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慈禧曾孙口述: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毁了很多东西。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家在“文革”的时候被红卫兵抄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家是被当时的形势吓得自行“处理”的。红卫兵始终没有进我们家门,这是事实。
  “文革”后,我和父亲谈到红卫兵为什么没到我们家抄家的话题,我们猜很可能是由于我爷爷群众威望非常高,当地派出所和政府给予了关照。
  很快,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我那时还是不能承认我们家和慈禧的关系。因为当时的情况是,一些清朝的贵族家庭、商人、地主和资本家作为“黑五类”都受到了冲击。由于我父亲是国家干部,我母亲是工人,所以我们一直不敢提慈禧的事情。这个事情就装作不知道。当时内查外调,有人问我父亲:“老实交代,你和慈禧太后是什么关系?”我父亲也一直说我们家和慈禧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慈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被认为是一个反面典型,所以,在那段特殊的时期,我们不承认自己是慈禧的后人,我们也一直不愿意触及到这点。
  1992年,我调到颐和园工作。因为我喜欢园林,喜欢清史,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到颐和园的时候,我的很多领导也都不知道我有这层关系。后来因为我收藏颐和园的门票,很多媒体采访我的时候,才了解到了这一点,于是就一再动员我公开这层关系,说历史只是历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很多皇家后人纷纷出来为国家做了很多事情。像溥杰、启功、启镶、溥任和润麒等。还有一些跟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人都开始出来做工作,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出来做工作,而我们叶赫那拉家族为什么不能呢?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站出来。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做些事情。而真正第一次向社会公布这个家族的关系是在2002年。由于我收藏了颐和园从1924年到现在的门票,和我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的成绩,于是北京电视台找到我,说应该向社会和媒体光明正大地宣布这个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觉我周围人并没有小瞧我。而是大家认为我拥有这个身份,就是一个历史角色,所以应该站出来。自从2002年把我的家族历史以及传承关系向社会公布以后,各类媒体都开始进行采访。尤其2004年以来,宣传更多。甚至有五六十个国外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也使这层关系大白天下。正是因为这样,也让很多多年没有走动的慈禧的旁支后裔跟我建立了联系,大家也都很愿意出来为国家做些工作。
 
 
                  
三、慈禧与娘家的关系(1)
  
  
  在慈禧和娘家人的关系问题上,很多人都认为她是一个不孝顺的女儿,不帮助家人,有的时候甚至还打压娘家人。也有人认为慈禧对娘家不好,认为她故意打击娘家人,不提拔娘家人。但是据我家人对这件事情的说法和我自己的感觉,肯定不是这样的。首先,慈禧在当政的时候特别讲皇家的伦理传统,八旗祖制是尊卑有序,慈禧在任用官员的时候着重任用爱新觉罗家族,并根据大清制度起用一些汉人的能人。在任用国家人才上,为了避嫌,对家人采用安抚的形式,给予名誉上的职位,并没有让他们做重臣。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关于慈禧孝道的问题,在对待自己父母的事上,是我们家族的后人都知道,并且人人都颂扬的。家里人都这么说:慈禧终生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孝敬父母,是个有名的大孝女。根据家里人的说法:慈禧进宫以后,谁家有了困难,她都会给一些粮食和金钱,但不会给太多,她鼓励家人自己去奋斗,去争取,自食其力。如果有困难可以去帮助你,但不会去养你一辈子。当年慈禧的大弟弟照祥,就曾经牢骚满腹地向她要官做,慈禧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并希望他们不要依仗于她,整日不务正业,无所事事,混日子,提笼架鸟。所以,慈禧的家人没有什么做大官的,只是授予了一些封号。
  光绪二年(1876年)的时候,慈禧母亲过七十大寿,按照常理,慈禧应该是必到的。但那年正赶上朝中有国外的使节到宫里谈一些国际上的事务,实在是离不开。于是慈禧就筹备了一些过寿的礼品,并亲自写了一个大“寿”字,还在“寿”字的下方,用满汉双文写了四句诗,诗的内容是这样的: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派人送到了家里。后来,这幅字传到我们家,我小的时候,每年一到年三十晚上,我父亲就把这幅字和家谱拿出来,让我们磕头。可惜这幅书法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也被烧掉了。
  在我们家看来,中国人与外国人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外国人总是夸自己,而中国人善于夸祖宗。慈禧当政以后,给自己的祖父封三等承恩公。但是由于当时祖父已经去世了,所以由慈禧的父亲惠征继承。后来惠征去世以后,由慈禧的大弟照祥继承,但是大弟也去世比较早,承袭了两年就去世了,所以后来由二弟桂祥担任。但是三弟福祥则一直是一个平民,跟着照祥家生活。
  慈禧在教育兄弟姐妹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以自立自强为主。因为慈禧娘家那么大一个家族,就只给了这么一个官职。后来福祥的后代找到我的时候说:我们这边什么都没给。其实事实就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后辈,我想当初慈禧并没有给家族的人员更多的官职,一个主要原因也在于清朝的宫廷争斗非常厉害,她自己在宫里那么多年,深知当官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为了保护家里人,慈禧就没有给家里人更多的官职做。即使是封的官职也是无关紧要的职位,拿俸禄但并不掌握实权,像桂祥也曾经当过镶黄旗的副督统。应该说这个官职并不大,因为慈禧知道一旦政权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连累到家族。慈禧不用娘家人,既是尊重大清的血统,同时也让别人看一看,自己并没有为家里人谋什么福利。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可以考证的地方。本身作为一个女人,坐镇朝廷来指挥那么多个男人,大家虽然表面上并不敢说什么,但是心里面肯定会有很多人并不服气。让大家心服口服,这就是回避别人的口舌,也保护了家里人。
  慈禧也并不是不管娘家人。我爷爷说过:慈禧对待家族非常慎重。为了顾及影响,又怕家里人仗着自己的关系,养成一种养尊处优的毛病,或者成为当时八旗那些提笼架鸟、不务正业的人,所以很少赏自己家银子。但是更多地时候还是赏一些东西,当然这些东西也都是非常值钱的。因为桂祥的职位不高,所以薪水是很有限的。不过在当时的那个时候,到家里给桂祥送礼的人非常多,为了撑门面,所以耗费非常大。所以慈禧经常赏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往往只是在桂公府里象征性地做了个交接就被桂祥派人送进典当行去,这样也变相地救济了娘家。慈禧曾经送过一整套的祭祀用的家具,当时是南方人做的,纯木质上漆的家具,木盆、木碗、木勺等。
  慈禧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人。她日常派太监公务的时候,是没有赏银的,因为太监拿了俸禄。但是一旦派太监给娘家送东西,慈禧认为这是私人的事情,总是会赏赐太监一些东西或者是银两。记得爷爷曾经跟我说过一件这样的事情:太监往来比较多以后,他们就有点肆无忌惮了。因为从宫里送东西过来的时候,太后总是会赏赐他们一些东西,一般在家里送完东西、施过礼以后,太监就应该走了。但是太监并不给慈禧长面子,来的时间长了,他们就赖着不走,非要在家里喝茶,左一杯,右一杯,聊一些不咸不淡的话,目的就是为了再得到一份赏赐。所以通常这个时候,祖爷爷都会再赏他们几两银子,他们这才会起身谢桂公爷,然后告辞。
  爷爷说,太监往我们家送慈禧赏的东西,一般都是算好了时间。给桂公爷送礼不能早送。早送,他起不来,叫他起来,他犯脾气。又不能送晚了,太晚当铺要关门。当不出钱来,得不到赏钱。要在下午宫里加餐前送。如今说起来这也算是笑话了。当年慈禧赏给桂公爷东西,临出门前慈禧已经赏了钱给太监,可是太监进门捧着礼物来了,还是要给赏钱。当时家里没钱,所以前门进礼物,后门进当铺,当出钱来开赏钱。这些情况太监算计得清清楚楚,所以要早一点到,留出进当铺的时间。太监的目的就是为得赏钱。礼物送到后,太监就表现得很有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