这是大学里带下来的习惯,同时带下来的习惯还有:早饭与中饭一起吃;咳嗽时用手捂着嘴;十一点看英语新闻;无意中碰到别人身体会说对不起。
  散步的路上,偶尔碰到邻居,他就停下来,和气而客气,问候恰如其分。瞧瞧,到底是在北京读大学的,那什么!多那个!大家对他,真是越来越佩服,越来越敬畏了。
  事实上,小元的这些礼貌与客气,完全是下意识的,也可以理解为心不在焉。这时候,如果有人能仔细地看看他的表情,会发现一些不可理喻的悲怆之情。
  是的,自离开这里,小元就发现,自己对东坝的情感,一天天浓厚了、复杂了,那情感,不单单是柔情与挂念,还有苦楚与心酸,唉,凭空就老了很多岁似的。每次回来,重新立于这片黑黝黝的村舍之中,嗅着淡淡的牛粪味与干草香,触目所见,比起记忆中,一切都更加的小了、局促了,寒酸雨黯淡,邻里们一年的劳碌,不过相当于京城里的一顿美食或女人脖子里的一件披肩,类似种种,不胜枚举。这里的安静与自足,像是红布,蒙上所有人的眼睛,将来的日子,他们仍会安于这种无知无觉的幸福吧……可小元不行啊,他出去了,他知道了,他再也没法真正高兴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开这红布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东坝亮堂起来阔气起来?小元却又想不出,或者,他是不敢用力想,因为,红布解开了,也未必就是真正的好……
  这样想着,小元会慢慢地一直往开音家走去,这是他从小最熟悉的一条小路了。那时,去程中,总是满怀着热切而真诚的憧憬之情,归途中,则疲倦地心满意足。现在呢,又是什么心情?不知道,连小元自己也说不清了。
  他远远地绕到屋子后面,可以看到北窗。那里,开音的影子,映在窗上,就像她的剪纸,轻轻薄薄,触手可及,并可以夹在书里,一直带到很远的地方。
  站那么一会儿,脸被风吹得凉冰冰的了,小元才开始往回走。
  是的,他并不打算推门进去看开音。虽然在北京的时候,一大堆活泼大胆的女同学中间,他依然会思念开音沉默的双唇、她素净的眼神,但真要见面了,他总想不好、亦想不出,到底要跟开音聊些什么才合适。话题的缺乏令小元感到莫大的哀伤——而今,开音于他,不再是一个心爱的姑娘,而是某种记忆,是少年情怀,是整个小镇的苦涩味道。
  六
  1 谁都不曾想到,开音的剪纸,突然间特别金贵起来,像是被一阵大风给刮到高空似的。这大风,来自上面,具体是哪个“上面”,“上”到什么程度,不太清楚,总之在那“上面”,剪纸只是个小名儿,它的大名叫“民间手工艺术”,或者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听上去特别隆重,一听就是要上电视的样子。
  开音真的就上电视了,组织安排的。
  “组织”事先派了两个人,听口音是县里的,两个人走家串户地看、拍照片,还在本子上记,又找来一些老人们问东问西,一路问下来,等问到开音,他们很满意,不再往下问了。
  过了一阵子,“组织”又安排了几个人,讲话开始翘舌头了,也许来自市里,他们再次的看、拍、问,找到开音,看她的人与剪纸,很是激动了,相互交头接耳。
  最终,“组织”的动静大了,发下一辆车子来,上面坐满衣着光鲜的陌生人,几乎人人都讲着极为漂亮的普通话,一下来,就啪啪打开那些黑洞洞的家伙,一起围着开音了。
  整个镇子都快兴奋死了,人们一起往开音家涌来。但大家不愿给开音丢脸,便努力地放慢脚步,显出矜持的样子,显出见过大世面的样子。他们只是临时要到开音家有事——要借个东西、还个东西,或突然想到请开音剪个什么样子的。
  开音还穿着她日常的素净衣服,梳着日常的光溜辫子,还坐在她最喜欢的北窗下。除非特别眼尖,才会知道,她穿了一双雪白带花边的新袜子。
  事先,是有人带话给她的,但开音有主意,偏不肯弄得花花绿绿,她知道她怎样才是最好最合适。然后,她用她的黑眼睛从那些陌生人脸上看过——像微风掠过湖面,如此清冽,似高山雪莲,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激动地放大光圈、浑身颤抖了。
  接着,有来过的人熟门熟路地拿出开音的剪纸簿,一张张地对着镜头们展示。哦呀,那些剪纸,真要人命了:旮旯里的微小风景,那些露珠儿与青虫儿,用小心思装饰过的井台与栅栏,倒影般成双成对的景象与人物……
  2 最终,天黑了,远道而来的猎奇者们像潮水一样满载而归地退去了,围观的小孩子也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被他们的母亲一个个捡回去。伊老师成了最后一个客人,是开音父亲暗中拽着他的衣服,留他下来的。当然,大元也在,从前到后,他一直坐在他常坐的那张小板凳上,从人们的后脑勺和身体缝隙里寻找开音闪动而忙碌的眼睛。
  开音父亲可怜巴巴、毫无主张地看着伊老师,表情有些古怪了——可能,是下巴颏的问题,刚刚过去的这几个钟点,他笑得太多,下巴都有些木了。
  这到底是什么事情嘛,后面会怎么样嘛。伊老师你倒分析分析嘛。他把开音也按在一边,要她一起听听,听伊老师怎么说。
  伊老师怔了一会儿,手里作势,像拿了个毛笔在写《多宝塔碑》,像跟前还站着那小哥儿俩——这样会好点儿,会帮助他找到一些感觉。
  “世界变化快呀。天翻地覆慨而慷。”
  “什么叫机遇?什么叫机遇改变命运?”
  “关键的关键,是要把这好事情,变得更好、变得更长。”
  到底不是在真的写大字,伊老师说得很不成系统,东一句西一句。开音父亲的下巴颏是收回去了,眼睛却不停地眨起来,伊老师说的这些话,每个字都听得懂,但连起来,又迷糊成一团了。
  开音的眼睛,却在暗处突然亮了几下,是的,她也没有完全听懂,但这并不妨碍她的眼睛像火苗那样亮起来——有什么东西,她从来不曾体验过的,类似饥饿感,类似想要点什么的欲望,在她心里的某个角落,像猫那样悄悄蹲下来了。
  开音眼里让人陌生的火苗,让小板凳上的大元,突然被灼了一下似的。他不安地扭了扭身子,不堪重负的小板凳“吱吱”响了两声,像是一声自卑的叹息。
  3 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像往水里“咚”一声扔了块大石头,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的,但水自己知道,在它的心里,有了块石头了。
  开音心里的这块石头。白天她假装忘掉,表现得比平常还要静气。现在,来求剪纸的人多了,邻镇的、邻镇的邻镇,都会迢迢地赶过来,一为讨剪纸,二为看看这姑娘——听说她生得特别的美,听说她不会说话,听说她上了电视。总之,开音虽是足不出户,但名声,比起原先,又扩大了许多倍,由此而来的忙碌,也是件好事,最起码,开音在白天可以心平气和。
  只是到了晚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