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亚洲货币全线大涨
'世华财讯'盛传已久的人民币升值传闻终于在7月21日尘埃落定。中国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消息公布后外汇市场上美元全线回落,亚洲货币表现出色。但是短线利好出尽,投资人可在冲高过程中逐步获利了结。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与汇率政策的互动早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经过充分酝酿之后,时机终于成熟,今日中国央行终于宣布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近两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重估,进行汇率机制改革的呼声持续不断,相关报道经常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此前市场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为3%…10%区间,并可能将人民币单一盯住美元改变盯住一篮子货币。今天,人民币升值终于从猜测变成现实,亚洲货币受到重大利好刺激,兑美元普遍大幅上扬,其中尤其以日圆和澳元表现出色,美元指数则从跌至。欧洲货币也受到一些提振,但表现相对较为逊色。原油和金属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鉴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民币升值对全球金融市场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出口商品的美元标价上升,对出口贸易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国外的进口商品价格则会相应降低。另外,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抑制通胀率,减轻中国央行的升息压力,为中国经济提供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从而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并继续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基于以上原因,人民币升值决定对于那些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无疑是个利好,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他们的出口将会受到拉动,相关国家的货币也将受到提振。在人民币升值决定未作出之前,每当市场上流传中国将要进行汇率改革的时候,以上这些货币都会受到买盘的推动。
人民币升值从理论上来说,将会抑制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从而减小美国的贸易逆差和美国的经常账赤字。美国的一些工商团体和议员近年来一直以此为理由要求人民币汇率上浮。但实际上,人民币虽然小幅升值,但中国商品的绝对价格仍十分低廉,美国居民对这种价格变动导致的消费弹性不大,而且即使减少从中国的进口,相关的订单也会转向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墨西哥和越南等。因此,除非美国调整增长方式,居民改变消费习惯,美国的庞大双赤字不会得到有效的缩减,美元中长期的压力尚未消除。
欧洲货币对人民币值的反应相对较小。主要因为该地区和中国的经济联系没有亚洲国家那样紧密。欧元继续受到疲弱经济基本面的拖累。英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欧元区和美国。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本次小幅升值,对外汇市场的对影响将是短期的。前期市场已对这种调整做好了充分的预期,各主要汇率作已作出反应。亚洲货币短期利好出尽,后市可能呈现冲高回落走势。市场的注意力也将重新转到各国经济基本面和利率前景上来,投资人可对日圆和澳元等亚洲货币逐步逢高获利了结。
国博弈中国汇率日本始作俑者美国不断施压
施压人民币升值与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
“人民币升值的问题,请大家不要听我的观点,也不要听金融界专家的看法,人民币汇率问题只有惟一一个可以信赖的权威,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5月16日;在复旦大学主办的2005上海论坛上;即将成为汇丰银行历史上第一位华人主席的郑海泉做了题为《汇率风险与汇率合作:银行家对人民币的看法》的主旨演讲。在演讲的结尾;郑海泉这样总结。
就在同一天,各方人士又一次听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声音。
“中国将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是,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的主权,每个国家完全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合理的汇率水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美国商会代表团时说。
关于此前盛传的人民币升值时间表,郑海泉则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直言不讳:“海外经常会有对中国政府政策的各种传言,大都是不能相信的。”
果不其然,所谓的“5_18人民币升值”预测最终落空。不过,这个已经持续议论了两年多的话题仍是炙手可热。
市场:翻译风波
上海论坛金融分论坛的多组主题交流中,几乎每组议程都会涉及人民币汇率的话题。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甘当善教授在主题发言之前,首先声明:“我要交流的题目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是要回答人民币升不升值、什么时候升值的问题。”
从甘当善教授的“提前声明”可以看出各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关注程度,连一个学者都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
市场的神经绷得更紧。关于中国何时调整人民币汇率及调整幅度的传言、报道和预测,已经成为全球外汇市场每天的焦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人猜测为“人民币升值的前兆”。
外汇通网站内容总监、研究员刘东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由于有国际游资在赌人民币升值,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消息对于外汇市场的影响很大。”
5月11日发生的“翻译风波”将“预期”的效力推向一个高潮;5月11日16∶20;彭博资讯在其交易终端发布了一条消息称,“中国决定让人民币升值”。
随后,美元开始出现下跌。波动最明显的美元兑日元变动波幅在5‰以上,大概是50…60个基点,1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无本金不可交割远期合约(NDF)贴水下跌至5400点。
一个小时后,这条消息被确认是由于翻译出现差错导致,这条消息转引自人民网,人民网上的英文版是根据中新社香港分社的一篇中文报道翻译而来。
中文版意思是:“NDF市场交易报价所反映出的市场对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期是;一个月内和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26%和6。03%”。翻译过来的英文版变成:“中国已决定在一个月内和一年后分别让人民币升值1。26%和6。03%”。
消息真实性受到质疑以后,市场又出现了一轮重新买回美元的交易行情。
尽管风波很快告一段落,但可以看出各类揣测使得人民币汇率问题变得越来越敏感。市场主体总是试图从一些只言片语中寻找答案,作为投资甚至是投机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人民币汇率制改革的难度。
刘东亮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要做过多的主观臆测;还是要跟着政府决策走。”
其实就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一再表态,但是各种呼声还是此起彼伏,两年多来一直没有消停,相反一浪高过一浪,这个“难以解开的结”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日本:始作俑者
最早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源来自日本。2002年末;日本官方及公众媒体提出“中国威胁论”;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随后;指责人民币加剧日本国内通货紧缩的论调迅速扩散。
2003年2月22日;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G7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提案,要求通过一项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掀起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波浪潮;这也是G7会议上首次讨论非成员国货币问题。
一场有关人民币汇率的博弈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今天。
事实上,日本多年来一直是对华贸易顺差国家,就在2002年当年,日本对华贸易还出现50亿美元顺差。因此,没有理由在人民币汇率上做文章。
对此,《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很多专家都认为,日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向人民币施压,转移日本国内持续十多年的经济低迷和通货紧缩。
“作为以贸易立国的日本,面对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必然希望能够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获取更多的利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少强说。
日本尝过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胁迫下让日元升值的苦果,又想把这一招数转用于中国。
日本有人认为,中国经济有三大优势:廉价劳动力、高技术水平和廉价的货币。这些是任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