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后妃列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里逃生的上官婉儿更得李显和韦皇后的信任。她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这个降生以来就没有丝毫依靠的女人;终于凭借自己的绝顶聪明;从一介奴婢起家;不但掌握了国家权柄;还为自己的家族洗脱了罪名。上官仪父子在被杀四十余年后;靠这个女子的力量得到了少有的哀荣: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婉儿的母亲郑氏则被封为沛国夫人。
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婉儿重新兴建了上官家族的府邸。
而中国后妃史上闻所未闻的事情也就在此时发生了。在上官婉儿的要求下;中宗李显答应了她的要求;任由自己的这位宠妃出居宫外私宅。婉儿每天出入皇宫私邸;就象上下班一样自如。李显若要见自己的这位妃子;还得时常领着左右侍从上她家去报到。这个头一开就刹不住;后宫嫔妃纷纷学样;李显纠缠不过也就听之任之了。
郑氏苦熬多年之后;终于等到了上官家重振局面的一天。了却夙愿的第二年;郑氏病逝;追谥为义节夫人。
郑氏死得早了一点;没能看全她当初那个天秤奇梦变为现实的场面。
上官婉儿素有才名;在沉湎于权力财富的同时;她也钟情于诗篇雅趣;还运用自己的影响使中宗扩昭文馆广招学士;并时时与朝士诗咏唱和。在这方面;中宗明显力有不逮。于是婉儿便主动请缨;担任中宗、韦后、安乐公主等人的〃枪手〃;不但数首并做还词藻绚丽;往往传唱一时。
就在郑氏去世的第二年;即景龙三年(公元709)正月;中宗带着韦后和婉儿赴昆明池游宴;中宗兴头上作诗一首;命百官各和一首。韦皇后便向中宗提议;以金爵为赏;由上官婉儿当场品评诸人所作;先出魁首;既示后宫之才;又使众人日后做诗不敢不尽心。
中宗大喜;当即让上官婉儿登上彩楼评诗。一时间;诗作如雪片般纷纷从上官婉儿的手中飘落楼下人群中。百官一面灰溜溜地收起自己的大作;一面等待最后的结果。最后;只剩沈佺期和宋之问的诗稿尚未发落了。
沈宋二人一向齐名;众人都很好奇最终会是谁胜出。
又过了良久;沈佺期的诗也落在了引颈而待的众人面前。上官婉儿评点道:两诗功力相仿;但沈诗结句气势已竭;而宋诗仍然不减;因此宋之问胜出。众人都对此评断心服口服。
婉儿既能秤量天下才子;隐然已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她的诗赋虽传世不多;但至今都被认为既有其祖父的工整对仗;又善用华丽辞藻;不但是当时文人模仿的典范;对于整个律诗体裁都有相当影响。
能够走出皇宫的婉儿行动更加自如;她开始象诸公主那样公然卖官;与此同时她的情人也越来越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小她六岁的著名诗人崔湜。
说到崔湜;倒也算是一个脸厚心黑的角色。崔家是一个显赫的门第;崔湜生得非常俊美又极有才名;很讨人喜欢。然而这个外表风度翩翩的男人却是一个毫无廉耻的笑面虎。少年时他曾经依附过张易之;后来做了五大臣之一敬晖的亲信;却暗中向武三思通风报讯;又自荐成为上官婉儿的新一任情夫;并最后将自己的旧主人推向死路。
上官婉儿对崔湜十分宠爱;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让他官升兵部侍郎;又升至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之一。崔湜除了风流浪荡之外并没有别的本事;理政多有过失;但每次弹劾都在上官婉儿的搭救下得保平安。
然而这段风流韵事却很快走到了尽头。而关于其中的原因;一直有两种说法。
一种原因是因为太平公主。据说太平公主也看上了崔湜并引诱成功。这导致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从此势不两立;则天朝建立的深厚关系也破裂了。
还有一种说法;崔湜其实是在李显死后才成为太平公主男宠的。而且还是被上官婉儿推荐去的。因为婉儿发觉了李显暴死的内幕;希望以此换得太平公主在李家很可能发生的变故中保障自己的安全。
无论哪一种说法;结束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上官婉儿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
埋下覆灭炸药的人正是韦皇后。自李重俊死后;韦氏一直不肯让中宗册立最后一个庶子李重茂为太子;她一面要求中宗将安乐公主立为〃皇太女〃;一面大造〃祥瑞〃;为自己日后继续操纵天下做谋划。
韦氏声称自己的衣箱内冒出色祥云;还让李显画图诏示群臣并为此大赦天下;加赐百官母妻封号。又让太史迦叶志忠作《桑条歌》十二篇;声称:〃昔高祖未受命时;天下歌《桃李子》;太宗未受命时;天下歌《秦王破阵乐》;高宗未受命时;天下歌《侧堂堂》;天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武媚娘》。伏惟应天皇帝未受命时;天下歌《英王石州》;顺天皇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桑条韦也》。〃补阙赵延禧也做《桑条》进献;李显竟大喜;赐迦叶志忠府第一所、彩帛七百段;提拔赵延禧为谏议大夫。
韦氏的企图是如此明显;令多数大臣和皇族都不能接受。太平公主更不能容忍韦后的野心竟敢超过自己。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因此将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调查李重俊政变事件的时候;韦后便指使党羽诬告太平和李旦;说他们是李重俊的后台。李显大惊失色;几乎就要信以为真;总算御史中丞萧至忠拼命劝阻;优柔寡断的李显才没有下这个杀弟杀妹的决心。
这件事成为韦家班和李家皇族彻底撕破脸的转折。只是由于李显的偏袒;韦家班仍然占据上风。太平公主和李旦父子只能忍气吞声。
韦皇后越发得意;安乐公主也更加紧了谋取〃皇太女〃之位的步伐。为了进一步讨好母亲;她竟不惜让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武延秀去做韦皇后的情夫。
中宗李显对自己身边发生的这些都茫茫然无所知;无论是在安乐拿来的空白诏书上盖章;还是韦后要求提拔自己的情夫党羽;他都从来没有对她们起过丝毫疑心。这个软弱可怜的老好人对妻子女儿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流放房州的时刻;仍然想着那个怀抱中奄奄一息的女婴;仍然记着自己当年对韦氏许下的誓言。
史书上虽然没有正面评价过李显的仪容;只有明崇俨曾经说过一句〃英王状貌类太宗〃。但是他的亲人在这方面的记载就很多了。他的母亲武则天〃美容止;赐号媚〃;二哥李贤〃容止端雅〃;儿子李重润〃风神俊朗〃;女儿安乐〃光敏动天下〃。从点滴间不难看出;李显也应该是一个俊美儒雅的男子。可是他面对朝政和家务如此无能的表现;却实在只能使人想起《太平宫词》中郭冬临的德性。
对于这样一个听教听话的傀儡;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应该是非常满意的;也不可能会有立刻改变现状的强烈想法。
然而事情却在景龙四年(公元710)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这年四月;定州人郎岌向李显上书;指出韦后有谋反之意。对于这封上书;中宗拒绝相信;反而听从韦后的意见将郎岌处死。
谁知世上不怕死的大有人在。五月十七日;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再次上书;不但指出皇后与安乐公主危害国家;还说她们与武延秀、宗楚客、马秦客、杨均等人通奸。李显大惊;立即召见燕钦融;结果被燕钦融说得目瞪口呆。韦后闻讯立即赶来;竟当着李显的面命人将燕钦融活活摔死在殿前。李显被韦后的举动惊呆了;对她的态度也迅速发生了转变。
韦后与安乐怕李显真起了疑心;在与宰相宗楚客商议后;干脆决定一不做二不休除掉李显。
六月二日这天;毒药放在了李显食用的面饼里。五十四岁的李显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在了神龙殿里。韦后秘不发丧;找来了上官婉儿草拟遗诏。在这道诏书里;婉儿写下了立温王重茂为太子;韦太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等内容。
六月七日;李重茂即帝位。无论婉儿是否了解李显暴毙的内情;至少她还是拟定了一道合情合理的诏书;并明确地将皇位归在了李显之子的名份上。
然而心里有鬼的韦氏并不会按照婉儿所拟的诏书办事。她一面临朝称制封赏李氏皇族;一面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诸营统管的要害职务;统统换成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担任。韦太后之心;已是路人皆知。
不甘待毙的太平公主遂暗中与早有计划的李旦第三子李隆基通谋;于六月二十日晚突袭后宫。
韦太后和她的族人们都正在睡梦中;根本没有想到会发生军事政变。初掌兵权的韦氏族人根本还未得军心;很快就被杀掉。惊慌失措的韦氏却不知族人先被诛杀的消息;仍然抱着希望赤脚奔向飞骑营——呼风唤雨整整七年的韦氏就此葬身乱兵刀枪之下。
紧接着;武延秀和安乐公主的府邸也被重兵包围。在拼命抵抗之后;被追兵斩首。韦家班全军覆没。
就在韦氏和安乐公主被诛的同时;李隆基亲信刘幽求的军队也包围了上官婉儿的住处。
婉儿对于这个时刻早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