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烈太后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灯下,王后面颊细润如脂,粉光若腻,抬眼看见赵义探究的眼神,出声唤道:“太子?”

赵义赶紧收敛目光,低头闷声道:“母后,有何指教?”

赵相如眼看此时的他如此乖巧,暗叹自己多心,问道:“太子,在军营中,武艺可有长进?”

“儿臣每日在军中随师父研习,不敢有丝毫懈怠,武艺、兵法均有所长进。”太子一笑,明朗如艳阳,映入赵相如心中,赵相如暗赞,是个好苗子。

“哦?太子的师父是何人?也在军中?今日可在帐中?”赵相如十分好奇。

太子见王后一口气问了许多,显然是十分感兴趣,丝毫未有隐藏,赶忙答道:“师父正是今天巡营的中军主将,庞澈。”

赵相如一听到此人,立即好奇起来。原先听廉颇所言便觉得这是位妙人,竟然还是太子的师父,可见确实有两把刷子,综合素质过硬。

“哦?那可要见一见,看看你师父是怎样的人。”赵相如声音中隐隐含着期待,“他明日可在营中?”

赵义抬头看了赵相如一眼,复又低下,声音波澜不惊道:“他明日在营中,母后应该能见到。”

赵相如点头,正想着还要说些什么,小春远远走来,在太子面前行完礼,对赵相如说:“王后,寝殿已收拾妥当,时候不早了,王后是否要就寝?”

赵相如觉得这简直是福音,她实在想抱着小春亲上一口,因为她对着太子一晚了,一直在说话,而话题越来越少,每次开口前都要想上许久,还要避免暴露,亚历山大……

太子听完立即站起来道:“都怪儿臣,与母后畅谈忘了时间,打扰母后歇息了。”

赵相如赶紧道:“不妨事,本宫这段时间睡得一直不好,小春也是担心我身体,总是催促我早些就寝。”

“母后可是有事忧心?”

“无甚大事,你无须担心。天色已晚,赶回军营还有段时间,不如你今晚就在野台歇下吧,明日随我一同去军营。”赵相如客气道,准备让小春收拾出个屋子,让太子歇下。

“母后不用麻烦,儿臣还需赶回军营,明早需接替师父巡防。”赵义婉言拒绝。

赵相如知他军纪严明,也是好事,于是挥手放行。

翌日,赵相如天刚亮便醒了,只觉得闷热难当,起身打开窗户,不见一丝风。空气中有股尘土的味道,似乎预示着一场暴雨将至。

“小春”

小春听到房中王后呼唤,知道她已起身,赶忙领着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宫女端了梳洗用具入内。

只见王后此刻腮晕潮红,鬓云乱洒,半掩酥胸,别有一番风流韵致。小春知道她中了些暑气,赶紧拿帕子湿了水,给她细细擦拭。

赵相如有些气闷,又觉得身上黏腻,从小春手中取过湿巾,擦了一会,舒服了一些。

因为要去军营,赵相如让小春简单梳了一个髻,罩了件丝绸薄衣。

此时天已大亮,窗外只见乌云翻滚,赵相如担心路上雨大,吩咐小春赶忙备车上路。

好在路程不远,王后车驾到时,只有廉颇来迎,其余人均在操练。

赵相如看着营内一队队军士按部就班,巡逻的巡逻,站岗的站岗,操练的操练,没有人因她的到来而交头接耳、东张西望,可见兵员素质极高,由衷赞道:“廉将军治军甚严,怪不得能够大破齐军,攻取阳晋,如入无人之境。”

廉颇听得此话,心中痛快,不由咧嘴大笑,口中谦虚道:“王后谬赞。”

赵相如正有求于他,见他高兴,继续添了把火道:“本宫今日始信,廉将军是上天赐予赵国,如此将才,若只守成便太过可惜,当为国取天下。” 赵相如想的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廉颇虽然耿直,但也爱听好话。她其实不过是顺嘴一说,何况从历史来看,廉颇也当得起她的称赞。

庞澈

所谓军事天才,就是不用上军校,拿着本盗版的《孙子兵法》也能打仗的人,武烈太后就属于这一类型。据考证,她可能连孙子兵法都没看过,更不用说后来的吴起、孙膑所著兵法,但她不但会打仗,还打出了花样。正是她的这一杰出才能,使她能够一举震服廉颇、、李牧、赵奢,供其驱策。

——《赵国那些事儿》

谁料廉颇心中可不如此作想。他在先王时崭露头角,被武灵王赏识,提拔为将军,那时征战四方,谁不服就打谁,好不快意。但到了大王这里,赵军龟缩于国内,西边被秦国觊觎,北方还有东胡,东有燕、齐,南有魏,可谓腹背受敌,群狼环伺。虽然还有底子在,但是威望是一日不如一日。而秦国恰恰相反,自商鞅变法后,国内面貌焕然一新,军事力量也逐渐增强,虽然刚刚经历了政权更迭和武王后叛乱,但是秦太后与丞相魏冉已经重掌朝政,难说将来赵国会不会失去军事这项最后的优势。

今王守成有余,开拓不足,若是王后……廉颇陷入深思。王后贤明,也有用兵之心,大王虽懒理朝政,但是多听她进言,若是能得到王后的支持,于他们一众武将,也是好事。

想到这里,廉颇抱拳行军礼道:“王后若有用兵之时,廉颇愿肝脑涂地,以报王后。”

赵相如知道武人的习性,喜做不喜说,于是点点头道:“不知今日军士从何处挑选?”

廉颇赶忙带着王后朝着偌大的操练走去。操练场正前方有一木头搭建的点将台,上面竖着两面大鼓,八字形摆放,台上站着两人,一名短衣军士击鼓,另一人着鱼鳞铜铠大声号令台下众军士:“一令观敌人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耳目;三令举斧钺,以宜其刑赏。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钺。此为‘三令五申’!”

他目光坚毅,扫视四周,大声道:“令出即行,令行禁止,明白了吗!”

“明白!”底下排山倒海般的声音,整齐划一,仿佛出自同一人之口。

远处天空中,隐隐有雷声传来。

“操练!”

一声令下,士兵们按照台上的鼓点进行阵法操练,一时间旌旗如云,斧钺交错,却纹丝不乱。

廉颇见王后看得津津有味,便在一旁介绍。赵相如这才明白,原来赵国军事强盛的原因,除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项改革居功至伟外,赵国还收编了一大部分投降的楼烦骑兵。这些骑兵骁勇善战,单兵素质极高,但大部分在李牧手下,留守代郡,廉颇手中只有一小部分,北郊大营还是以步兵和车兵为主,眼前正在操练的正是步兵。

赵相如有些纳闷,既然骑兵好用,机动性又大,为何不对这一兵种进行推广,大面积扩编呢?

结果廉颇的答案让赵相如十分惊讶,因为骑术好的人不多,骑上马还能射箭、拔刀的就更少了。游牧民族从小就在马背上生存,自然玩得转,赵国农耕系数比较高,骑上去又能拉弓又能射箭的自然很少。

赵相如在自己的时代曾经骑过马,觉得驭马并不困难,稍作练习也能骑马战斗。但是连老将廉颇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必是有什么难以绕开的结,也许是自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于是赵相如并未说话,只是随着廉颇慢慢走到点将台前。

赵相如走近,渐渐看清了刚刚号令三军的武将,不由眼前一亮,只见此人猿臂蜂腰,身材颀长,目光如电,五官如刀刻一般坚毅分明,晒黑的皮肤绷得紧紧的,发号施令时底气十足,浑身透着自信与威严。

天色愈见暗沉,耳边已是雷声滚滚,闷热的暑气让操练的士兵汗如雨下,但偌大的校场无人说话,只有士兵阵型变幻移动时发出的声响,蔚为壮观。

赵相如叹为观止,操练场上足有万人,能如此治军,着实令人佩服。赵相如低声询问廉颇,“台上着铠甲者何人?”

廉颇答道:“正是中军主将,庞澈。”

“此人原是贫家子弟,不仅作战英勇,而且足智多谋,能升为中军主将,完全是靠实力,只是为人不苟言笑也不喜攀结权贵,有些偏执。”

赵相如听廉颇说完,笑了笑,走上点将台。庞澈原是背手而立,听到声响,回过头来,见是廉颇与王后,只轻描淡写的行了个军礼,就又回身检视台下了。

廉颇被庞澈这一下气得下不来台,又知他一向如此,只好赶紧跟王后赔礼。心中一顿数落:臭小子,王后在你面前不行大礼,竟然还以背对着王后,平时在军营就算了,如此关键时刻落了王后脸面,万一回去吹枕边风,有你受的。

当事人丝毫不觉,赵相如倒是觉得此人很有意思。中国人做事一贯爱全脸面,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