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非如是无尽之意修之。曷能成就。】
  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无尽意长远心,永远不变的心,修行要用这个心,待人接物都要用这个心。千万不要说我念佛要用这个长远心,我待人接物就用另外一个心,那就错了。诸位要晓得,心无二用,别人对我们那是他的事情,他对我好、对我恶是他的事情,与我自己不相干。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要修无上道,我自己要修真心。总不能是因为别人以妄心对我、以恶心对我,我就不修真心,那岂不是大错特错了!那我们的心不是又被境界转了吗?被境界转就做生死凡夫,就永远六道轮回无有出期。如果我们下定了决心,在这一生我们要成佛道,你就千万记住,决定不随境界转。那就是说人家对我们好,我们真心对待他;别人对我坏,我还是真心对待他。我们平常讲这十法界的因地心,这是最重要的,讲十法界因地心。佛的心是什么?是平等真慈,你看看慈悲不是假的,真慈悲心是从平等心里面生的;不平等,纵然有慈不是真慈。我再告诉诸位,什么叫真、什么叫假?不变就是真,会变就是假的。今天很好慈悲,等明天又变了、恼了,可见得这个慈悲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法里面讲真假的定义,就是永远不变就是真的。在一切法里面无为法是不变的,虚空,虚空是不变,从古至今虚空没有改变,所以我们讲虚空是真的。山河大地有改变,甚至日月星辰都有改变,那就不是真的!
  你要问说太阳有什么改变?你要不相信,你到气象台去问问,查查它的档案,三十年前,我们每天的温度,气温跟现在就不一样,那怎么不改变?它改变!所以说星球有成住坏空它在那里变,沧海桑田这都是我们能够见得到的。亿万年之前,台湾跟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当中没有海峡,可见得地层是有变化的,这就不是真的;真的是永远不改变的心,这是真的。所以佛菩萨对待一切众生,是平等真慈。我们如果要想学佛,过去老师常常教给我们,我们人应当有大志向,取法乎上。最上乘的就是佛,菩萨比佛还要差一等,最上乘的是佛,佛用什么心?佛用平等真慈的心,我们就学这个。所以修学入门之处,先学怨亲平等,先修这个,这就是在最不平等的地方下手,修怨亲平等,怨亲能平等,那其余的一切境界当然平等。一定要发长远心,时时要提起警觉,才有点退心,有点动念头,有所改变了立刻要觉悟这错误,妄心又在作祟,我们又迷失了方向,迷失了道路。所以无尽意就是代表恒久,恒长久远代表的这个意思,代表的永远不变,不改变。
  底下一段文是叙述经里面,无尽意对观世音菩萨的供养,也就是特别赞叹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观世音菩萨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说得很多,介绍得很多。这位菩萨是倒驾慈航的菩萨,就是他过去已经成佛,成佛之后再退在菩萨的地位上来,为什么?便利教化众生。因为佛是一个老师的身分,老师必须要保持他的尊严,对於接引初学就不太方便。菩萨示现的是同学,同学跟同学之间,纵然有先后同学,好像在一个学校,有一年级的、有四年级的,在一年级跟四年级还是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接触就方便得多,尤其是初学的这些同学们,在老学长面前不会有很大的拘束。不像在老师面前,老师面前有的时候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说了虽然有疑也不敢反驳。同学之间就无所谓,就可以随便的问,听了不服气还可以抬杠子,所以同学与同学之间有许多的方便。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示现在等觉菩萨的位次上,这是我们一般所讲的。
  实际上还不只如此,你们看看,这章这品经里面所讲的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示现什么身。换句话说,他把菩萨的身分也舍掉,你是凡夫,他就示现凡夫身,一天到晚跟你在一起;你是初学,他也就示现初学身,这真是慈悲至极。我们起惑造业受这个六道生死轮回,菩萨也是示现在六道里面,时时刻刻都不离开我们。菩萨与诸佛同一慈悲,前面讲慈力,同一个慈力,对待一切众生平等平等,无二无别,无量劫到今天从来没有变过心,再无量劫以后菩萨还是不变心,这就是无尽意。问题出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我们自己不能够体会,不能够觉悟,这问题在此地。诸佛菩萨一天到晚围绕在我们四周,你要说我们不见佛、不见菩萨是自己愚痴。这些问题结症之所在,可以说佛在大乘了义经典里面,给我们说得十分的透彻。底下这几行说明表法,无尽意是把自己脖子上所戴的宝珠、璎珞,取下来供养观音菩萨,这里头有表法的意思。
  【智能破愚。如珠能除暗。观世音不肯受者。】
  这个宝珠是放光的,在暗室里面它能够照明,比喻智慧能破除愚痴。观音菩萨表现得好像很谦虚、很客气,不肯接受,这是什么意思?这告诉我们:
  【圆通界中无所受故。】
  这个两句话千万不要大意的看过去,说得很明白!如果你要有『受』,『圆通』就证不到,「圆通」是什么?净土法门里面的理一心不乱。圆是圆满,唯有法性圆满,唯有真心是圆满的;通是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叫通。所以圆通就是理一心不乱,圆通就是明心见性,圆通就是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诸位要晓得,我们心里头有感受,有苦乐忧喜舍的受就不圆、不通。换句话说,你在境界里还有苦乐忧喜舍的感受,这个一心不乱不能证得,不要说理一心不乱你不能证得,事一心不乱你也不能证得。我们在大专讲座给诸位讲「佛学概要」,第四讲里面所说的观受是苦,讲的三苦八苦,里面就是说的苦乐忧喜舍五种受。这个五种受是三界之内的凡夫才有,欲界的凡夫五种受统统都有;色界里面虽然没有苦受,但是他身有乐受,心有喜受,舍受当然是有的;无色界天前面四种没有,苦乐忧喜都没有,他有舍受,所以这个五种受是凡夫才有。阿罗汉以上的这五种受都没有,心清净;有这五种受,一个人就有喜怒哀乐,就有烦恼,烦恼它不会断的。一切受都不受,都舍掉,这个时候叫什么?正受;换句话说,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不是正受。受就是享受,不是正受就是不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这五种受统统都离开,在佛法里面叫三昧,叫正定、叫正觉,这都是正受。观世音菩萨表示不肯接受就是这个意思,观世音菩萨是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尽了,心清净本来无一物。
  【无受亦不妨於受。故佛劝受之。】
  这个『不妨於受』是什么?示现的和光同尘。这就是确实他没有受,不妨表演著有受,这样与一切众生才能够打成一片,才能够利益有情。所以说菩萨是无受、无不受,无受是他自己,无不受是待人接物,教化众生。小乘人是无受,他心清净不受;凡夫是有受,所谓说多愁善感,那种人他受的心特别的强。换句话说,他这个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转,被外境感染,这是凡夫心。这里就示现的无受是理体,接受这是方便,方便都是利生的!观世音菩萨接受无尽意菩萨的供养,这是方便,表演给我们凡夫看的。观世音菩萨功德很大,你看无尽意菩萨都供养他,那我们当然更应当供养,是教我们修广修供养。如果佛菩萨都不供养,叫我们供养,你看看佛菩萨奇怪,他就叫我们供养,他都不供养,他是什么意思?我们心里就怀疑。是不是用这套方法把我们的钱财都骗去?我们对他会怀疑。观世音菩萨接受无尽意的供养之后,马上就收藏起来,我们都认为观世音菩萨发财,你看又有人供养他多少。观世音菩萨示现表演给我们看的,你一接受立刻马上就转布施,这是教给我们。所以说:
  【受而随奉二世尊者。以慈悲本依权实二智建立故。】
  这两位如来前面说,多宝如来代表的实智、根本智,释迦如来代表的权智,慈悲是依二智而起的。没有二智哪来的慈悲?所以转供两位世尊,这就是报本反始的意思。可见得这里头,无论是言说、无论是举止,真是一举一动、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都含著无尽意!末后结归到自性:
  【如是则无尽意也。观世音也。在人为伯仲。在法为悲智。】
  『伯仲』就是兄弟,师兄弟!
  【在法为悲智。】
  『无尽意』是智,『观世音』是大悲,所以学东西要没有长远心是没有智慧,人能够发长远心是大智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