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记者:“更何况方先觉将军已于前些日子逃回重庆。说明他投降是假,保护军民免遭敌人涂炭是真。”
  万岚:“衡阳失守后,日寇更加疯狂,福州、桂林、南宁都相继失陷,抗战更加艰难了。”
  金菊端上“东安鸡”,笑着说:“两位,这是我们湖南东安的特产‘东安鸡’,请品尝品尝。新的一年开始了,抗战必有转机。大家说点轻松的话题吧。”
  6。赣南万岚和金菊家(日/内)
  【画外音:元旦过后,金菊生了一个女儿,取名梅儿。日寇向赣南进攻,全城百姓纷纷逃离家园。金菊和万岚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万岚和金菊在家里准备逃亡。
  “上那去呢?”万岚自言自语。
  金菊:“去长汀吧。我在湖南省党校的同学费鹏大姐现在在长汀银行工作,她丈夫是专员;去了也有个依靠。我先写一封信,让她在思想上也好有个准备。”
  万岚:“好吧!长汀是东南的抗战根据地,就去那里。”
  7。赣南去长汀路上(日/外)
  数日后,万岚通过报社的同事帮助,搭乘一辆去瑞金的运货卡车离开了赣州。
  金菊抱着刚过满月的孩子梅儿坐在驾驶楼里,万岚和其他搭车的人坐在车厢上。
  天气寒冷,下过雨雪的路面结了一层薄冰。汽车在山路上艰难地爬行着。公路一侧是峭壁悬崖、一边是万丈深渊;拐弯处已有车辆翻进崖下,车毁人伤。
  将近黄昏。司机为了赶到前面的一个小镇过夜,加快了车速。不料,卡车滑向了路边,右侧前轮悬空,车停住,没有继续下滑。
  车厢上的人们纷纷跳下。
  司机下车后,万岚爬上驾驶楼,在众人协助下,把金菊母女拽了出来。
  司机喊到:“前面不远就到镇上了,大家自己走着去吧!”
  8。山间小镇(黄昏/外)
  孤立于群山环抱、峻岭入云的小镇,只有几户供路人吃饭的小铺,没有旅店。一下子拥来一车逃难的人们,难以容纳。
  店主见金菊孩子太小,便在店堂地下铺了稻草,让母女有个安身之处。
  9。山间小镇(晨/外)
  第二天,早晨卡车司机甩下未给钱、靠关系上车的几个人,拉着花钱坐车的人,开走了。万岚和金菊被扔在山间小镇,陷入无奈之中。
  10。山间小镇(中午/外)
  中午,山间小镇上又来了几辆汽车。
  金菊听到有一个司机操着长沙口音,便凑了上去,用长沙话说道:“同乡!我可以搭你的车吗?”
  司机:“上哪去?”
  金菊:“瑞金。”
  司机:“就你和孩子?”
  金菊:“还有我丈夫。”
  司机:“看在同乡的面子上,行啊。”
  金菊和万岚搭乘同乡的汽车离开了山间小镇。
  11。瑞金,饭馆(日/内)
  到了瑞金,找了一个饭馆,万岚请司机吃了一顿麻辣子鸡,以示感谢。
  12。瑞金街头(日/外)
  在街头,万岚打听一下东去的车辆,问一个司机:“到长汀去,得花多少钱?”
  司机:“最便宜的车费也要花五十元一个人。”
  万岚:“哎呀!实在是太贵了。”
  13。瑞金一座文庙(日/外)
  有上百人在这里逗留。金菊在庙里找一个僻静之处,奶孩子。
  文庙前大街上,两个背枪的士兵在庙前向人群中寻视,在找人。
  “金菊!金菊!”“有没有叫金菊的!”两个兵高声向人群喊着。
  万岚示意金菊别出声,向两个士兵走去。从士兵的态度看,没有恶意。金菊抱着孩子也跟了过去。
  金菊:“我是金菊,有什么事儿?”
  士兵:“哎呀!找你们两天了,可算找到了。”
  金菊:“你们是?……”
  士兵:“费大姐让我们来接你们。请到银行门口吧,那里有运钞票的汽车,一起去长汀。”
  14。瑞金去长汀的路上(日/外)
  三口人坐在去长汀的运钞车上。一路颠簸,傍晚到了长汀。
  15。长汀费鹏家(傍晚/外)
  费鹏家在长汀专署後院。费鹏在家门口迎接金菊和万岚。
  16。费鹏家(春节/日/内)
  【画外音:费鹏在专署旁给金菊租了两间民房,安顿了下来。】
  【字幕:1945年,春节】。
  专员和费鹏设宴款待金菊夫妻二人。
  席间,金菊说:“过完春节我俩应该工作了。”
  费鹏:“不必挂心,专员已经安排好了。”
  金菊:“太好了!”
  专员:“金菊到长汀税务局工作。万岚呢,我这样想:抗战到了决战关头,到了最严酷的时期。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舆论尤为重要。我们应该用舆论的光焰照亮黎明前的黑暗。万岚是不是重操旧业,到报社去工作。”
  万岚:“没问题。”
  专员:“现在长汀有各种报纸、杂志十余种,有《中南日报》——原名叫《汀江日报》,每日四版,还有副刊;还有新创刊的《民治日报》、《民生报》、《汀洲青年报》……你想去哪家?我去说。”
  费鹏:“就去《中南日报》吧!发行量大,还有厦门大学名教授办的各种副刊,是东南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
  万岚:“就这么定了。我去《中南日报》。”
  17。中南日报社(日/内)
  万岚在中南日报社撰稿、校样……。报社内工作人员紧张、忙碌、认真地工作着。
  【画外音:抗战时期的长汀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人口较集中的大后方。1945年初,江西的百姓和机关学校迁来较多,一时间人口达十万之众。厦门大学、江西工业学校等大中学校的迁入,使长汀的文化氛围高涨。万岚在《中南日报》工作,认识了几位厦大的主持报纸副刊编辑的教授,为其事后到厦大工作创造了条件。】
  18。万岚和金菊家里(傍晚/内)
  【画外音:1945年4月,芷江保卫战开始。中国军队和日寇在湘西雪峰山对垒,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消灭日军两万八千人,保住了芷江战略要地,决定了日寇在中国的侵略战争彻底失败的命运。在这期间,传来德国法西斯投降的消息。】
  晚饭时,万岚和金菊做了几个菜,庆贺德国法西斯投降。
  万岚说:“德国法西斯失败了;中国军队在‘湘西基地’战斗中打死日本鬼子两、三万人,日寇也是秋后的蚂蚱了。我们胜利在望了!”
  金菊:“胜利在望!干一杯。”
  19。金菊家门前(日/外)
  端午节前一天。
  邻居老大娘对金菊说:“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水东桥头有卖‘药把’的,买回来熬成‘药把水’,大人、孩子用‘药把水’洗一洗,‘解毒除秽,不染疫疠’。”
  金菊:“都是一些什么药材?”
  老大娘:“艾叶、菖蒲、蚊惊子、大毛风、桃枝、金银花藤……这些‘药把’避恶镇邪。”
  金菊:“谢谢大娘!我们去买,也给你老带回点儿‘药把’吧?”
  老大娘:“不用。我已经有了。”
  20。金菊家里(日/内)
  万岚到水东桥头买回一捆‘药把’,金菊熬成了‘药把水’。先给梅儿洗了,然后金菊洗,最后万岚洗。
  万岚洗后说:“解毒消灾,祛病驱邪,真清爽,真痛快!”
  金菊给梅儿戴上香囊,胳膊上缠上红绿丝线;煮了棕子,一家人过了一个愉快的端午节。
  午饭时,金菊说:“古人云,‘五月为毒月,五日为恶日。’我们用‘药把水’洗了澡,再喝点儿雄黄酒,解毒除秽,迎接胜利!”
  万岚:“好!干了。”
  21。长汀街头(夜/外)
  【画外音:七月下旬,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报》,敦促日寇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发表广播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字幕:1945年8月15日】
  8月15日晚。长汀全城沸腾,庆祝日本投降。
  万岚和金菊抱着孩子走上街头,和大家一起欢庆胜利。
  22。金菊家(日/内)
  【画外音:8月21日,日本受降代表、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飞往湖南芷江,同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参谋长萧毅肃等恰降。】
  万岚手拿一张报纸号外,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喊着:“金菊!日本鬼子在你们老家湖南接受中国政府受降了。”
  金菊:“在什么地方?”
  万岚:“在芷阳,就是我们在报上经常提到的‘红岩机场’、‘湘西基地’。那个地方是抗战时中美苏英等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