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素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

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

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

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帝曰:幽明何如?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

寒暑之异也。帝曰:分至何如?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

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

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

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

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

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

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

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

谓也。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

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

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

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

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

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

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

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

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

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岐伯曰:

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帝曰:请言其制。岐伯曰:君一臣二,制

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

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

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

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

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

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

气令调,则其道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

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

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

也?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

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

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

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

反也。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

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

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

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帝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

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

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帝曰:

善。

卷二十三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未能解,解

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侯王。愿得受树天之

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教

疑于二皇。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

可以为宝。

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帝曰:子不闻《阴阳传》乎?曰:不知。曰:

夫三阳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阴阳。雷公曰:三阳莫当,请闻其解。

帝曰: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外无期,

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上下,以书别。雷公曰:臣治疏愈,说意而已。帝曰:

三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石辟砺,九窍皆塞,阳气滂溢,

干嗌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澼。此谓三阳直心,坐不得起,卧者便

身全,三阳之病。且以知天下,何以别阴阳,应四时,合之五行。

雷公曰:阳言不别,阴言不理,请起受解,以为至道。帝曰:子若受传,不

知合至道以惑师教,语子至道之要。病伤五藏,筋骨以消,子言不明不别,是世

主学尽矣。肾且绝,惋惋日暮,从容不出,人事不殷。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

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藏六府,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

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

怨。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

安足以明之。

帝曰:子别试通五藏之过,六府之所不和,针石之败,毒药所宜,汤液滋味,

具言其状,悉言以对,请问不知。雷公曰: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当

投毒药刺灸砭石汤液,或已或不已,愿闻其解。帝曰:公何年之长而问之少,余

真问以自谬也。吾问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对,何也?夫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

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容得之。若夫三藏土木水参居,此

童子之所知,问之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此

何藏之发也?脉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复问所以三藏者,以知其比类也。

帝曰: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府,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藏。

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菀热,五藏消烁,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

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

是肾气之逆也。一人之气,病在一藏也。若言三藏俱行,不在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四支解堕,喘咳血泄,而愚诊之,以为伤肺,切脉浮大

而紧,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轻,此何物也?帝曰:子所

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冲于天。夫圣人之治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