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君忆解密三国真实历史:千里走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恶霸开始横行天下,而忠贞合格的官员则被逐渐排挤出了管理层。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一样,汉朝的组织结构已经变得异常地脆弱。

等到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天下到处都是危机。中央政府无力招架那种混乱的局面,各个州部的刺史就趁机掌握了地方上的军政大权。十三个州部,每个州部比现在的一个省还大。刺史摇身变成州牧,各自为政,各自为战,汉朝也因此由郡县而诸侯,形成事实上的封建割据形势。

五年之后,董卓乱政,废掉了汉少帝刘辩,随后汉献帝刘协以傀儡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此时,向来有天子之尊的皇帝已经彻底失去了职场伦理上的权威性,各地的州牧和郡守则趁机由封建而战国,重演了一段乱世争霸的历史。曹操的狡诈与军事才能,也因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现代社会的商业文化,与三国时期的战争文化,其实都可以列入渔夫文化一类。现代社会之所以喜欢谈论三国故事,也与文化的相似性有关。很多读者看完《三国演义》,也忍不住跃跃欲试,恨不得穿越一千八百多年的时空,到群雄争霸的战场上去一显身手。殊不知战争之危害,远胜于洪水猛兽。因为战争造成的死亡和因为饥荒造成的吃人现象,许多人都丧失了他们的性命,甚至连首都洛阳地区也出现了大面积的人口灭绝现象。天下苍生,可怜如此,试问那些好战分子,怎么忍心舞动刀枪?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需要说明的是,三国归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与秦始皇时期相似,虽然表面上“合”在一起,其实人心还分着哩!所以,三国归晋之后仅仅十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一乱就乱到了隋唐,世道人心,直到那时才真正实现文化意义上的分久必合。
人心在迷茫中寻找
 

以管理学的眼光,中国的历史其实是一部文化史。许多人看中国传统文化,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实际的情形,却是一种动态的变化。东周的文化,跟西周的文化不一样。汉朝的文化,跟秦朝的文化不一样。唐朝的文化,跟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一样。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有很大的差异。

我以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鲘门失落的u。据说,那里是陆秀夫背着南宋末代皇帝赵昺投海自尽的地方。当元朝的马蹄从中华大地上踏过,女人被奸淫,男人被屠杀,90%的汉族人口被灭绝,知识分子被贬为臭老九,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我们以元朝为分界线,前面是唐宋,后面是明清,文化的差异是相当大的。唐宋时期,是一种仁君政治,虽然也有昏君,但很少看到暴君。明清时期的皇帝,一部分是暴君,一部分是昏君,却很少看到仁君。元朝以后,唐诗宋词永远成为了历史,虽然尚有书籍遗世,但那种热爱生活的文化,并没有传承下来。

或者,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生产甜瓜的藤蔓。被元朝一脚踩破之后,它结出来的再也不是甜瓜,而是苦瓜。人们心里所感受的,不再是生活的美好,而是人世的纷争。人们相信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一面崇尚暴力和权谋,一面满怀怨恨。

人心在迷茫中寻找,而道德就是它的答案。宋朝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认为周朝管理秩序的败坏,始于周幽王、周厉王丧失君德。汉朝管理秩序的败坏,又何尝不始于汉桓帝、汉灵帝的荒诞无道?当元朝的马蹄践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后,我们再也看不到道德的真相。从朱元璋开始,管理当局已经习惯于利用道德的外在形式来欺骗和奴役老百姓。我们对明清时期的印象,造成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会,后来“五四运动”所打倒的,就是这种可耻的伪道德。可是,真正的道德到哪里去了呢?

文化的变迁,说到底是人心的变迁。其中分分合合的奥秘,决不是进化论能够解释清楚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进化论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其实也是一种人心。当我们看着时间,它永远向前,决不后退,于是就会错觉,好象历史在不断地进步。现代人相信进化论,认为改朝换代就是历史进步的证据。殊不知,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毁灭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尤其是那种通过言传身教来传承的道德理念,一旦终结,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尽管那些书籍还在,但书籍与文化的传承毕竟是两码事。

事实上,无论文化怎样变迁,它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对道德的理解。究竟什么是道德呢?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意思是说,道德不是某种用语言文字描述的形式,而是一种用心去感悟的奥秘。也就是说,所谓道德,乃是从自省到自律的心路历程。非自省无以明道,非自律无以立德,若是没有自省和自律,我们就会受到来自别人的他律。我们所反感的,其实不是道德,而是那些他律。

问题就在这里:道德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它缺少可供操作的技术特征。如果你理解道德,你就能够过上一种属于你自己的生活,像唐宋时期的诗人一样,心甘情愿地乐在其中、苦在其中。如果你理解不道德呢,你会认为道德束缚了你的人生,你会打碎它、践踏它、抛弃它。人性因为败坏而贪婪,因为贪婪而凶残,而道德也会被看成是你的敌人。

我们唯一感到乐观的是,道德既然是心路的历程,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心路,重新找到对它的理解。人生的希望也在那里,人类的希望也在哪里。
强文化与弱文化
 

看着这座被古代城墙护卫的校园,我忽然产生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留恋。我想做那些孩子们的老师和朋友,和他们一起去解读那一段经历过天灾和人祸的历史。我要告诉他们说,爱不是占有,而是理解、尊重、呵护与分享。只有理解自己的人生,修复自己被伤害过的人格,才会有一种爱的意念充满我们的生命。

强文化与弱文化

四月是群芳争艳的时节,原本打算去徐州的,却意外地去了惠州。惠州是广东省的地级市,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文化力与惠州经济”的论坛。我是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的两位学者之一,另一位是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先生。我谈的是关于文化力的若干问题,温元凯先生谈的则是经济问题。演讲之后,我们又与几位当地的学者和企业家展开对话,做了一些讨论。其中一位企业家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经济,而不是文化。

我感到愧疚,向他致歉,因为我没有让他听懂我的话。事实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而这种表达就形成了他的文化。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而这种所谓的文化其实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态度与方法。那位企业家所表达的,是他对经济利益的崇尚,而那恰好就是他的文化,一种惟利是图的文化。

在很多企业家看来,管理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以为,这种观点是有缺陷的。决定企业运营的两大因素,一个是它的组织结构,另一个是它的组织文化。而管理学的奥秘,往往不在维系组织运营的管理技术上,而在于它的文化是否被人们所信赖。

需要说明的是,文化有真与伪的区分,也有强与弱的对比。当一个老板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他所展现的文化就是一种伪文化。在一个伪文化盛行的企业内部,必然人心涣散,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想法,他有他的打算,这样就会出现文化上的混乱状态。像这样混乱的文化,我称之为弱文化。与之相反,当一种文化越纯真,它的存在就会越鲜明,而它的文化力也就越强大。

我曾经说过,汉朝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它从秦朝那里继承过来的管理技术,而是它通过一种道德上的启蒙教育,把先秦时期那些圣人的思想,变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人们不再像秦朝那样崇尚暴力和权谋,而是用一种先修其身、而后兼济天下的人生理念,理解着自己的生活。整个国家社会,也因为这种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汉朝之所以成为一个四百多年的长寿公司,奥秘就在于这种理解和热爱生活的文化。可是到了东汉末年,因为两个道德败坏的皇帝,导致它的文化变得虚伪起来。曾经创造过“文景之治”和“明章之治”的强文化,也因此演变成了群雄争霸的弱文化。

为什么我说东汉末年的群雄争霸是一种弱文化现象呢?因为在这个公司里面,你有你的目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