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后妃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史那几乎成了北周宫廷里的一块活牌位。
窦氏从小生活在周武帝的身边;对舅舅冷淡皇后的前因后果及现实情况都非常了解;她对舅舅夫妻失和的状态非常担心;劝周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
算起来;这时窦氏恐怕还只有六七岁年纪;能有如此见解;顿时语惊四座。周武帝第一个正色以对;立即接纳小甥女的进谏;从此对阿史那态度大为转变。第二个感到震惊的人就是窦氏的父亲窦毅;他郑重其事地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经过广泛而苛刻的〃比武招亲〃;数不清的公子名士都被淘汰;最终〃雀屏中选〃的东床快婿也的非常人;乃是未来的唐高祖李渊。
当窦氏与李渊夫妇和谐、生儿育女地过着平静的贵族生活的同时;长安城里却有另一个人;一直对窦氏儿时那番惊人见解念念不忘。他就是开府仪同三司、平原公长孙光长子炽。长孙炽大约要算被窦氏那番见解震惊的名人中的第三位;也是震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位——从她儿时一直到她为人之母以后;他仍然期望能够与这位不同寻常的女子结为姻亲之好。——难道说长孙炽自儿时听到这段话之后;就已经开始仰慕窦氏了?也许射雀屏不中惨被淘汰的贵胄公子名单中就有长孙炽的一席之地。建议编剧们将这题材善加发挥利用。
可惜的是长孙炽的儿女似乎与窦氏的儿女婚龄不一致;当自己做亲家的想头没了指望之后;他开始在弟弟长孙晟身上做努力;当长孙晟的女儿渐渐成长;开始显现聪明美丽的资质之后;长孙炽便不失时机地劝导长孙晟了:〃(窦氏)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婚。〃
长孙晟听了哥哥的建议非常动心;为了不致于使最佳女婿走宝;他干脆来了个倒提亲;向李家求婚。最终;这段婚事落在了窦氏的二儿子李世民身上。因此;这段联姻;长孙炽应记首功。
长孙氏的闺名是什么;这是一个挺大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而据《观世音经信笺注》中所载;长孙氏小字〃观音婢〃。(想起了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也是鲜卑后人;也是一个带着浓厚佛家意味的名字)。据说;观音东至中原之后;由男身变为女身;与两位皇后极有关系。
然而;刚定下终身大事的长孙小姐生活得并不如意。公元609年;五十八岁的一代名将长孙晟因病去世;年方八岁的小长孙氏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最初的依靠。
父亲的辞世;对于年幼的长孙氏来说是非常惨痛的经历。因为长孙晟尸骨未寒;前妻之子长孙安业就立即摆出一副新任当家人的架势;毫无顾虑地将继母和异母弟妹赶出了家门。——长孙晟似乎儿女众多;隋书所载的就有长孙行布(这个战死了)与长孙桓安;唐书又添上了长孙安业和长孙安世。长孙晟前面的婚姻状况是很难查找的了;史书只详细说明了他的最后一次正式婚姻:这被赶出家门的最后一位长孙晟夫人就是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和她一起被迫离开将军府的还有她一双年幼的儿女;未来的大唐宰相与大唐皇后。
幸好;高氏还有不俗的出身;在遭到继子的冷遇之后;她带着儿女投奔了自己的娘家。长孙氏跟随着母亲;在舅舅高士廉的身边继续度过她的闺阁岁月;直到十三岁出嫁为止。高士廉对长孙兄妹关怀备至;一手为他们操持了终身大事。甚至于正史上还记载说;长孙氏与李世民的婚姻;高士廉才是大媒。
不管是不是媒人;高士廉抚养长孙氏是不争的事实。若干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仍然记得这位舅舅对结发之妻的恩情;将自己的女儿东阳公主嫁做了高家的儿媳。
对于初识人事的长孙氏来说;被亲哥哥赶出家门、在舅舅家寄居的经历;足以令出身高贵的她饱尝与身份不相称的人世冷暖。舅舅对她再好;也难以完全平抚敏感的少女内心深处孤苦无依、血亲纷争的痛苦。这对于她的成长和性格形成、乃至她以后所扮演的皇后角色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大约在公元613年;高士廉履行了妹夫生前为女儿定下的亲事;十三岁的长孙氏出嫁了;成为十五岁的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之妻。幼失慈父的长孙氏在多年寄人篱下的岁月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面对〃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文武双全的丈夫;一千四百年后的人们;似乎仍然能够感受到她心中满溢的幸福。
然而;美满的婚姻也有不和谐的音符:长孙安业兄弟直到妹妹出嫁;也没有表示出丝毫的悔过之意;他们一点也不在乎她在夫家的颜面。婚后的长孙氏只能以舅舅的家为〃娘家〃;她每次〃归宁〃的目的地;都是高府;她由衷地对舅父多年的养育之恩和长久照顾满怀感激。妯娌们的身后都有一个娘家做坚定的支持;长孙氏真正的娘家却抛弃了她;原本掌管家族内务又非常偏爱李世民、与长孙氏又有相当渊源的窦氏;则在李世民成婚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无法帮助年幼的儿媳。在纷繁的贵族大家庭里;长孙氏谨言慎行地生活着。
就在初为人妇的长孙氏某一次归宁舅家所居永兴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异事;这事被郑重地记进了正史。
据说;高士廉有个小妾张氏;她意外地看见在长孙氏所住的屋外;出现了一匹从未见过的大马;高达二丈;鞍鞯齐备;神采飞扬。一转眼间;这匹似乎从天而降的大马却又平地消失了。张氏大吃一惊;连忙将此事告知丈夫。高士廉遂命人卜卦;得《坤》之泰卦。筮人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变而之《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象》曰:后以辅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龙;《乾》之象也。马;《坤》之象也。变而为《泰》;天地交也。繇协于《归妹》;妇人之兆也。女处尊位;履中居顺也。此女贵不可言。〃
这神乎其神的事迹;就象李世民四岁时那位倏忽来去的书生一样;似乎预示着长孙氏注定将要母仪天下。
然而无论这神迹是否属实;摆在当时的长孙氏面前的;仍然是非同寻常的家庭生活。她虽然嫁给了一个卓绝出众的丈夫;却也同时嫁给了他从未平静过的生命历程。
李世民与长孙氏这对少年夫妻的感情应该是深沉的。和长孙氏幼年丧父相仿;李世民也有早失慈母的伤痛。这伤痛直到他成为睥睨天下的帝王也没有痊愈;当着左右大臣的面仍然会失控痛哭。痛失慈母的少年李世民;一定曾经多次泪流满面;而为他拭去泪痕的都应该是小长孙氏手中的帕子。除了同病相怜的经历;李世民还与舅子长孙无忌自幼友善知己;也使人不禁联想:也许在出嫁之前;长孙氏与李世民这对未婚的小夫妻便已经开始鱼雁往来、诗书唱和。
青梅竹马的小夫妻并没有充分享受他们郎情妾意的新婚生活。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时的隋王朝已经迅速走向了终结;更因为渴望平静的长孙氏所嫁的;偏偏是一个胆略过人富于激情却又嗜好冒险、渴望建功立业的少年。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尚在新婚的李世民便应募勤王并崭露头角。李世民的军事天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长孙氏则第一次尝到了丈夫在天边出生入死、生死一线之际;做为妻子却只能枯待消息而彻夜难眠的痛楚滋味。而这;只是一个开头;在他们共度的二十三年岁月中;成为了一个不变的模式。
大业十三年;长孙氏的公公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和父亲一起来到了晋阳(今山西太原)。冒昧揣测;长孙氏应该也在随行之列。
太原只是长孙氏暂居之所;在这里;丈夫李世民带给她的冲击更大:他开始招兵买马;主动地投入了李渊开创天下的大业之中;并乐于充当先锋敢死队的角色。就在当年夏天;李渊起兵反隋;李世民成为唐军的右领大都督;统率右三路军;与大哥李建成所率的左军并肩作战;一路连克强敌;于当年十一月攻克长安。不久便建立了唐王朝。
唐朝初立;十九岁的李世民因军功被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十六岁的长孙氏随即成为秦王嫡妃;开始了她迈向皇后之位的第一步。
这时的长孙氏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不复当年的青涩。在三年婚姻与剧烈变化的时局的洗礼下;她迅速的成熟;而她与李世民的婚姻也在此时结出了果实。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十八岁的长孙氏生下了她与李世民的第一个孩子:李承乾。这也是李世民的第一个孩子;第一次为人父母的小夫妻对这个孩子格外喜爱;长孙氏对儿子的来到更是由衷欣慰。
只是;年青的秦王并没有始终守在身怀六甲、养育孩子的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