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常媒·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册时间为2004年5月,到了2005年3月,天博宏达便从天娱传媒撤资了,它只给天娱传媒当了十个月的股东。
  王伟认为它的退出有两个原因:
  第一,理念不合。在天博宏达那儿完全是市场运作的思维方式,在娱乐频道这里,则是按行政管理的模式管理公司,两个大股东没有很好地度过磨合期。
  第二,发展战略的转变。天娱传媒逐步有了未来的发展规划,天博宏达已经不能承载天娱的发展,天博宏达也完全没有预料到“超女”后来的火爆。
  曾任天娱副总经理、影视事业部主管的董天达之前是天中文化的一员,天中撤资时他留在了天娱传媒,他亲自经历了双方的分手。
  按照他的说法,天中做事完全市场化,和湖南广电以及娱乐频道的领导想法是有距离的。“双方也都知道,有些事情是天中做不到,而有些事情是天娱做不到。”
  双方最大的理念分歧就出现在艺人管理方面。
  天中文化做艺人经纪走的是港台路线,完全市场化,所有事情都是经纪人说了算。而作为国有公司的天娱传媒的做法是,艺人管理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政策,湖南广电和娱乐频道层层把关,不能完全看市场。董天达曾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工作十多年,他对香港的做法相当熟悉。他举例说,比如有场演出要天娱传媒的艺员参加,按照天中文化的做法,只要经纪人看中演出的商业价值,就会安排艺人去,即使艺人不想去或者这个演出对艺人不适合,经纪人也会说服艺人。而按照天娱传媒的做法,会有数人把关,从艺人前途出发,而不以钱为根本,经纪人也不起决定作用。
  “所以有时候,外面会觉得天娱很牛,100万的演出都不做。”董天达说,“可以澄清的一点是,跟市场的做法不一样,我们有很多部门去把关这个事情,我们要走程序,尽量要透明、公正来避免一些闲话。”
  此外,在艺人培养机制上也有差异。旧天娱传媒的艺人是由节目产生的,而天中文化希望用香港一套,经“星探”等方式发现,再到培训和推出。这样,艺人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归宿感,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差异同样存在唱片制作上。因为盗版原因,现在做唱片很可能赔钱。如果是天中文化,它会考虑很多因素,很可能不做唱片。而站在天娱传媒的角度,就一定要做,因为“主权在我们手里,我们还有很多平台可以播出去”。
  “在香港我走路也很快。在国内呢,我不能急,有些东西一定要走程序,一定要做事透明,不能给人家怀疑。我们领导说,做事一定要方方面面考虑到,要把握好度。”董天达说,他已经越来越熟悉内地的做事方式了。
  上面的文字是我从网上下载摘录的,题目叫《超女经济的超级利益链之“黑幕”之虞》,作者叫郑伟强,发表于2006年8月29日。我觉得董天达的说法非常有趣,让我看到了湖南广电以及娱乐频道的领导管理企业时强烈的行政色彩。
  还是说一些“无趣”的事吧:实打实的300万股本金,不到一年就被花得一干二净了。
  可能很多人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玩的。
  公司成立之后,除了王伟联系做的“超级女声”活动,旧天娱传媒及其股东也没闲着,他们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在马来西亚做“星姐”选美,光这一个选秀活动就让旧天娱传媒净亏损了一百多万。
  除了超级男声、超级女声之外,天娱传媒还有一个拥有全程运营权的品牌“星姐”选美,2004年天娱传媒公司成立时,娱乐频道也一并将“星姐”品牌装进了公司。“‘超男’‘超女’还是一个电视节目的概念,‘星姐’是一个真正意义上选秀的概念。”王鹏的夫人夏青说。她同样是“星姐”选美的创始人。
  据说那一届“星姐”选美出尽了风头:一个本土的赛事,在当时由30多个华文媒体直播,参赛选手也来自世界各地,比赛还首次运用星光大道这个概念。尽管选出的星姐不如后来的超女风光,但据说都是本土的小名人。
  这种没有数据指标的说法是应该大打折扣的,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那一届“星姐”的资讯少之又少,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那一届的前三名是谁、现在都在干嘛。重要的一点是,她们似乎并没有给旧天娱传媒带来什么入账。
  回到我关心的问题上来,为什么要把星姐拉到马来西亚去做?
  这件事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我原以为旧天娱传媒找到了当地的企业做赞助,这样的话,一切将变得非常正常,甚至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
  但是,没有这样的事。
  那么,在整个项目设计中,是否预设了许多的商业开关,只要节目做出影响,那些开关便随之启动,伸出一只只捞钱的手?
  也没有。
  据说李小麟是不认可这个项目的。
  但娱乐频道与旧天娱传媒的思路,就是要让“星姐”选美走国际化的道路,那个时候湖南广电内部的竞争不是很激烈吗?走国际化的道路也许能找到一条出路。
  国际化就是在国外找个地儿把国内的节目比划一下?
  我不知道旧天娱传媒在做这种决策时是否做过最基本的财务分析,我不知道他们设计的利润点在哪里。其实,当时娱乐频道的资金也非常紧张,不过,那时旧天娱传媒的账上还有150万,那里面也包括了李小麟投的钱。
  在“星姐”项目的运作上,我跟王伟绕了半天才搞清楚其中的关系:旧天娱传媒是出资方,娱乐频道是节目制作方,负责节目播出,享受广告收益,选出来的“星姐”则签约给旧天娱传媒。
  这相当于旧天娱传媒花钱买艺人。
  在我个人看来,如果不考虑所谓的社会效益,这是一份不平等条约,旧天娱传媒承担了出资风险,其“星姐”签约收益完全不确定,娱乐频道作为播出平台无须承担制作、活动成本,却可以享有广告收益。
  也就是说,除非选举出来的“星姐”极具商业价值,否则,旧天娱传媒一开始便处在了赔本赚吆喝的地位,反观娱乐频道,却是没有风险的。
  那是“星姐”选美的第六届,前几届“星姐”选美一届不如一届,选出来的“星姐”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而星途黯淡,处在明显的下坡路状态。
  怎么会有这种游戏规则?
  难道公司的投资决策不需要经过必要的程序吗?
  对此王伟耸了耸肩,算是回答。
  王伟只能这样回答,否则,会搞得像追究谁的责任似的,反正事件就这么干了。那次活动由天博宏达派往天娱传媒的麦可主导,王伟只是协助。王伟并不认为这次活动的失败应该归咎于职业经理人麦可,它是项目决策的失败,是两大股东完全不按市场规则出牌的失败。这次失败直接导致了两大股东的分道扬镳。
  那时麦可是天娱传媒的总经理,王伟是副总经理。喜欢当甩手掌柜的王鹏把大大的权利都给了他信任的王伟,由他来制衡麦可。
  从香港来的麦可则有点水土不服,完全不能融入极具中国特色的“机关文化”之中,他基本上被驾空了,没有任何实权。奇怪的是,王伟跟麦可的关系非常好,两个人特别谈得来,是一种基于惺惺相惜的男人之间的私交,几年后王伟还承认,作为职业经理人,他很佩服麦可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王鹏对王伟的放权却不彻底,或者说放小抓大,大的投资和款项还是由他自己说了算。王伟觉得王鹏是一个很懂得用经济杠杆控制公司的人,后来这几乎成了他掌控天娱传媒的唯一手段。
  第二件事,旧天娱传媒花高价购买了一个叫《彩虹学院》的电视剧剧本。
  王伟不同意购买,第一,当时公司并没有投资电视剧的计划,也完全没有那个财力去投拍电视剧;第二,那个剧本好不好完全没有经过论证,既没有经过外聘专家的论证,也没有经过公司董事会。
  那个剧本似乎大有来头,是另外一个股东的后台老板李小麟向公司推荐的。
  “星姐”在马来西亚亏了一百多万,现在另一个股东提出这个购买电视剧剧本的计划,怎么看都像是一场交易,否则,干嘛不能驳了他的面子?
  王伟觉得两个股东已经开始同床异梦了,已经有了各打各的算盘、准备分家散伙的意思了,他甚至对相关负责人说了付钱就等于“丧权辱国”的狠话,但最后这笔数十万人民币的款项,还是付出去了,买回来一个也许永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