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后妃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武四年;朱元璋打听到马公夫妇葬于宿州;又派礼部尚书陶凯前去当地立庙;并亲自为马公夫妇写下了一篇祭文。
文曰:〃朕惟古者创业之君;必得贤后以为内助;共定大业。及天下已安;必追崇外家;以报其德。惟外舅、外姑实生贤女;正位中宫。朕既追封外舅为徐王;外姑为王夫人;以王无继嗣;立庙京师;岁时致祭。然稽之古典;于礼未安。又念人生其土;魂魄必游故乡;故即茔所立庙;俾有司春秋奉祀。兹择吉辰;遣礼官奉安神主于新庙;灵其昭格;尚鉴在兹。〃
〃贤后〃;这是朱元璋对妻子最真心诚意的赞誉。而马氏在明王朝建立后的所有言行;都显示着她无愧于〃贤后〃这个称号。
朱元璋生活节俭;马皇后在肃治内廷倡导俭朴方面;也与朱元璋互相配合。不但是平日自奉甚俭;遇到旱涝之年;还率举宫妃嫔蔬食;遇有战乱之年更是只吃粗粮野菜。做为皇后;她的日常服装不但毫无绣饰;质料也仅是粗丝所织;而且直穿到破旧时还不舍得更换。虽然自己如此节俭;她却命人织造被褥赐送孤寡及老年人;又让织工将剪裁所剩的原料残丝再次加工;织造成次等帛料赐给众王妃公主;警示她们当知百姓蚕桑艰难。
做为皇帝;朱元璋妃嫔众多。论起来他光是有名可查的妃嫔就有三四十人;总共为他生下了四十二名子女。对于这些分享了丈夫的女人和她们的孩子;马氏也都一一予以善待;在妃嫔面前她平等相待;在所有的儿女面前她都是一位慈母。没有象一般的妇人那样哭天抹泪地控诉〃吃了一辈子苦;男人一发达就搞狐狸精〃;她恪守了自己皇后的身份职责;对于孩子们;她不但关心宠爱;而且还格外重视他们的教育;对于朱家的亲眷;她也极其厚待;尽到了做主妇、做天下之母的义务。(再声明;请大家注意五百年前的道德标准和婚姻制度。我可不是在鼓励现在的男人出轨女人容忍;请不要给我上纲上线。)
关于马皇后教育子女的事;很多时候都有一个例子被举出来。说是朱元璋的儿子周王就藩;由于这个儿子脾性不好;马皇后对他很不放心;可是自己又不能随行管教;于是当周王来辞行时;她将自己身上的纰衣脱下交给江贵妃;派她随周王就藩;叮嘱她若是发现周王有过错;就披上皇后的衣服予以权责;周王若还不听话;江贵妃有权驰报朝廷。——只是在很多时候;这位〃周王〃被认为是朱元璋的第十五子朱植。然而朱植先为卫王后为辽王;离京就藩更要到洪武二十六年以后。而马皇后早在洪武十五年就去世了。所以按年代推算;故事中的〃周王〃应该是朱元璋的第五子周定王朱橚;他于洪武三年封吴王;十一年改封周王;十四年就藩开封;时间正好合缝。
对于自己的家族;马皇后严格要求。由于马公夫妇没有儿子;朱元璋不忍见老丈人就此绝后;不止一次曾经想要派人在民间搜寻马氏远支族人过继给马公;并继承马公的爵位。马皇后虽然终生思念父母;每当提及自己早逝的父母就要悲哀流涕;但对于丈夫的心意;她却坚决地推辞;并说:〃爵禄私外家;非法。〃不愿让大明王朝又增多一个可能会扰乱朝纲骚扰百姓的〃后族〃。有了她这样的以身作则;朱元璋的其它嫔妃家族、明王朝初期的各亲王郡王妃家族;都十分收敛。
如果仅仅是谨慎于妃嫔儿女与家族治理;只不过是尽到了一个皇家主妇的职司;还不足以被公认为〃贤后〃。
真正能显示马皇后贤德的;还在于她对待臣民的态度。
马皇后自奉节俭;对臣属却非常优遇。按制度百官早朝后由皇家供给饮食;马皇后亲自品尝官员的食物;觉得滋味一般;便特地向朱元璋进言道:〃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官员的伙食从此大大改善。有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归来;告诉马皇后已有太学生数千之众。马皇后道:〃太学人才济济固然是好事;但是太学生就读其间;只有本人能得到微薄的生活费;他们的妻子儿女靠什么养赡呢?〃她就此设置了〃红仓制度〃;用以供养太学生的家眷。这一制度自马皇后手创以后;一直延续到明后期。马皇后此举不仅惠及读书人;而且推进了明朝的教育水准;实在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灿烂的一笔。
洪武二年(公元1368)年七月二十八日;元顺帝率后妃太子惶惶逃离大都(北京);奔往上都(今内蒙多伦县)。八月初二;徐达率部进入大都;终结了元王朝九十八年的统治历史。得胜而归的将领们带回了大量珠宝进献皇帝皇后。马皇后却对朱元璋说:〃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宝欤。〃朱元璋立即明白了妻子的话外之音;回答说:〃我知道了;皇后你的意思是得贤才方为得宝。〃马皇后立即向朱元璋行礼道:〃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又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朱元璋对妻子适时的进谏虚心以纳;并感叹道:〃真是至理之言!〃命人记入史册。
论起来;朱元璋恐怕是中国所有皇帝中最俭朴最勤政的一位。据记载;在修建南京明皇宫时;他下令取消所有的华丽装饰;宫室墙壁上仅有少许彩绘;而且内容都非常正面:后妃宫室绘耕织图;太子宫室绘朱元璋开国事迹图;而他本人起居的宫室墙上更是连彩绘都没有;全是历代治国箴言。除此之外他还是唯一一个把御花园改成〃御菜园〃的皇帝。洪武朝的明皇宫内连假山花木都没有;更别提造什么庭园。所有的院落空地里都栽上了菜;宫中菜蔬自给自足;朱元璋本人更是以蔬食为主;酒肉甚少。理政倦怠时时他便在菜地里徜徉;欣赏众人热火朝天的种菜景象。这番风光似乎比小桥流水更能使他恢复精力。
做为雇农加绿林出身的皇帝;朱元璋也按自己心目中的田园风光为农村制订了细致的规律并要求百姓们严格遵守。在他的打造下;所有的乡村都要选派有声望的老人每月宣讲道德规范;每到农忙季节;人们还必须在乡中老人的监督下黎明即起忙碌农活;若有偷懒生事的;不但自己要糟(不好好干活的;甚至会被流放边疆);就连乡老都不能避免责任。朱元璋同情百姓;厌恶凌虐百姓及偷懒不劳而获者的情绪;在这道诏书中一览无遗。
诏曰:〃天下大定;礼仪风俗不可不正。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乡党论齿;相见揖拜;毋违礼。婚姻毋论财。丧事称家有无;毋惑阴阳拘忌;停柩暴露。流民复业者各就丁力耕种;毋以旧田为限。僧道斋醮杂男女;恣饮食;有司严治之。闽、粤豪家毋阉人子为火者;犯者抵罪。〃
早在登基之前;朱元璋还亲自带着长子朱标在农家住了好几天;要求自己的继承人体味民生疾苦;稼穑艰难。洪武三年天下大旱;朱元璋不但第一时间下旨免了灾区税赋;还带着所有的皇子在六月南京的烈日下爆晒;用这种中国民间最朴实也最自虐的方式求雨。这一晒就是五天;当大雨倾盆而落时;举国上下都认为是皇帝的诚心感动了上天。
朱元璋并不仅仅是要求百姓勤于耕织;他也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自登基以后他事必躬亲;而且还严格遵守着自己制订的〃百姓黎明即起〃的时间表;除非病得不能起来;他都在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早朝;无论寒暑秋冬都雷打不动。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面对这样一个〃以身作则〃的皇帝;臣民们也只得将制度遵循不渝。
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讨生活时;无论受到怎样的待遇;都坚持要把自己接到的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不能不让人怀疑;除了忠心之外;他或者还有一种完美主义强迫症状。也正是这样的性格特点;不但促成了他成就大业;也清清楚楚地表现在了他的治国方面:水必要至清;人必须克己。他自己是这么办的;也要求别人这么办;而且不许违反。
然而如大家所知;一样米养百样人;世界上的事情一但到了极端的地步;即使出于好意;麻烦也就要大了。
朱元璋出身赤寒;因此对底层小民百姓感情很深;对官吏士绅文人却似乎有一种本能的厌恶。为了避免百姓遭殃更为了巩固政权;他对官吏采取了严格的管治;对农民却颇为慈和。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他大力支持〃民告官〃;官吏若到乡间骚扰被百姓抓住控告并有据可查的话;他绝对是一面倒地支持;非但重处被抓官吏;还要重奖告官的乡民。他还编制了《明大诰》;专用酷刑重处官吏。只是此法实在残虐;动辄为几十两银子就将官吏剥皮楦草;或者并未贪污虐民也照样连坐;甚至砍头凌迟。因此《明大诰》及相关法令在朱元璋死后就被立即废止了。——事实上;百姓们虽然痛恨官吏欺压;恐怕也没有几个人真愿意为几句闲话几两银子就把他们处死;何况吏员们多是百姓邻舍出身;祖辈相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