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日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北漂08
离开的时候不免喝酒,喝酒的时候不免一塌糊涂。

  6月27日晚,学校欢送晚会。四年的时间出乎意料的快。一年一次送老生晚会,我们很快从台上坐到台下,喊的比谁都响,因为在那一刻主角是我们。晚会一半的时候,感觉有人拉我。出来知道lost要提前离开学校去北京。送他上车,拥抱,然后看载着他的车一路狂驰。程晓华是唯一提前离开的一个。当然有许多同学春节前一走就再没回来。全班46人,回学校参加毕业典礼的仅仅只有30人左右。不过就算能来的都来,也不再有46人。tt已经不在人世。当天晚上买了些纸在学校外面的路口烧。一起烧掉的还有一件毛衣。因为和tt同寝的同学说晚上梦到tt,她跟她说天气有些凉了。

  第二日是学校的毕业典礼,照例是领导讲话,然后我们被宣布为”国家栋梁之才“。然而找工作依旧极其困难,可见我们并不“栋梁”。领导还很识趣,知道大家并不喜欢他讲话,这一次没有长篇大论。然后我们穿学士服。平生第一次,不少同学左右不得其法。教授们过来帮着穿。当教授从我后面把学生服披上的时候,我说:“嗯,有一点‘黑袍’加身的感觉”。穿戴整体齐,教授将帽穗从一边拨到另一边,我们经过这最后的仪式修成正果。

  中午,同学20多人一起进了酒馆。毕业前的实习让我们提前品尝了离别的滋味。为了毕业回到学校,为了离开重聚,所以更有一些滋味在里面。于是开怀畅饮,男生一杯杯白酒下去,话就多了。那是我们说的最多的一次,也是让听者最感动的一次。为了生离死别,为了遇到的苦难,为了初次感受到的社会,为了重聚,为了大家的前程似锦,频频干杯。小y醉了,把委屈都说给大家,然后开始哭。接着大家都醉了。我们伏在桌子上哭。喝得淋漓,哭淂酣畅。后来也不知道如何回的学校,如何躺倒床上,反正一觉醒来已经是6月29日的中午了。

  到学院领取了毕业证和学位证。晚上看了一夜的世界杯足球转播。当窗外亮起来了,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屋子在墙上留下一道橙色的亮光,7月1日是我离开学校的日子。记得也是这样的一个清澈的早晨,在北行的列车上醒来看到辽阔的东北。

  这一上午我把宿舍的钥匙交出去的时候,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疼痛.宿舍仿佛一座古老的宫殿,我走出宫殿的门, 然后门关上,又有一段日子我永远也回不去了。这天下午,送完了两位同学,然后就是我们被匆匆的被送走。和同学们告别,火车慢慢开动,那一刻我真想大哭一场。并不是为其他,只是这一走在大学曾经真真实实的四年,变成了一场梦一样遥不可及。

  火车慢慢地开向北京,我望着窗外这一片给我惊奇,给我友情,给我希望的东北大地,它是那么的可亲!读大三的那年,搜狐网的编辑约一篇毕业的稿子,我采访了几个师兄学姐,写了一篇。其文如下:

  就这样毕业了

  2000年,八个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师大,住进了这个寝室,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四年了,四年听起来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可是过起来真是一转眼的事情。来的时候的兴奋和新鲜,一段时间后的厌烦和沮丧,再后来的枯燥和麻木,去年的冬天的忙碌和担心都历历在目。到现在剩下两个月的时间,离愁别绪像柳园(冬师校园)的草一样疯长。

  开始的开始我们一起去吃饭庆祝相识,结束的结束是我们背着背包走向自己的天涯。就这样毕业了。割舍不下的太多,四年来,我们的脚印和时光叮叮当当的散落在师大的每个角落。一个小小的寝室堆满了我们黄金般的生活情节。四年来我们日日夜夜在师大里呆着,我们呆在这的时间太长了,脚下生长出了根,离别竟叫人这样生痛!

  人一生会有无数的相遇和别离,有些可以忘记,有些可以怀念,有时候我们笑着,有时候我们哭着,有些别离我们期待着再见,有些别离却再无相逢。

  不能不想起的曾经

  我只是在想:当我们最终离开了,是谁唱一路呜咽的歌,是谁听见过往的流年?是谁还记着我们曾经的故事?是谁来叙说我们从不能重逢的日子?

  在去教室或图书馆或食堂的路上见到认识的同学总是提起第一次我们是在哪儿见面的,我们刚来时的学校是怎样的破旧,现在的新生就是多么的幸福。我们就发现我们老了,四年来我们把黄金般的青春撒在师大,师大给我们的也很多。我们仿佛与师大成了一体。我们感叹过师大,也没有少骂过它落后和破旧,到离开它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不管以前的还是现在的校园都真的很美,以前却从来没有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以前我生活在其中,现在我却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它。看着它时总是想起曾经的故事:

  刚来的第一天我们就排了兄弟,刚刚当上大哥的老大就要树立个大哥的样子,拉我们一起出去吃了第一顿饭。老大是吉林人,自豪要我们尝尝东北菜。我夹了块裹包肉咬了口边吐了出来:怎么这里面放了那么多氨水呢?!

  第一次去食堂去吃饭看到破旧的房子,脏兮兮的地板,奇怪的做菜方式(胡萝卜、土豆、茄子、白菜、肉之类的一顿乱炒)就回来买方便面泡着吃。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习惯了,生白菜沾着酱也一样吃得很香。

  2001年的时候学校改用了公用餐具的,在那之前老同学都知道我们是用饭盆的,东北又称之为盔子,每个人在上大学的第一天会伴着开水壶发给你,一共是两个盔子一个勺子还有白色的饭袋(装盔子和勺子的)。大学中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没有这几样吃饭的家伙,所以大家都是随身携带的,无论走到那里,窗台上都可以看见饭盒的。曾经有外校的人说,你们学校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平时总拎个饭盆,真是对吃太重视了,不愧为“东北吃饭大学”。

  大学的生活是从军训开始的,白天就在太阳下训练,不过东北的太阳特别和蔼可亲。晚上就去拉歌,不知道为什么那时总是有那么多的激情,嗓子喊哑还是卖命的喊,为了把对方的声音压过。不象我们现在听到某某人出国了,某某人上研了,某某人找到了一个肥得流油的工作,某某人被遣返到偏远的家乡。一切都以平静的口气诉说,一切都不能引发一点激动。大四的最后几个月是一潭死水。

  第一次去打水脚下滑,跌到了把暖水瓶扔了很远刚刚的打的一壶热水撒了一个师姐一脚,还没有爬起来就连连道歉,那位师姐烫得哎呀直喊却说没什么。刚刚站起来,看见两位师哥将近十几个暖水瓶用拖布杆串成一串,浩浩荡荡的开进水房,享受众人惊羡的目光。

  刚来的时候刚跟老六打招呼他总是爱理不理的,以为他不爱说话,没想到后来他是我们寝室最能说的一个,问他为什么那时不爱说话,他们我听不懂大家在说什么。老六来自甘肃。有一天老六一个人跑回寝室躺在床上就吃错药了时的傻笑,我们以为他得了什么病劝他去医院看医生,半天他才说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她还没有男朋友。

  每当吃饭的时候食堂是师大人最多的地方,旭日广场在这个季节也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台的晚会夜夜放歌。以前不是感到嘈杂就是莫名的兴奋,现在却觉得这些都离自己很远很远,我们心中有一个寂静得有些可怕的校园。

  那美丽可爱的女孩是隔壁班的班花,每个早晨微笑的走过窗前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如果说以前我们还有些缘分,那以后我们就是一闪而过的两列火车,那一刻我们陌生。

  大四的最后几个月,我们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寝室的四位兄弟上了研究生,三位去做人民教师去了,一个到政府去做公仆的公仆。去向定了呆在学校的唯一理由就是就是等待不 得不说再见的那一天,然后我们就散了宴席,背起自己的背包,不再搀扶我们自己走自己的路。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考虑我们的行李该如何处置了。每个周日学校的跳蚤市场都很繁华。好多毕业的同学把自己的书都卖给了学弟学妹们,女生们还把自己的一些穿上有些幼稚的衣服也卖了。来买东西的不仅仅有学生还有学校的职工附近的居民。这些东西很便宜。与繁华不同的是毕业生的心境。

  这些日子,夜里很难入睡,大家常常爬起来坐在阳台看星星,感叹着命运。老二的学习最好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