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把房间前后分隔的书橱,把上海带回的线装书,放在这别致、实用的书橱里。一切安排好后,茅盾让母亲住在里面,
又从镇上买回花草,又移来天竹、棕榈和葡萄树;把这三间平屋的环境点缀得极有生气。
1935年秋,茅盾下决心离开上海这喧嚣的地方,回到乌镇,躲进这刚刚落成的平屋里,开始写作他那构思已久的小
说,在乌镇住了两个月后。茅盾带着一部中篇小说《多角关系》回到上海。《多角关系》以上海附近的小县城为背景,
以地主兼资本家唐子嘉 1934 年年关时节的债务纠纷为线索,引出一连串故事,反映了金融危机下面的人情变化和人情
纠葛,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多角关系。
后来,《多角关系》这部中篇小说,发表于《文学》1936年 6卷 1期,1937年 5月由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茅盾
从乌镇回上海不久,去参加苏联十月革命纪念酒会,鲁迅也去了,史沫特莱特地叫出租车去接茅盾和鲁迅,然后换车进
苏联领事馆。气氛轻松的酒会上,史沫特莱把茅盾拉到一边,悄悄地对茅盾说:“我们大家都觉得鲁迅有病,脸色不好
看,孙夫人也有这个感觉,苏联同志表示如果他愿意到苏联去休养,他们可以安排好一切,而且可以全家都去。我们也
认为这是最好的办法。”说到这里,史沫特莱停了一下,瞥了一眼在不远处的鲁迅,有些为难地说:“上次我给鲁迅讲
过,但他不同意。所以我想,你沈先生出面,劝劝鲁迅先生,让他同意去苏联养病。”
茅盾听罢,深为感动,并表示愿意去说项。第二天,茅盾到鲁迅家里,转达史沫特莱的话,并希望鲁迅去苏联养病。
同时认为鲁迅去苏联养病可以把《汉文学史》写完。起初,鲁迅心动了,表示可以考虑。不料过了一个星期,鲁迅回话
又不同意去苏联养病了,表示“轻伤不下火线”。
茅盾和鲁迅、和史沫特莱的友谊是非常深厚的。 1936 年春节里,茅盾去鲁迅家里拜年。告辞时,鲁迅送茅盾下楼,
走到楼梯中间,鲁迅忽然止步,悄声对茅盾说:“史沫特莱告诉我,红军长征已抵达陕北,她建议我们给中共中央拍一
份贺电,祝贺胜利。”“好啊!”茅盾一听,立即赞同说,然后转念一想,又问鲁迅“可是电报怎样发出去呢?”鲁迅
边走边说:“交给史沫特莱,她总会想办法发出去的。”
此后,茅盾没有再和鲁迅商量此事。但茅盾知道中共方面确实收到过署名鲁迅茅盾的“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
中国的将来”的电报。
茅盾在鲁迅家里看到“左联”驻“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萧三给“左联”的信,信中肯定了“左联”的成绩,也
批评了“左联”关门主义的错误,同时也建议解散“左联”而另外成立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文学团体。茅盾见到这封
信,深有同感,觉得萧三是看到了“左联”存在的问题的。但鲁迅看了这封信以后,却不同意解散“左联”,认为“左
联”是左翼作家的一面旗帜。
但凭一封信,毕竟不能有什么动作的,况且茅盾和鲁迅看法还不尽一致。
1936年春节里,郑振铎告诉茅盾:“夏衍有重要的事要与你说,时间由你定。”夏衍虽然早几年将茅盾的《春蚕》
搬上银幕,但因上海地下党组织被破坏,加上茅盾这几年搬家频繁,相互已久不联系。于是茅盾便问道:“夏衍找我有
什么事?”
“大概是关于‘左联’的事吧。”郑振铎也不明底里,说道。茅盾想了一下,同意了,便对郑振铎说:“明天上午
在你家里与他见面如何?”
郑振铎点点头,忙说:“可以呀。”第二天上午,夏衍如约来到郑振铎家里,与茅盾晤面。夏衍与郑振铎是朋友,
所以与茅盾说话,也不避他。夏衍告诉茅盾:自从上海党组织破坏以后,“左联”已经瘫痪,各自为战。现在党中央号
召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文化界已经组织起来,文艺界也准备建立一个文艺家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这个组织的宗旨,
不管他文艺观点如何,只要主张抗日救国,都可以加入。
末了,夏衍说:“这件事想请你征求鲁迅的意见。”
“那末‘左联’这个名称和组织呢?”茅盾看到过萧三代表共产国际的信,便问夏衍。
“我们也考虑过了,既然要成立新组织,‘左联’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们认为,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应该
解散了,不解散,人家以为新组织就是变相的‘左联’,有些人就害怕,不敢来参加,那么统一战线的范围就小了。我
们还准备去报上登个启事,宣布‘左联’解散。不过,这事要征得鲁迅同意。”
茅盾笑笑,问道:“那么你们去问过鲁迅么?”
“没有,鲁迅不肯见。所以想请你把这意思转告鲁迅。”夏衍说了一句,没等茅盾答腔,又问道:“我们这些想法,
不知沈先生你以为如何?”
“这些想法和意见都是很对的,至于具体怎么进行,让我再考虑考虑。同时,我还将与鲁迅商量一下再说。”茅盾
说。
第二天,茅盾去鲁迅家里转达夏衍的意见。鲁迅对中共是十分钦佩的,也十分尊重中共的意见,同时对中共也十分
坦诚。他听了茅盾转达夏衍的意见以后,爽快地说:“他是想组织文艺家抗日统一战线的团体我赞成,‘礼拜六派’参
加进来也无妨,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如果他们进来以后又反对抗日了,可以把他们再开除出去。”说到这里,停一下,
吸了一口烟,又说:“至于解散‘左联’,我认为没有必要。文艺家的统一战线组织要有人领导,领导这个组织的当然
是我们,是‘左联’。解散了‘左联’这个统一战线组织就没有了核心,这样虽然我们把人家统过来,结果恐怕反要被
人家统了去。”
鲁迅深刻的见解,茅盾向来佩服,鲁迅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因此,茅盾在次日又和夏衍在郑振铎家里见面,茅盾把
鲁迅的话告诉了夏衍。夏衍一听,连忙辩解道:“解散‘左联’不会没有核心的,我们这些人,包括鲁迅先生在内,都
在新组织里面,这就是核心。”听到这里,茅盾也替鲁迅说了一句:“鲁迅的意见是有道理的。我可以把你的意见再告
诉鲁迅,我只作个传话人。”于是,夏衍希望茅盾再去鲁迅那里解释一下。
后来,茅盾把夏衍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鲁迅,鲁迅一听,笑道:“对他们这般人我早已不信任了。”言外之音是,
有周扬他们在新组织里面作核心,这个新组织是搞不好的。茅盾见鲁迅态度十分明朗,不好再说什么,再多说,恐怕会
引起鲁迅误解。于是茅盾便把鲁迅坚持不解散“左联”的意见,托郑振铎转告夏衍,避“说客”之嫌。
后来,鲁迅经徐懋庸的说项,同意解散“左联”了,但提出必须发一个宣言,申明“左联”的解散是为了把无产阶
级文艺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而不是自行溃散。当时周扬他们也同意这样做。但结果,“左联”解散了,“宣言”却
没有发。因此,鲁迅大为恼火,认为他们言而无信,同时也迁怒新成立的文艺家协会。茅盾被列为文艺家协会发起人后,
一度与鲁迅的关系十分尴尬。当周扬他们希望茅盾从中调解鲁迅与周扬、夏衍他们之间的关系时,茅盾婉言推掉了,茅
盾觉得自己处在这种境地,已是“没法调解”。
与此同时,当时文坛上还正在热烈讨论国防文学这个口号。当时上海文艺界地下党组织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
根据第三国际刊物上的一些口号,推出了一个“国防文学”的口号,与政治上的抗日统一战线相呼应。但口号推出后,
由于理论上的不成熟,内涵十分模糊,而另外又有人把国防文学这个口号骂得一文不值,说成这个口号是放弃无产阶级
利益向资产阶级投降的口号。而徐懋庸等却没有解释清楚。因而文坛上的讨论还十分混乱,但又十分热烈。据说当时,
鲁迅曾私下对茅盾说:“国防文学这个口号,我们可以用,敌人也可以用。至于周扬他们的口号内容实质到底是什么,
我还要看看他们的口号下卖的是什么货色。”后来一些评论家认为夏衍的《赛金花》是国防文学的“标本”,鲁迅见后
哈哈大笑,对茅盾说:“沈先生,他们的国防文学原来是这样的?”鲁迅是从阶级观点来审视这个国防文学的口号的。
茅盾对此讨论,一开始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