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门纪事 作者:天光映云影(起点vip2013-12-14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有人按捺不住,跳了出来,将正在观望之中的朝堂搅起了波澜。

    孝王即将十五岁,礼部按照旧例,奏请为孝王选妃。而此时,又有一份奏章,认为吴王府挖出秘库甲胄,京师震动,劝皇帝早立太子,以安天下之心。

    写奏章的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翰林院编修,一看便是不知道哪一派推出来试水的。

    皇帝却把这份奏章留中了,既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于是,大臣们开始纷纷猜测,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于是又有人也上了一份同样意见的奏章,皇帝依然是留中。

    皇帝暧昧的态度,引得人猜测纷纷,很多人在这些年看管了皇帝的嬗变,而且将靖国公和、李明哲赶出长安,又处死了柳正言以后,皇帝权威日盛,朝堂上大臣们的意见跟他自己一致则听,不一致则不予理会。朝堂上的事情,再不是群臣可以逼迫他的。现在皇帝刚刚大权在握,他怎么可能想要立储。因此,保持清醒的朝臣一言不发,看着这个闹剧如何收场。

    更多的是心存侥幸,想要投机的人,他们一看皇帝留中,认为有机可趁,便开始上书说,请求立孝王为太子。

    皇帝坐在龙椅上,指着这些奏章冷笑:“看看,看看,果然跳出来了吧。我就知道他们这些人安生不了。”

    刘公公和刘胜站在一边,任谁都能看的出来皇帝心情不好,他们两个都敛声屏气的垂着首,用眼角的余光扫着皇帝。

    皇帝站起身,说道:“走吧,去见太皇太后。”

    仁寿宫中,太皇太后正在逗涵因的两个孩子,李德妃站在一旁。太皇太后年纪越大,便越喜欢小孩子。可惜崔贤妃的六皇子杨琨,身体三天两头不好,动不动就病,这么冷的天气,太皇太后也不敢让贤妃把孩子抱过来逗弄,生怕路上受了凉,弄病了,于是李德妃便时常抱着涵因的两个孩子过来,给太皇太后解闷。

    皇帝给太皇太后见礼:“给皇祖母请安。”

    “皇帝来了,过来看看这两个孩子,长得多俊啊。”太皇太后笑道:“不要嫌我这个老太婆唠叨,皇上的子嗣也太稀薄了些。皇上还年轻,应该多多临御嫔妃,广播雨露,才能子嗣丰盈。哎,皇后已经去世几年,皇上无嘉偶相配,也不是常法。呃……”太皇太后年纪大了,所以说话有时候会接不上气。

    皇帝赶忙趁这个机会打断了她的话,他知道让太皇太后说完的结果,就是自己又要面临立后这个问题,于是赶忙说道:“皇祖母的训示,孙儿记下了。其实孙儿是来跟皇祖母商议给孝王选妃的事情。”

    太皇太后知道皇帝现在不想立后,也知道朝廷上对于立太子的议论,知道现在最好不要逼问皇帝,因此点到即止,笑道:“哎呀,没想到这么快,玳儿也要选妃了。”

    “谁说不是呢。”皇帝笑道,“礼部提了几个人选,孙儿便来找太皇太后商量来了。”说着让刘胜把礼部的折子呈给太皇太后。这已经是皇帝筛选过后让人重新誊抄的。

    太皇太后扫了刘胜一眼,结果折子看了起来,果然重臣之女都被皇帝排除,现在留在折子上的,都是清贵之家的女孩子,笑道:“都是家世不错的孩子,其实选妃主要选的是品行,不如这样吧,除夕大宴,把这些家的女孩子也都召进宫中,我亲自看看她们的品行。”

    “那就请皇祖母费心了。”皇帝笑道。

    太皇太后想了想又说道:“这选完妃之后用不了多久就要大婚了,他们兄弟总共四人,这个大日子可不能不参加。梁王今年刚从封过跑回来,我让他留下陪陪我,可听说前些日子有御史上奏,说梁王在宫中逗留时间太久。这两天,他又要上表辞行了。若是明年孝王大婚,他又要回来参加婚礼,一来一回也太过折腾了。我看皇上不如下旨,就然梁王多留些日子,等到孝王大婚完了再回封国。”

    皇帝这一次却没有反对,说道:“皇祖母所虑甚是,就依皇祖母,这样吧,朕下诏在长安中给梁王置宅,也免得他在宫中住着,招御史弹劾违反礼法。”

    太皇太后满意的点点头,皇帝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太皇太后不想立孝王,而皇帝根本就不想立太子,两个人在商讨家事的和睦气氛中达成了默契。(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百零七章 年关

    接近年关,李湛暂时把手头的事情放了下来,涵因的胎已经坐稳了,也开始忙着安排采购年节的礼物,并且安排这几日要走的亲戚。

    “长房家肯定是要去的。”涵因在一个本子上写着计划,看了看,叹了口气:“其实我不是很喜欢长房家的气氛,感觉一进门就有块大石头压着似的。”

    李湛耸了耸肩膀,笑道:“跟我一样。”

    “那件事你查得怎么样了?”涵因问道。

    “只先翻了翻案卷,这事还要先放一放,好歹过完了上元节再查。”李湛笑道。

    涵因点了点头,笑道:“也是,一年多前的案子,他们该买通的人都已经买通了,早查一天晚查一天也没什么大不了,不必在这大节下的让大家心里不痛快。”

    “我也是这么想的,除夕还要去长房家祭宗祠,你行吗?”李湛问道。

    涵因点点头,摸了摸隆起的腹部:“这些日子身子已经好了很多,胃口也不错。我觉得站那么一会儿应该没问题。”

    “派人传个信,让三房妯娌照顾着你些。”李湛笑道。

    “嗯,放心,不用特地说,她也会看顾我的。”涵因笑道,节后,李诺的妹妹就会嫁到敦煌阴家三房去,这还是多亏她暗示阴夫人,阴夫人闻弦歌知雅意,果然找了个合她心意的,三房太夫人就真的同意了。

    现在崔如君都不知道要怎么谢谢她才好了,偶尔涵因出席一次宴席,她都会凑上来,所以根本不用涵因发话。

    涵因作为李家旁支,并不需要从头站到尾,只要到时候按顺序行礼磕头就好了,因此她自己一点都不担心。

    除夕之前,李湛和涵因作为长房特别邀请的族人,住在了李家祖宅。

    这里比涵因的想象更加古老。祖宅有四百年的历史,几经战火,还有一次险些被烧毁,但仍然顽强的伫立在凉州山野间。

    因为长房基本不住在这里。主屋便完全改成了宗祠。宽阔的院落仍然容不下太多的族人,在院子前面平整除了一块大的空场。

    后面有房子供长房一家和各地来拜祭的族人居住。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族人都有资格住在这里。李湛和涵因作为贵客,很有幸的被安排了一间屋子。

    每年从各地赶来来跟宗族一起祭祖的族人太多,这里并不能都安排得下,因此大多数人都住在附近的村落和镇上,等到仪式当天再赶过来。

    房间一直有人打扫,所以没有什么腐旧的气味。但涵因仍然能感觉到弥漫在空气中的古老气息。李家大宅和荥阳郑家祖宅虽然同样古老,但感觉却并不完全相同,李家蕴含着一种凉州特有的肃杀苍凉的气息。

    随着到达的族人越来越多,祖宅之中住满了李家有身份的人,其中不乏高官显贵,排场煊赫,仆役穿梭,然而这样的人气却仍然掩盖不住宅子本身散发出来沧桑悠远。这种感觉从涵因一进门便萦绕在她的心头,爱去挥之不去。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五姓七望”的羡慕和仰望中大多带着嫉妒。涵因则是从前世的敌意中生出敬意,薪火相传数百年,这是多少人一代代持续努力的结果。

    涵因刚刚安顿好,崔如君便过来看她了。

    不出涵因所料,崔如君一进门便喜气洋洋的,后面跟着抱着孩子的奶娘,现在她婆婆忙着给她的小姑准备婚礼,根本就顾不上她,这段时间,是她嫁进门之后过的最好的时期。

    “我二哥明年要过来呢。我接到了家信。”崔如君迫不及待的宣布了这个消息。

    涵因笑问道:“真的么,是专门来看你的?”

    崔如君摇摇头:“自然不可能了,他是来游学的。”古代学子四处游学除了增长见闻、开阔视野以外,还可以拜访各地名儒,交流学问,也是为以后做官做准备。

    涵因笑道:“光为了游学。直接到长安就足够了,又不必到这里。我猜,他主要还是为了你。”

    崔如君忍不住咧出一个大大笑容,甚至把名媛淑女在客人面前的规矩都忘掉了,笑道:“真想他们,可惜只有二哥来,我大哥忙于帮父亲打理族务,根本脱不开身,还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