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偶之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玩偶之家》


内容提要

《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是3幕话剧。女主人公娜拉美貌善

良,丈夫海尔茂原是个律师,新年以后就要当合资股份银行经理。海尔茂爱妻子,亲昵

地叫她“小鸟儿”,“小松鼠”。他们有3个孩子,一家人表面上过着欢乐和舒适的日

子。

娜拉的女友林丹太太来访,她们八九年没有见面,娜拉把自己隐瞒丈夫干的一件大

事告诉了女友:娜拉结婚后一年,海尔茂当时地位低,收入少,为了多挣钱,他拼命工

作以至害了重病。医生私下对娜拉说只有让他到南方去疗养,否则有生命危险。娜拉为

了给丈夫治病,又不想让重病缠身的父亲增加烦恼,在百般无奈之下,瞒着丈夫,伪造

了父亲的签名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全家到意大利去。海尔茂病愈后,全

家回到挪威。娜拉为了还清债务,除了节省家用,还找零活干,默默地分担家庭责任。

海尔茂到银行上任前,因为不满柯洛克斯泰而解雇了他。他求娜拉劝海尔茂把他留

在银行,娜拉认为自己难以做到,他为此怀恨在心,把娜拉伪造父亲签下瞒着丈夫向他

借钱一事写信告诉了海尔茂。娜拉本以为,丈夫爱她,说过“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

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之类的话,现在一定会不假思索地挺身出来,

独揽罪责。可是这一“奇迹”没有出现。海尔茂知道真相后大发雷霆,训斥娜拉下贱无

耻,是个罪人,撒谎的人,毁了他前途的人。甚至对娜拉要寻死也不表同情,反而指责

她装腔作势。后来债主自动退回借据,海尔茂知道自己没有风险,才又恢复往常对娜拉

的温存。娜拉由此认清了丈夫自私、虚伪、渺小和怯懦的市侩本质,认识到自己在家中

8年来没有一天做过同海尔茂平等的人,只不过是一个泥娃娃,一个玩偶。她觉醒了,

再也“不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也不相信过去崇拜的偶像——宗教、法律、家庭和伦理

道德。她说:“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确的。”

她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为了学做一个真正的人,娜拉毅然走出

这个“玩偶之家”,全剧在从楼下传来砰的一声关大门的声音中结束。



作品赏析

易卜生曾对一个给他写传记的作者路德维希·帕萨尔格说:“我所创作的一切,即

使不是我亲自体验的,也是与我经历过的一切极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玩偶

之家》不是随意虚构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易卜生有个名叫芳拉·基勒的朋友。她

爱好文学,重感情,初期婚姻生活十分美满。她丈夫基勒得了肺结核,医生劝劳拉让她

丈夫去南部欧洲疗养,否则病情不但会加重,且有性命危险。劳拉瞒了丈夫向友人借了

一笔钱,为了推迟债期又伪造了保人签字,丈夫病治好后,知道真相,大发雷霆,谴责

劳拉的所作所为败坏了他的名誉,毁了他的前途。劳拉一片深情却得到如此报应,她受

不了这无情的打击,精神失常。基勒同她离了婚,一度被亲友们羡慕的家庭就此完结,

易卜生根据劳拉这个原型,用深刻尖锐的批判精神和高度的艺术技巧塑造了娜拉这个形

象。她不仅仅是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而且是升华了的艺术形象。她善良却很

坚强,不甘心从属于他人,要做一个同男子平等的人。她认清了丈夫真面目后并没有发

疯,而是冲出牢笼去寻求自由。

《玩偶之家》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和家庭关系上的假象,揭

露了在“幸福”、“美满”等表面现象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本质,并提出了妇

女解放这样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它是一篇抨击资产阶级男权中心思想的控诉书,是一

篇妇女解放的宣言书。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通过层层剥笋的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展示

人物性格。第一幕开始时,娜拉给观众的印象是个美丽、活泼、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

她对女友林丹太太谈到她为拯救丈夫而自我牺牲的往事,使观众立即感到娜拉是个善良

而坚强的女性,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随着同海尔

茂、柯洛克斯泰的谈话,娜拉的性格和思想层层揭示出来,一个头脑清醒、渴望独立自

由、愿为真理而奋斗的高尚的女性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观众面前。

剧中的次要人物林丹太太同娜拉一样高尚。她自食其力,富有牺牲精神。为了维护

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的生活,她嫁给了一个有钱但她不喜欢的男人。丈夫死后,她

开小铺,办小学,为母亲养老送终,抚养几个弟弟自立,最后剩下她孤单一人仍在为寻

找工作到处奔波。易卜生笔下的这两位妇女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

显示出易卜生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揭露和批判了社会上的丑恶现实,把改造丑恶现实的希望

寄托在具有反叛精神的少数人身上。娜拉出走就是反叛。他在作品中提出了问题,但是

没有指出正确的斗争道路。从他所处的阶级地位和生活的社会环境来看,他找不到也不

可能找到答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

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因为,“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

的经济统治的简单的后果,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鲁迅也曾指出:“在

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娜拉要真正取得独立光凭一点反叛精神是不行的。只

有首先在经济上取得独立,才能争取独立的人格。不管怎么说,易卜生不愧为一位具有

世界影响的戏剧大师。恩格斯给保·恩斯特的信里说:“易卜生的戏剧不管有怎样的缺

点,却反映了一个即使是中小资产阶级的但比起德国的来却有天渊之别的世界;在这个

世界里,人们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的和独立的精神,即使在外国人看来往往有些奇

怪。”

 (执笔石琴娥)



前言

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

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

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

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

有进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

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

知,并学习文艺写作。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

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

作。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这段经

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二十七年

(1863-91)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现实主义

的散文剧即话剧。这些散文剧大都以习见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通常被称为

“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

(1881)和《人民公敌》(188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

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

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

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

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