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285个数字各所包括含有的数相加;其和为17。4591万;又是19的倍数。
类似上述《古兰经》与十九的关系;经电脑分析不胜枚举。这些奇趣现象;是偶合?抑或别有它因?不得而知。世界上已有众多专家;学者对此发生浓厚兴趣并进行深入研究。
(王东明)
儒学是何时传入日本的?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之间便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处于汉文化辐射圈内的古代日本很早便传入了儒学。那么;儒学是什么时候、通过谁、怎样传入日本的呢?在中国现存的浩如烟海的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料中对此却没有确切的记载;因此一般认为;对日本何时传入儒学的研究;现在只能借助于日本现存的古代史料。
据成书于公元712年的日本第一部历史和文学著作《古事记》记载:〃品陀和气命(应神天皇)在轻岛的明官治理天下。……百济王照古王遣阿知吉师献牡马一匹、牝马一匹。……天皇又命百济国贡献贤人。于是;百济国又派遣和迩吉师献《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也载有:〃(应神天皇)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卯;百济王遣阿直岐贡良马二匹。……阿直岐亦能读经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师焉。于是天皇问阿直岐曰:〃如胜汝博士亦有耶?'对曰:〃有王仁者是秀也。'……乃征王仁也。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则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一般认为这两则史料记载的是同一件事;即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儒学通过朝鲜半岛的百济传入了日本。
另据《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死后;本应菟道稚郎子继天皇位;但他却推让于异母兄大鹪鹩;其理由是大鹪鹩仁孝之名远闻天下;且年长于己;故应由其继天皇位。大鹪鹩则以父命难违为由;固辞不就。两人互相推让达三年之久;最后菟道稚郎子自杀以示其辞让之诚。有人认为上述二人的这种做法是在效法《论语。泰伯》所载;中国西周时期泰伯与仲雍出走;辞让君位于幼弟季历的做法;这是儒学传入日本后对日本人思想产生影响的有力佐证。他们据此断定《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关于儒学始传日本的记载是基本可信的。
那么;确切的说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相当于公元纪年的哪一年呢?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观点尚不一致。有人认为是公元285年;也有人认为是公元405年;还有人认为是公元446年。
然而;问题是根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记载;王仁到日本时带去的书中有《千字文》一卷。而《千字文》一书为南梁周兴嗣所作;其成书
时间当于梁武帝在位年间;即公元502—549年;如果《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无误的话;王仁到日本的时间当在《千文字》成书后的公元6世纪;而上述几种推测中最晚的公元446年也是在《千字文》成书之前。这不能不令人怀疑上述几种推测是否正确。但是;从日本现存的作于公元5世纪的金文铭文中可明显看出儒学对日本人思想的影响;这又说明早在《千字文》成书之前;最晚在公元5世纪儒学已传入了日本。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便简单地否定前引《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记载的可信性;关于这个问题也许有两种可能。
第一、《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记载有误;即王仁去日本是在公元6世纪以前即《千字文》成书以前;王仁带到日本的书籍中没有《千字文》一书。那么;当我们引证上述两书的有关记载研究儒学始传日本这个问题时;就必须首先对此作出令人信服的考证。
第二、《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记载正确无误;王仁去日本是在公元6世纪即《千字文》成书之后;王仁去日本时带去的书中确有《千字文》一书;有关此事的记载;并非儒学始传日本的记载;这是因为;在王仁到日本前、儒学早已随着中日两国的民间交往活动而进入了日本;并对日本人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前引《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关于王仁去日本的记载;充其量不过是关于日本官方首次引进儒学的记载;绝非儒学始传日本之史证。那么;传统的那种根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两则史料考证儒学始传日本的研究方法及由此所得出的有关结论显然值得怀疑。
于是;有人提出儒学不是由官方经朝鲜间接传入日本的;而是通过民间交往从中国直接传入日本的;时间是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具体地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徐福东渡首次把儒学经典——《尚书》带到了日本。因为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日本刀歌》中说:〃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严令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诚然;欧阳修的诗作并非信史;且除此之外别无他证;更何况迄今为止;连是否确有徐福其人其事尚无定论;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尽管目前尚不能肯定地说历史上确有徐福其人其事;但可以肯定地说;相当于传说中徐福生活的年代;日本古代文明发生了一次空前的大飞跃;从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绳文文化时代;进入了以农耕生活为主要经济特征的弥生文化时代。其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即是这一时期有大量移民从中国大陆移居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汉文化;极有可能这一时期儒学经典便随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一起被移民们带到了日本。可见;欧阳修的说法不无道理。当然;这种观点缺乏足够的证据;目前只能算是一种推论。
综上所述;日本何时传入儒学还是一个谜;有待进一步探讨。
(王明星)
但丁的《神曲》写作于何年?
西方的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它的特征在于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反对神启;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倡导个性自由以反对中古时期的宗教桎梏。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但丁便是这些巨人中的第一个;他拉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
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亚利基利(1265——1321年)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是一位政治活动家兼诗人;其代表作是千古不朽的著名长诗《神曲》。《神曲》是但丁用意大利方言托斯坎尼语写成的三行体长诗;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中世纪文化艺术的结晶。全诗共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其中;〃地狱〃共34曲或章:〃炼狱〃和〃天堂〃
各33曲;三部分一共百曲。每曲有若干节;每一节是三行(或三列、或三句);全体百曲总计1。4万行。全诗押韵的法则是奇、偶相生;十分严谨巧妙。
《神曲》的词藻绝艳;想像巧妙、韵律严整、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这是众所周知、举世公认的。但对于《神曲》的著作年代;学者专家们却意见不一;看法各异。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是:但丁写作这部史诗、或者他开始写作此诗到底是在他1302年被敌党放逐出佛罗伦萨、直到1321年客死拉文纳之前呢还是在此之后?作者是什么时候将想象中的幽明三界之观念写成一部长诗的?
但丁的同乡、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薄伽丘认为;《神曲》开始写作是在1300年;即但丁被放逐以前。但薄伽丘又以为;但丁被放逐以后;在整理那些未完成的旧稿时;或许又对之加以全部改写。薄伽丘的这一观点是从但丁的作品《新生》中得到的暗示。《新生》的末尾(第42节)有一首短诗;此诗的第一二章如下:我心中的叹息忽然飞跃向上;直达到那眼界以外的宽广无垠的远方。
这叹息算是新的睿智;由〃爱情〃用眼泪培养;又由〃爱情〃这样送它到最高处翱翔。
〃爱情〃命令它停止在一个所在;它看见了一位圣女;被重重的光荣包围。
那圣女;她照耀着四方的那种神灿的光彩;使得我朝天的游魂急忙注视、礼拜。
在此诗后面;但丁加上了一段说明;即但丁梦见贝德丽采在天堂(这梦倘使按照《新生》成书的年代来说;应该是1292年的事);而但丁因此要结束了他的赞颂忆念贝德丽采的短诗(《新生》);用〃从来对于一切女性都不曾用过的话〃来赞颂她;那首诗的第二句中所说的〃宽广无垠的远方〃;后人以为是指〃炼狱〃。
如果把《新生》里那首短诗看作但丁哀悼他的〃淑女〃时激情的抒写;那么;假定说但丁在哀思稍减而恋爱的忆念〃净化为〃虔诚的礼赞的时候;决意要写大规模的诗篇将〃他的淑女〃捧上天堂;大概也不算没有理由罢?
然而在1310年以后他被逼得不能再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