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君忆解密三国真实历史:千里走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霸的弱文化。

为什么我说东汉末年的群雄争霸是一种弱文化现象呢?因为在这个公司里面,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想法,他有他的打算,形成一团混乱的状态。尽管每个人都在努力,由于目标不一致,许多力量在矛盾与冲突中被内耗掉了。群雄争霸所反映的,就是这样的内耗。内耗所造成的问题,不仅仅是效率的低下,也包括管理成本的大幅度上扬。人们再也无法热爱自己的生活,大量的财富在兵连祸结之中被消耗掉了,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极度的动乱与贫穷之中。
东汉末年的弱文化现象
 

四月二十五日,终于踏上徐州之旅。虽然已是暮春,车窗外的杜鹃花却开得那么鲜艳。更让我高兴的是,我的身边多了一位自称是“驴友”的同伴。

“驴友”名叫徐国民,是来自惠州的一位企业家,也是那天出席论坛的听众之一。听说我的旅行计划,他便自告奋勇地要求陪伴我,做我的助手。我一路上搜集的文献资料,大部分装在他的背包里。那样沉重,也真够他受的。

所谓“驴友”,大约是旅游爱好者的意思吧?但徐国民先生最关心的,并不是路上的风景,而是企业的命运。我们一路上探讨的,还是管理学的课题。他说,在他的企业里面,也出现了那种人心叵测的弱文化现象。然后,他很尊敬地相问于我:“成老师,您所说的弱文化现象,最终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

我看着他,回答说:“最终会导致一个组织的灭亡,无论是国家组织,还是企业组织。”

我不是吓唬他。以管理学的眼光来看,弱文化的混乱状态,最终会导致三种情况发生:①中层与上层之间断裂,形成军阀大战的现象;②下层与中层之间断裂,形成官逼民反的现象;③无力抵抗外来势力的打击,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首先都是因为组织文化上出现了混乱与危机,最后才造成组织结构的崩溃。

南宋文学家叶适认为,东汉的灭亡不同于其他朝代,其显著特征是:“兵民未叛而吏士大夫先叛。”其所言也,正是中层与上层之间的断裂。而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酸枣会盟。

公元189年发生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汉灵帝刘宏驾崩,汉少帝刘辩被废,汉献帝刘协以傀儡的形式登上前台,而在背后操纵国家机器的,却是大奸臣董卓。各地诸侯不肯认同汉献帝这个傀儡政府,便聚集于酸枣,结成关东联军,共同对抗祸乱朝廷的董卓。这样对抗的结果,不是董卓的屈服,而是迫使董卓做了两件事:①用毒酒杀害了关东联军心目中的合法皇帝汉少帝刘辩;②一把大火焚烧了首都洛阳,然后胁迫汉献帝刘协迁都长安。从此之后,东汉便失去它的上层,而整个中层则陷入了群雄争霸的战争局面。

也许我应该去一趟酸枣。我先后找到河南省的滑县和内黄县,最后确定历史上的酸枣故城在延津县城西南位置。据资料记载,此地因出产酸枣而得名,秦汉置酸枣县,宋朝改曰延津,也就是今天的延津县治。打电话问之于延津县地方志办公室,却说早在郦道元撰写《水经注》的时候,酸枣故城就已经荡然无存。

我只好怅然而叹,然后把目光投向酸枣故城东面的徐州。酸枣会盟之后,各地诸侯便反目成仇,互相征战。其中,袁绍先后占据了冀州、青州、并州和幽州。而曹操也不甘示弱,不仅夺取了兖州,而且以极其残酷的屠城政策,指挥大军向徐州推进。《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许多故事,便发生在那个地方。

与其说徐州是群雄争霸的战场,不如说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徐州刺史陶谦这边,是一种崇尚道德的传统文化。攻打徐州的曹操那边,是一种崇尚掠夺和占有的战争文化。而徐州的意义就在于,它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见证了两种文化的交锋,并且因此充满了历史的悲情。

从武汉乘火车去徐州,需要花费大约10个小时。徐国民先生似乎很喜欢这种“说三国,话管理”的谈话方式,我一路上是畅所欲言,而他也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候,他也会提一些刁钻的问题。言来语去之间,也因为这样碰撞而生发出许多绚丽的火花。
三国人物的名与字
 

说到三国时期的徐州,应该记住几个重要的人名,他们依次是:陶谦、曹操、孔融、刘备、吕布和张邈。

徐国民先生自称“也是一个三国迷”,竟然不知道陶谦、孔融和张邈为何许人也。其实这也难怪他,因为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他们的阅读重点在曹操、吕布这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身上,余者实在没有多少兴趣。在他们眼里,即使是后来三分天下的刘备,也不过是“一个形象苍白的人” 。

尴尬之中,徐国民先生问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三国人物的名与字。古代社会,婴儿出生三月即由长辈为之取名,至于男子弱冠、女子及笄之年又为之取字。人们自称其名,以示谦逊;称人以字,以示尊敬。而名与字之间,也往往有着意义上的关联性。例如:

陶谦,字恭祖。谦,谦恭、谦卑、谦逊的意思。恭祖,恭行祖训。这是用他的字来解释他的名。所以,我们看到他的名与字,就好象看到一篇富有文化气息的小品文,很有意思。

孔融,字文举。融,炊气上出,引申为火。在这里,融是光线明亮、柔和、而有穿透力的意思。文举,文采飞扬。名与字,有一种因果关系,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刘备,字玄德。《易经系辞》有云:“易之为书,广大悉备也。” 悉备者何?玄德也。老子云:“玄之又玄,谓之道也。” 玄德,就是道德的意思。备与玄德之间,就好象一问一答似的,饶有趣味。

关羽,字云长。意思是说,羽翼者,长于云天之上也。

张飞,字翼德。意思是说,翼之德者,在于飞也。

吕布,字奉先。布,铺开、展开的意思,引申为陈述、宣告、宣扬。用于人名,则犹言美名之流传也。奉先,敬奉祖先,犹言孝子之意义。名与字联系起来就是说,吕布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美名远扬的孝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吕布恰好以不忠不孝闻名于历史,辜负了他老爸的一番苦心。

曹操,字孟德。操,操行。德,道德。古人以德操并称,有德于内者,则操之于外。曹操的名与字,意思是说,良好的品行来自于良好的道德信念。孟是排行,说明曹操在兄弟之间排行老大。同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视道德如敝履的,恰好也是这位排行老大的曹操。

徐国民先生笑道:“三国时期,人们取名用字,似乎很喜欢用这个‘德’字啊!为什么呢?”

我回答说:“应该说,在整个汉朝人们都喜欢用‘德’字取名。三国时期,不过是汉朝的遗风罢了。即便不用‘德’字,也会用包含道德意义的文字,例如陶谦、孔融、吕布,都暗含着道德上的嘉许。您注意到了吗?”我反问徐国民先生说,“与那个时期相反,现代社会却很少有人用‘德’字取名,为什么呢?”

徐国民先生问:“为什么呢?”

我回答说:“乃风气之使然耳。”

据说,人从宋后少名“桧”——自从宋朝的秦桧以后,很少有人用“桧”字取名。人们觉得,秦桧这个人太坏了,连岳飞这样的忠臣也被他谋害,实在令人讨厌。桧树是一种常绿乔木,木质桃红而有香气,颇为珍贵,却因为秦桧而背上恶名,只好改了一个名字,叫做 “刺柏”。植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从此再也没有人愿意用“桧”字取名,惟恐别人把自己跟秦桧牵连在一起。

同样的道理,一自文革批孔后,人间至今少名“德”——自从“文化大革命” 批判孔子以来,就很少有人用“德”字取名。当孔子被打倒,孔子所鼓吹的道德观也遭到践踏。从此以后,道德就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但凡有人谈及道德,便很可能遭到人们的嘲笑。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种风气依然没有多少改变。
曹操与徐州的战争(1)
 

在关东联军的逼迫下,董卓火烧洛阳,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袁绍身为关东联军的盟主,眼看着董卓绝尘而去,却开始向自己的盟友暗下毒手。而他瞄准的第一个对手,乃是冀州牧韩馥。当年,袁绍与董卓争雄,逃往冀州,韩馥算得上袁绍的恩人。而后,董卓任命袁绍为渤海郡太守,韩馥也刚好是袁绍的顶头上司。可是,野心勃勃的袁绍早已顾不得什么恩情与职场伦理,不仅阴谋占领了冀州,还用计使韩馥自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