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揭秘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赚多了、事业做大了,张玉良腰杆子更硬了,2005年集团销售额突破百亿元,那年江湖上也就万科、合生、顺驰几家敢放出这个销售数字。业界的一方豪雄啊。

楼忠福从小到大都是个敢想敢做的主,1960年代,全国人都忙着灵魂深处闹革命,十几岁的楼忠福瞧上了同村的一个美女,和人相好了,女方家里嫌楼家成份不好,强烈反对,楼忠福大打一架,硬是把媳妇娶进了门,其为人性格胆大、强硬可想而知。武功门派也是外家功一派,硬桥硬马。


练功口诀多的是,一会“手是两扇门”,一会“双刀就看走”,一会“内外兼修”,一会“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各门各派各有法门,万子都是响亮的,功夫都是苦练的,想当大侠都得花苦功,下狠力,耐心磨练,吸取百家之长,方能融会贯通,自成路数,最终无招胜有招,一览众山小,飞花摘叶,老子天下第一。
商海也一样,房地产行业更要求你把握好资金链、控制好销售进度、了解好市场需求、弄明白政策导向、调整好设计规划、联络好上上下下的感情……
练功苦,成名难,江湖风光,台下修行啊,大家努力。
孙宏斌的起飞之年
当其他大腕正在为宏观调控、冷清的市道焦头烂额之时,孙宏斌已经做逐渐寻找到了起飞的感觉。
1994年,单独创业的孙宏斌一开始就以敢放权著称,工资水平也高,很快吸引了一批敬业认真的人才。虽然还是一个没有什么知名度的小企业,但是顺驰员工的工资之高,已经在天津房地产圈里小范围地传播开来。传说这个小小代理公司的经理竟然每月拿着大号牛皮信封领工资,在1995年的时候月薪上万,当然着实让同行艳羡。
1995年初,顺驰和联想、中科合作开发了第一个项目——香榭里。由于没有经验,这个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小项目并没有怎么赢利,对市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1997年顺驰开始开发“顺驰名都”,是顺驰第一次开发的成片项目,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这一年,顺驰和天津一家有实力的国营公司华厦取得合作。华厦公司是天津房管局的下属企业,曾经是天津房地产开发的20强企业。通过合作,顺驰成功介入到著名华苑居住区的两个分区,开发日华里和久华里。这是一次真正的双赢,最后股东双方的投资回报率是200%。
孙宏斌的第一桶金迅速积累完毕。

也许是因为有了贵人的相助,也许是经历过一次磨难的老孙能力更加超凡,从1994年创业到1997年完成第一桶金的积累,老孙只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
更加需要关注的是,这三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控之中的三年,是全国房地产市场在海南泡沫破裂后,谈房色变的三年,在这种背景下,老孙的成功之快,着实让人感叹。


张力和李思廉联手打造的富力地产,在1997年在广州市场上稳扎稳打,已经颇有一定的声望了。1995年,富力地产开发的中山八路富力广场是公司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它不但奠定了富力地产在广州的地位,还创造了地产开发史上最快征地、建设、销售纪录。
到了1997年,富力集团又开发了东风西板块的另一新项目富力环市西苑。
整个公司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朱孟依朱老板是地产大腕中最具前瞻性的,还记得在1990年,朱孟依就已经取得香港永久居住证吗?这并不只是朱孟依寻求提升生活品质的一次户籍迁移,这里面蕴涵了长远的企业发展谋略。合生创展此时正处在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的筹备阶段,朱老板7年前的户籍决策,为此次上市减少了阻力。
 由于房地产业属于国家调控的行业,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对房地产企业上市的把关非常严,私营房地产企业在内地上市难度很大。在1992年朱孟依就在香港成立合生公司,这便为以后在香港上市作好了准备。要知道在当时,许多人在对上市认识还比较模糊,当许多企业还没意识到金融平台对房地产企业的重要性时,合生的先机意识表现得快了好几年。
 在巨大的调控压力下,行业中人多是苦苦度日,没有人预料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进入黄金一般的腾飞阶段,而朱孟依提前几年布置下的资本谋略即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黄怒波在1997年开始创作出自己事业上的一个高峰,不过不是房地产,也不是诗歌了,哈。1997年,应安徽黟县县长之邀,黄怒波投资几百万元对宏村进行危旧房改造。之后,他开始营销宏村。等到2003年,宏村接待60万人参观,门票收入3000多万元。
 此前,1995年,黄怒波已经创立中坤集团。在地产大鳄云集的北京,中坤集团开始并不起眼,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一开始的中坤一粒小沙子而已。也正是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一开始的人微言轻、难有大作为,才促成了黄怒波的目光望到了北京以外、望到了宏村。


最近外出一次;更新慢了;呵呵;大家勿怪啊。
业内最牛的公司多年来一直是万科,近两年碧桂园势头更猛。对比一下这两家企业,很是有趣。

最近一时期,因为拿地操作问题,碧桂园遭受到各界质疑;但另一方面有人士认为碧桂园的模式还是有相当的独到之处的。
2007年底,万科集团战略与投资管理部针对碧桂园作出了《碧桂园高速发展之谜》的专题报告。
还记得当年万科方面针对顺驰现象专门作的报告吗?就是那份报告,建议万科注意防止公司人员流失到顺驰去。实战结果证明,曾出任顺驰总裁的汪浩就是在万科有过工作经验的,但万科人员加盟顺驰的并不多,这说明万科的防止人员流失还是起到了效果,最终顺驰的一大主要失败原因就是管理团队没有跟上。由此可以看出万科此类专题报告是相当具有杀伤力的。

通过对万科和碧桂园进行对比后,万科方面总结的结果是:碧桂园近几年的年收入增速与万科相近,但净利润提升比万科高;碧桂园的资产周转率持续上升;万科的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而碧桂园的经营性现金流为正。碧桂园的公司资质非常出色。

万科方面通过分析发现,碧桂园具有八大特点。
一、碧桂园已经形成了一套清晰有效的业务战略:避开了主流市场和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低价买入大片有发展潜力的土地,依靠多元化的物业提升了住宅价值,依靠控制全价值链实现低成本快速开发销售,进而快速回款持续发展。
 碧桂园主要开发低密度住宅,在项目中通过建设五星级酒店、学校、社区环境等直接提升了住宅产品的价值。
 碧桂园具有高度垂直的一体化管理,碧桂园目前覆盖了房地产开发的所有环节,包括项目定位、设计、建筑、装修、部分建材、营销和物业管理等,攫取价值链上每一环的利润,并借此实现低成本和快速度开发。上下游相关公司的设置有助于合法避税,成本内部化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碧桂园的市场定位也非常独特,避开一二线城市主流客户群的争夺,主要针对大城市郊区和三、四线城市的主要客户群。
 碧桂园的开发速度非常惊人。在项目选址和土地收购阶段就开始进行规划研究初步设计,设计师和工程师一起考虑营销中心对产品的构成、项目地点、前景的建议,并相应的完善计划。一般项目概念设计一天就可完成,多数项目可以在拿到土地使用权后几天内开工。获得土地使用权证后,立即进行50%以上土地面积的开发,从拿地到预售平均7个月,从预售到结算约8到10个月。
 最关键的是,碧桂园的产品价格较低,以价低换取快速周转。
二、碧桂园在土地判断、快速开发、成本控制、政府关系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
 碧桂园主要通过“住宅楼盘未动,社区配套先行”的方式,主动配合市政建设,甚至直接通过捐款来建立良好的社会、政府关系。
 先做住宅可以让开发商早点进入销售,获得资金。要知道绝大多数开发商都是先做住宅,社区配套最后凑合的。现实中,有多少小区就是因为开发商最后的绿化、教育等配套没做到位,而引发争议重重啊。能先做社区配套的开发商真是不多。
三、碧桂园创始人的善举很多,捐款已经数亿。
四、碧桂园通过设置多层离案公司,在组织架构上有效地实现了业务区隔,并便于未来的资本运作。
五、公司高层管理团队以杨国强家族为核心和有相关政府及专业背景的职业经理人为主。
六、碧桂园员工以物业管理和设计施工人员为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