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刊物,力倡大众语运动。也抨击林语堂等人提倡的小品文。陈望道为此还在“一品香”餐厅请客,茅盾出席了。9 月
3 日陈望道又请一批作家聚餐,茅盾和鲁迅都去作陪客。当时,陈望道对《太白》刊名有了解释,他对鲁迅、茅盾说:
太白太白,就是白而又白,比白话文还要白的意思;还有,太白二字笔划少,符合简化的原则;还有太白是太白星,在
黎明前出现,又名启明星,表示天快亮了,又暗示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即将结束。
    鲁迅一听陈望道这个解释,掸了掸手头的香烟,点点头,对大家说:“这只能我们自己淘里知道,不能对外讲,防
备被审查委员会的老爷们听了去。”
    茅盾也点点头,表示赞同。陈望道想请鲁迅、茅盾参加《太白》编委会时,鲁迅说:“还是暗地里支持你好,公开
列名,恐怕反而于刊物不利。”茅盾也赞同鲁迅的这个意见。后来,茅盾和鲁迅一道,用实际行动支持《太白》。《太
白》半月刊从1934年 9月创刊,到 1935 年 9月停刊,茅盾共发表了 23 篇文章。应该说,茅盾在文艺大众化方面功不
可没。
    正当茅盾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左联”书记处又办起《文学月报》,茅盾又被推为编委。于是,茅盾既忙于给《
文学月报》写文章,又忙于替《文学月报》审阅小说稿件,在审阅小说稿中,茅盾发现一个很有才华的新人——沙汀。
当时,周扬把沙汀的《码头上》、《野火》两个短篇送给茅盾,茅盾看后,在退给周扬稿件时,对《码头上》一篇写了
几句审读意见,大意是:写得还可以,看得出作者是有才华的,小说可以发表。不过结尾的写法我不喜欢。当时,周扬
把茅盾的意见转告诉沙汀,沙汀感动不已,十分振奋。后来沙汀的《法律外的航线》小说集出版后,茅盾撰文高度评价。
    1933年春节,已在北平的郑振铎回上海过春节,在与茅盾晤面时,二人都十分怀念过去在商务印书馆编《小说月报
》时那段生活,十分感慨。郑振铎是个热心肠的人,也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在感叹现在没有一个自己的刊物时,忽发
奇想,建议茅盾把《小说月报》办起来。茅盾笑道:“你丈人虽是商务元老,但是复刊《小说月报》,恐怕他也作不了
主。商务当局是越来越保守了,他们是怕我们的,如果要办刊物,倒不如另找一家出版社来出版。”郑振铎点头赞同,
于是二人又具体策划杂志的具体内容,包装和发行等事。
    郑振铎说:“找书店出版的事交给我来办,刊物的名称就叫《文学》如何?至于主编一职由你来担任。”茅盾一听,
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我是被戴上红帽子的,我当主编,不过三天,老蒋的手下就找上门来了,还是另找一个不被
他们注意的。你本来是《小说月报》的主编,由你来担任,倒名正言顺,可是你又在北平教书。”郑振铎一听,也觉得
有理,便说:“如果是这样,我只能顶个虚名,帮忙拉拉稿子,实际办事,总得在上海找一个人。”
    “谁合适呢?”茅盾也沉思起来。
    “傅东华怎样?”郑振铎像发现什么似地说。茅盾一听,沉吟一会儿,说:“人倒还合适,不过他会答应吗?我怕
他舍不得丢开商务这个铁饭碗。”
    “那我先动员动员再说,其他的事,您多费心再考虑一下。怎么样?”郑振铎自告奋勇。
    过了两天,郑振铎来告诉茅盾,傅东华已经同意担任主编了,出版《文学》的书店也找到了,生活书店愿意出版。
茅盾一听,也非常高兴,便和郑振铎一起研究编委名单,除茅盾和郑振铎之外,还列了鲁迅、叶圣陶、郁达夫、陈望道、
胡愈之、洪深、傅东华、徐调孚等。后来傅东华又要一个年轻人来协助他编辑,于是请黄源来协助编《文学》杂志,等
筹备完毕,郑振铎便回北平教书去了。
    《文学》杂志终于在 1933 年 7月 1日创刊,发行后立即受到欢迎。4 天后又再版创刊号,一个半月后,已经再版
4 次,可见欢迎程度。
    《文学》是继《小说月报》之后,抗战之前,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大型杂志,为办这个杂志,茅盾不仅是个
主策划人,而且又是一个撰稿人,他运筹帷幄,呕心沥血,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又发表了不少好作品。
    1933年 12 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刺骨的北风紧刮着。茅盾正在灯下看《文学》的稿子,突然传来咚咚的叩门声,夫
人孔德沚出去开门,原来是鲁迅家里的女佣送信来。信是鲁迅写给茅盾的,信中写道:有一熟人从那边来,欲见兄一面,
弟已代约明天午后×时于白俄咖啡馆会晤。
    第二天,茅盾按约准时来到咖啡馆,鲁迅已在那边等候了。刚进门坐定,茅盾便问鲁迅:“大先生,那边谁来了?”
    “成仿吾。”鲁迅正在抽烟,掸了一下烟灰说。
    “谁?成仿吾?”茅盾有些疑惑。因为茅盾虽与成仿吾等创造社朋友打过不少笔墨官司,却从未见过面,前两年又
听说他去苏区了。
    “不会错的,他去找过内山,内山认得他;还有郑伯奇也要来,他们是熟人。”鲁迅见茅盾有些疑惑,解释道。
    正说着,郑伯奇来了,大家寒暄过后,郑伯奇告诉茅盾,他已见过成仿吾。这时,咖啡馆门口进来一个又黑又瘦的
小个子,郑伯奇忙起来招呼,原来这就是成仿吾!茅盾和鲁迅都是第一次和成仿吾见面。
    成仿吾一边喝着热气腾腾的咖啡,一边说自己是从鄂豫皖苏区过来的,是到上海来治病的。问鲁迅能不能帮他找到
党方面的朋友。鲁迅沉吟一会儿,说“可以,你来得正是时候,过几天就不好办了。”并记下成仿吾的住址。
    成仿吾敛起笑容,对茅盾说:“沈先生,我们虽是初次见面,但今天有个不好的消息要告诉你,令弟泽民在鄂豫皖
苏区病故了。”
    “什么?不可能!”茅盾猝不防成仿吾会带来这样一个消息,心骤然缩紧,脱口否认这个事实。
    鲁迅和郑伯奇在一边也惊呆了。
    “那边的环境太艰苦了,担任鄂豫皖边区中央分局委员、苏区省委书记以后,泽民的工作十分繁重,他身体本来单
薄,肺病又复发了,加上在那里又得了严重的疟疾,就支撑不住了。”成仿吾又说。
    “是哪一天?葬在哪里?琴秋呢。”茅盾心头像塞了一块东西似的,说不出话来。
    “11月 20 日牺牲的,大概就地埋葬了,琴秋不在身边,她随红军主力去路西了。”成仿吾说。
    4 个人都默不作声,呆坐在那里。这时,鲁迅打破了这压抑的气氛,站起来说:“没有别的事,我就先告辞了。”
茅盾也站起来,向成仿吾告辞,“仿吾先生,我也走了。”茅盾和鲁迅一起走出咖啡馆,步行回家。途中,鲁迅问道:
“令弟今年三十几了?”“虚岁三十四。”茅盾戚然地回答说。“啊,太年青了!”鲁迅转过身来,无限惋惜地说。
    又走了一阵,茅盾想起成仿吾的事,问鲁迅:“你说的党方面的朋友是指秋白吗?”鲁迅点点头,说“秋白几天以
后就要去江西了,所以我说过几天就不好办了。”
    “这件事我让德沚今天晚上去通知之华,你就不必自己去了。”茅盾说。鲁迅说:“也好,那就拜托你了。”
    第二天,茅盾才把泽民去世的消息告诉夫人孔德沚,并叮嘱她不能让母亲知道。德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潸然而下,
连声否认“假的假的,谣言!”
    她待这个小叔,像亲弟弟一样,泽民的聪颖和好学,泽民的进步和外出,都让这位嫂嫂牵挂。去苏区之前,来家里
告别的情景,还像在昨天一样,怎么突然会去世呢?孔德沚从痛苦的思绪中拉回来,抬起泪眼:“琴秋呢?”茅盾闷头
抽烟,见夫人问,就说:“琴秋随部队走了,不在鄂豫皖。”
    “这怎么可以呢!她为什么不留在身边照顾他?”孔德沚一听,火来了,叫道。
    “大概是革命工作的需要。”茅盾吐了一口烟,说了一句。
    “难道留在那边就不算革命工作的需要?”德沚悲恸而又激动地叫着。茅盾没有再说什么,苦笑一下,又提醒夫人
:“不要让妈妈听见了。”
    这时,孔德沚才平息下来,低声抽泣着。过了几个月,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了。有一天,茅盾母亲突然问茅盾:
“阿二怎样了?”“很久没有接到他的信了,邮政不通,但听人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