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常媒·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湘林想想说不对,我的分配书上明明写着分配到湖南电视台,我就只去湖南电视台。
  其实他那时对电台和电视台并没什么特别的概念,但人家硬是这样说他就觉得不能接受,心里暗想说不定这里面还有什么猫腻。
  科长把他晾了一会儿,要他明天再去。
  谢湘林第二天又跑了过去,科长跟他说:“要不这样吧,把你分到厅机关,厅机关挺好的,更有发展前途。”
  在省广电厅办公大楼几进几出,已经让谢湘林感觉不大好,那种随便差遣人的衙门作风,与他曾经向往的从政道路相差甚远,他可不想让自己变成这种衙门机构中的一员。他的犟脾气上来了,开始与一直接待他的那位科长据理力争,他说,我没有分配出去之前,我就还是南大的学生,就必须服从南大的分配。
  科长板着面孔说,那你要这样说我们就不好办了,我们广电也可以说不需要人了,需要人的只有广播电台和厅机关,你去不去吧。
  谢湘林说那不对,我在学校里是学生会干部,参与过大学生的分配工作,我非常了解相关政策和程序,是湖南电视台需要人然后跟你们这里报告,报告之后再报告到教育厅,教育厅再报告到教育部,教育部再把计划下达到南京大学,一个萝卜一个坑,省电视台不可能没要人。
  科长没辙,出去跟处长汇报,回来让他再考虑考虑,明天再去。
  第三天人事处放弃了努力,谢湘林最后还是去了省电视台。后来他慢慢知道了事情的真象:另外一个没有计划但有关系的毕业生,在他徜徉桂林山水的时候,把他的指标顶了。
  说到这,谢湘林笑着说,后来他也省悟到,省政府组织部门干了同样的事,只是干得更有政策水平,没那么简单粗暴。因为他同学分到中央、其他省级机关的计划并未因这份猴年马月的文件改变,可见文件是随时可以根据需要充当工具的。
  这说明谢湘林进入湖南广电的路,从一开始就和别人不一样,有点曲折。
  他被分配到专题部,但他从来没学过新闻,没学过传媒,与电视有关的一切算是一片空白,学摄影,学剪辑,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当时的专题部业务气氛浓厚,在这里他碰到了一个叫刘学稼的老师,刘学稼当时是专题部副主任,是一个追求个性和艺术化的电视人,拍摄的专题片经常被中央台采用。谢湘林悟性高,很快就上了手,他发现搞电视其实挺有意思的,自己拍、自己编、自己写,多项全能,并很快就拿了一些奖,那个时候大家的事业心、进取心就体现在拿奖上,除了这个似乎也没有别的方式能证明你自己,自己做的节目要能上中央台或评到一个奖,就很有成就感,觉得没白干。
  当时的专题部在湖南台是个很牛的部,主任刘自成业务全面,作风干练,不怒自威,在湖南台上上下下极有声望。其人与当时新闻部的魏文彬都是湖南台政治上的新生代,被广为看好。后两人有机会提拔副台长,而刘因学历不够,没提上去。这让他一时想不通,对自己仕途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于是一走了之。
  其实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这个政策后来就没听说了。谢湘林当时认为只要刘坚持留在湖南台,别人终归绕不过这座山。试想想,如果一个主任的资历、水平、名望长期超过那些副台长,甚至台长,那台长们是不是很没劲很贬值?所以他这个副台长迟早会当上的,否则大家都难受。这大概是1987年的事。
  魏文彬当副台长不久,谢跟他就有了第一次接触。他的第一条独立拍摄制作的专题片《这就是生活》播出审片,正好管专题的台领导都不在,就由管新闻的魏副台长审。正是这次审片让谢对这位副台长刮目相看。倒不是因为魏表扬了这部新人新作,而是魏对这部片子的精到评论以及对人物专题片创作的看法,居然让陪同审片的专题片高手刘学稼、朱久阳副主任心服口服。这让谢感到惊奇,因为魏的观点只是迅速消化了刚才刘、朱先发表的评论,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概念极有条理地重新阐述一道而已。谢觉得这才是魏的高明之处,这种高明有多重意义,体现出老魏的政治水平和人格魅力。
  刘自成去了金蜂音像出版社,他一走,专题部就没有主心骨了。不少人离开了专题部。远的去了中央台、北京台、广州台,近的去了台内的各部。朱久阳去广告部当了副主任。那个时候全国各地都搞开发区,开发热,每个县都搞招商引资,需要拍很多宣传片,朱久阳就把谢湘林叫去了。
  采访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那部网络小说《长沙飘客——一个湖南电视人的另类生活》,里面讲的就是广告部的故事。我觉得谢湘林对那本书的相关内容的真伪应该是有发言权的,他可以帮我一一指证。
  我能告诉你的是,那本书的作者确实曾在湖南广电工作,当时在广告部的策划部。谢湘林跟他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不知道他的行政关系是不是还挂在湖南卫视新闻部。他的书并没有并封杀,湖南广电是否跟他有交易,外人不得而知。
  据说在湖南广电光拿工资不干活的人大有人在。这固然说明湖南广电管理上有漏洞,但也说明它的环境很轻松、很宽容。有很多人刚进出的时候完全找不到北,但湖南广电可以由着你不按常理出牌,象潘礼平,就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才的人,他玩的是自己的路线,很本能地就知道观众的想法、讨厌什么喜欢什么,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引起观众共鸣。他搞的新闻没有一点新闻腔,语言很怪,却非常生动,观众就是喜欢看。
  这是题外话,还是让我们继续说谢湘林的故事。
  谢湘林到广告部第二年就在全国拿了三个广告奖,并当上了制作部经理。
  1997年湖南广电蕴酿筹办湖南生活频道。筹办者是刘沙白,就是谢湘林以前在湖南电视台专题部的同事,据说这是非魏系里魏文彬用的第二个人,第一个是对外部的欧阳常林。与刘沙白搭档的叫做吴澧波,是谢湘林的中学同学,两个人是多年朋友,这之前与欧阳常林一起创办了湖南经济电视台,做常务副台长。两个筹办者要招兵买马,都来找谢湘林,希望他和他们一起干。谢湘林本来就是做节目出生,两个好朋友的邀请,让他做业务的心蠢蠢欲动,便很快就答应了,出任了生活频道总编室主任。
  总编室主任是个很重要的岗位,成立之际,必须协助频道道长完成整个频道定位、节目框架、组织结构和它的识别系统的确立。成立以后,负责处理的事情就更多,如频道推广、节目宣传、内部评议、人员管理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做,是个比较锻炼人的工作。
  两个道长都是很有激情和梦想的人,体现在招人的要求上,就是标准定得非常高,决不凭关系和感情进人,除非你有真本事。这使得生活频道整体的人员素质很高,后来散布到各频道的编导都成为业务骨干。
  总编室的人由谢湘林负责招聘。他选了六七个人,其中就有我们即将非常熟悉的李卫。半年以后,当频道需要一个人搞收视率分析的时候,他又招了王伟。李卫和王伟,包括另外几个人,每人独挡一面,使得总编室成为一个非常精干的团队。
  在谢湘林眼里,王伟不仅有两个本科学位,是大学学生会主席,还是一个专业强、悟性好、勤奋积极的人,在做收视率这块很让人放心,为总编室的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建议。除此之外,他的学习能力很强,钻劲很足。尽管他学的是电子工程和管理,但是他的理科基础很扎实,尤其在对市场的敏锐度方面,更厉害。谢湘林觉得湖南电视不缺编导记者,编导记者出生的媒体管理者有着管理素养上先天的缺陷,而王伟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是电视行业最需要的。后来谢湘林做《大当家》栏目时,便力排众议,着力提携王伟当栏目的制片人。
  后来被合并掉了的生活频道,早期却是蓬蓬勃勃、充满生机的。大家很有创新意识,风气正,很讲团队精神,做了几档前卫、时尚又受老百姓欢迎的栏目。但是,生活频道是个软品牌,不能做新闻,定位比较边缘,先天就有些不足。再加上当时的有线台和经视频道还有后来的文体频道,互相打压、恶意竞争,发展的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平台始终没有办法上升、提升,所以会让有些人感到有劲儿使不出来,免不了要失望。
  象吴澧波,他从经视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