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 作者: 张耀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艺儿,后边有人给他撑 腰,原是有恃无恐,但是老蒋一泡尿撒下去,他的炮就不响了,预告要做四篇, 只出了一篇即戛然中止,这是近三两年中看报的人都还记得的事情。他始终 打着北大、蔡导民、胡适之的旗号,在文化文物上做特务的工作,近来的杰作
148 I良園货劣:
1 ―政学两界人和事
是与朱家骅、王世杰勾结了,给蒋记盗运北京文物往美国,去年为郭沫若、马 衡等人所举发,通电布告朱、王、傅三名为战犯,那时他已逃往台湾,投靠陈诚 去了。因为陈诚是他的至亲,所以他做了台大校长,特别有力量,那边的学生 与知识分子很吃他的许多的亏,那是可以预期想得到的。自海南岛与舟山相 继解放,台湾一隅岌岌可危,匪帮大小头目已见动摇,各思逃窜自找生路,据 说傅某也在设法离台,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消息,傅是一个胆小敏感的人,他 的急想逃命正是很好的证据,足见树例猢狲散之迫在眉睫了。②
半年之后,周作人得知傅斯年在台湾因病去世,又在《傅斯年》一文中写道: “傅大胖子最初以黄(侃)门弟子的资格参加《新青年》运动,博得胡博士的信赖, 虽然有陈独秀怀疑他是来做侦探的,也阻挡他不住,终于由此起家,钻进国民 党里去。其实那时谁也不晓得他是假的,鲁迅同他不曾见过;但在《新潮》时代 颇为看重他。《时事新报》其时还在反对新文化运动。由沈泊尘画过两张小漫 画,第一张画出一个侉相的傅斯年从屋里扔出孔子牌位来,第二张则正捧着一 个木牌走进去,上书易卜生夫子之神位,鲁迅看了大不以为然,以后对于《学灯》 也就一直很有意见。〔他反对研究系及其流派,大概别是一部分理由。广^
为了证明傅斯年确实是一名“伪君子”,周作人进一步检举说:毛子水在 德国时与傅斯年住在一起,经常听到他痛骂秋水轩一派的文章,有一天在傅 的枕头下面看到一本为他所痛骂的《秋水轩尺牍》,觉得有些意外,“便替他宣 传了一番”。
1960年12月10日,周作人经曹聚仁介绍开始为香港《新晚报》写作回忆性 短文,也就是后来结集出版的《知堂回想录》。其中关于傅斯年又有新的说法: 〃《新潮》的主干是傅斯年,罗家伦只是副手,才力也较差,……陈独秀虽自己 在编《新青年》;却不自信有这样的法力,在那时候曾经问过我,‘他们可不是 派来做细作的么? ’我虽然教过他们这一班,但实在不知底细,只好成人之美 说些好话,说他们既然有意学好,想是可靠的吧。结果仲甫的怀疑到底是不错 的,他们并不是做细作,却实在是投机。‘五四’以后罗家伦在学生会办事也颇
周作人对傅斯年的全盘否定| 157
出力,及至得到学校的重视,资送出洋,便得到高飞的机会了。”④
关于同一件事,周作人此前在1945年的《红楼内外》中另有介绍:“学生中 间所办的新刊物则有《新潮》,是响应《新青年》的文学革命运动而起来的,由 国文系傅某英文系罗某主持其事。傅本是黄季刚派的重要学生,这时来了一 个两直角的转变,陈独秀当时便很有点怀疑,是不是那方面的第五纵队呢。 ……这中间的事只是得诸传闻,大概由于胡博士的保驾,学校对于傅罗的计 划加以赞可,为之垫款印刷发行,前后一共出了三期。”⑤
同一件事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15年间竟然由“得诸传闻”的“胡博士的保 驾”,变而为“蔡孑民、胡适之都是主张与人为善”,再变而为周作人自己的“成人 之美说些好话”。周作人“反复颠倒无所不可”的刀笔手段,于此即可见一斑。
二、《新青年》时代的傅斯年
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他的先祖是清代开国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 士、兵部尚书,傅氏家族因此成为聊城望族。傅斯年的祖父少负才名,博通经 文及诗文书画,年仅17岁便被选为拔贡,却终生不肯参加廷试换取一官半职。 傅斯年的父亲傅旭安,中举之后不肯人仕做官,甘心以教书为业,不幸在傅斯 年9岁时英年早逝。
父亲去世后,傅斯年得到父亲的得意弟子侯雪舫的资助,于1909年考入天 津府立中学堂,1913年考人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到了 1918年 1月,正式改版为同人刊物的《新青年》4卷1号,专门为青年学生设立“读者论 坛”,第一次刊登的是傅斯年的《文学革新申义》和罗家伦的《青年学生》。
《文学革新申义》是对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 论》的正面响应。傅斯年在文章中写道:“中国文学之革新,酝酿已十余年。去 冬胡适之先生草具其旨,揭于《新青年》,而陈独秀先生和之。时会所演,从风 者多矣。……欲求新说之推行’自必于旧者之不合时宜处,重申详绎,方可奏 功。然则破坏一端,尚未完全过去。此篇所说,原无宏旨,不过反复言之;期于
150
I ―政学两界人和事
共喻而已。”
按照胡适的回忆,傅斯年的这篇文章是经他编辑校阅后公开发表的;傅斯 年是“最能了解当时新思潮新文化运动的人”,同时也是胡适在北大中国哲学系 从事“思想造反”的“保驾人”:“那时候;孟真在学校里已经是一个力量。那些学 生们就请他去听听我的课;看看是不是应该赶走。他听了几天以后,就告诉同学 们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⑥ 另据罗家伦回忆,自己与傅斯年走到一起,与胡适的提携直接相关:“我 和孟真是191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认识的。他经过三年标准很高的北大预科的 训练以后,升人文科本科,所以他的中国学问的基础很好,而且浏览英文的能 力很强。这是一件研究中国学问的人不容易兼有的条件。我是从上海直接考 进文科本科的学生,当时读的是外国文学,和他的中国文学虽然隔系,可是我 们两个在学问方面都有贪多务得的坏习惯,所以常常彼此越系选科,弄到同 班的功课很多,就在哲学系方面,也同过三样功课的班。我们开始有较深的了 解,却在胡适之先生家里。那时我们常去,先则客客气气的请教受益,后来竟 成为讨论争辩肆言无忌的地方。适之先生甚惊异孟真中国学问之博与精,和 他一接受以科学方法整理旧学以后的创获之多与深。适之先生常是很谦虚地 说,他初进北大做教授的时候,常常提心吊胆,加倍用功,因为他发现许多学 生的学问比他强。”⑦
傅斯年对于《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的参与是全方位的。关于最为重要也最 具可操作性的白话文写作,他先后发表过《文言合一草议》、《怎样做白话文》、 《甶话文与心理的改革》等多篇文章加以鼓吹,从而赢得胡适的充分肯定:“直到 《新潮》之后,傅斯年先生在他的《怎样做白话文》里,才提出两条最重要的修正 案。……近年白话文学的倾向是一面大胆的欧化;一面又大胆的方言化,就使白 话文更丰富了。傅先生指出的两个方向,可以说是都开始实现了。”⑧
关于文字改革,傅斯年针对前辈学者吴稚晖“汉字决不能改用拼音文字” 的极端观点,在《汉语改用拼音文字初步谈》一文中以同样极端的态度声援陈 独秀、胡适、钱玄同说:“①汉字应当用拼音文字替代否?答:绝对的应当。②汉
周作人对傅斯年的全盘否定| 151
字能用拼音文字表达否?答:绝对的可能。……我决不主张径拼罗马字母作为 我们拼音文字的字母,因为罗马字母不够汉语用的。我更不主张仅仅拼音,我 主张必须造全不含混的拼音字母。”他的这篇文章,后来被钱玄同称赞为“‘汉 字革命军’的第一篇檄文”。⑨
关于传统戏曲,傅斯年既不像北大同学张厚载那样坚决捍卫,也不像老 师辈的钱玄同、刘半农、鲁迅、周作人那样全盘否定,而是相对理性地表态说: “我们固不能说,凡是遗传的都要不得;但是与其说历史的产品,所以可贵,毋 宁说历史的产品,所以要改造。”⑩
傅斯年对于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在北大学生中领衔创办了 《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新潮》。在《新潮》创刊号中刊登有三份社告,《社告一》 明确宣布愿投稿者应该注意的如下事项:①须与本志有精神上之同情;主张 可不必与社论一致。②文词须用明显之文言,或国语,其古典主义之骈文与散 文,概不登载。③句读须用西式。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