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为标志,距今85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需要说明的是,道教的创建与佛 

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等不同,这些宗教一般都有明确的创教人和较为明显 

的创教时期,因而比较容易查考确定。道教则不同,它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 

产生、酝酿过程,是由多源头、多渠道逐渐靠拢、混合而成的,几乎与中国 

古代社会及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关系,所以古人云道教“杂而多端”。 

尽管如此,道教的产生仍是有规律可循的。 

     道教的主要来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宗教和民间巫术。同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民族一样, 

我国自原始社会就有了图腾崇拜及鬼神崇拜,在万物有灵的观念支配下,祭 

祀及祈福、禳灾等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事这一职业的巫师是古 

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职业,他们使用种种巫术以降神、驱鬼、祈雨、预 

言、医痫。早期道教正是承袭了古代巫师的这种巫风而兴起的,符录派做法 

事时,亦比较多地沿用了古代鬼神祭祀的做法。 

     2。来源于神仙之说与方士方术。神仙之说,由来已久,主要出自燕、齐 

文化与荆楚文化。如庄子的《逍遥游》就对神仙作过许多生动的描述:“藐 

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神仙之说引发了人们许多丰富而浪漫 

的联想,迎合了上层统治者永享富贵的奢望,一些方士乘机编造各种成仙之 

方,骗取利禄。在方士们的蛊惑下,齐威王、齐宜王、燕昭王、秦始皇、汉 

武帝等都曾派人入海觅仙寻求长生之药,其社会效应不可低估。后来,神仙 

说成为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教义的显著特点,神仙崇拜则成为道教信仰的核 

心。方士们所行的种种方术,也大都为道教丹鼎派所信行。 

     3。来源于黄老学说及道家学说。黄老学说在战国时有很大的影响,继春 

秋时的《老子》一书后,战国时又出现了一些依托黄帝的著作,在思想倾向 

上是承继《老子》的,世称黄老之学。但是,不管是《老子》,还是《庄子》、 

 《列子》、《淮南子》,它们都是学术著作,道家学说,与宗教无关。但从 

东汉后期起,《老子》逐渐被神化,道家著作被当作道教经典,黄老之学演 

变为黄老崇拜,老子则被奉为道教教主,民间巫术与神仙方术亦开始依托于 


… Page 9…

 《老子》的思想,出现了一些将神道与道家融合的理论著作,如《太平经》、 

 《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这些著作的问世标志着道教的产生,并 

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神学体系。 

     凡宗教都有教化功能,可以诱掖人心。这种教化功能,使得道教在漫长 

的封建社会里,时时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宠爱,或出于政治的需要,或出 

于封建帝王的个人喜好,客观上则是道教参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在封 

建社会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王朝的更替和政权的巩固过程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北魏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后,道教逐渐被封建统治者承认并官方化,道 

士们随之抬着图谶、符命登上了政治舞台,以唐、宋时最为典型。唐朝是我 

国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道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在唐朝近300年 

的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扶植和崇奉,对道士优礼有加,规定在国家重要典 

礼、公开活动等场所,三教的排列次序是:道教为先、儒教为次、释教为末。 

唐朝为什么如此宠爱道教呢?是因为道教为李唐王朝的建立曾立下了汗马功 

劳。 

     隋朝末年,义军蜂起。公元617年,当唐高祖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时, 

许多道士都向李家父子靠拢,以“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天道将改,将 

有老君子孙治世” (相传老君姓李)等政治谶言大造政治舆论。据 《混元圣 

纪》卷八载:隋大业七年,终南山楼观道士歧晖对门下弟子曰:“王道将改, 

吾犹及见之,不过数岁矣。”或问曰:“不知来者若何?”曰:“当有老君 

子孙治世,此治吾教大兴,但恐微躯不能久保耳。”这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君 

权神授舆论,为李渊父子赢得了人心归附,争取了群众。歧晖还尽以观中钱 

粮资助李渊,李渊兵至蒲津关时,他又派道士80余人前去迎接。歧晖为李渊 

尽心尽力,出谋划策,李渊亦深领其情,在称帝以后,授歧晖为紫金光禄大 

夫,敕令新修楼观,并赐予粮、田等,从政治和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 

     还有著名道士王远知,在李渊起兵时,也称奉老君旨意向李渊“密告符 

命”,称李当受天命。 《混元圣纪》卷八又载:“初,高祖诏玉清观道士王 

远知授朝散大夫,赐金缕冠,紫丝霞帔,以远知常奉老君旨,预告受品之符 

也。”不仅如此,在唐太宗李世民与其长兄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 

争中,王远知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时,佛教徒以法琳为首,拥护李建成, 

道教徒以王远知为首,支持李世民,为李世民上台大造舆论。当李世民还为 

秦王时,曾私访王远知,询问未来之事。远知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 

秦王乎?”太宗以实相告,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当时太 

子已立,王远知却恭维李世民为“圣人”,称之为“太平天子”,无异于告 

符命,暗示李世民将登上帝位。结果,李世民即位后,对王远知非常器重, 

授银青光禄大夫。因王远知一心归山,太宗便下诏书重修茅山道观。 

     宋朝是继唐朝之后道教的又一个兴盛时期。宋太祖、宋太宗从一开始就 

注意扶植道教,太祖赵匡胤曾利用符命为其夺取政权大造政治舆论。太宗赵 

光义承其兄太祖之位时,有“烛影斧声”之说,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个悬案。 

为了平息人们的议论,道士张守真奉太宗旨意编造了一个神话:张守真闻空 

中有召唤声,原来是天神降临,他自称是高天大圣玉帝的辅臣,奉玉帝之命 

降临于世,辅佐大宋王朝。太祖临死前,此神命张守真传言于宋太祖云:“吾 

乃高天大圣玉帝辅臣,盖尊符命,降卫宋朝社稷。” 

     又曰:“晋王有仁心,晋王有仁心。”意为晋王(太宗即位的的封号) 


… Page 10…

应即位。次日太祖死,太宗即帝位。太宗即位后,对这个神话大加宣扬,试 

图以此证明自己继承皇位乃是玉帝的旨意。 

     道教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与道教徒们对政治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早期 

道教形成之初就有着积极的救世精神,道教经典《太平经》就明确指出:“上 

士学道,辅佐帝王,当好生积,功乃久长。中士学道,欲度其家。下士学道, 

才脱其躯。”也就是说,辅佐帝王救治天下为高尚,个体修道成仙只为末流。 

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一些著名道士身在山林,心系朝政,经常作为国师辅臣 

参与政事。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些著名道士佐国扶民的故事。 

     寇谦之,生于前秦建元年 (公元365年),卒于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 

448年),是北魏时北方天师道的首领。他在有生之年,对天师道进行了改 

革,实现了道教与皇权的结合。寇谦之曾两次托神造经,先是托称太上老君 

降临,授他以天师之位和新科律《老君音诵诫经》;后又托称有上师李谱文 

降临,授予他《录图真经》。《录图真经》是一部图谶式的神书,书中称寇 

是李谱文之义子,受命奉持真经来辅佐北方真君。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迎 

合当时入主中原的鲜卑族拓跋部北魏统治者。北魏统治者原是塞外的少数民 

族。为了对付汉人的反抗,他们实行与汉族同化的政策,笼络门阀士族地主 

阶级为其巩固皇权服务。泰常8年 (公元423年)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寇 

便把神书《录图真经》献给了太武帝,被接受,并得到了太武帝的赏识。据 

说他还为太武帝祈福于嵩山,感动了太上老君,授帝以“太平其君”之号及 

冠服符录,自此北魏改用太平真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