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昔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子乃委质智伯,不为报雠;今即为智伯报

雠,何也?’让答曰:‘臣昔事范、中行,范、中行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

智伯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在君礼之而已,亦何谓无人焉?”

贞观十二年,太宗幸蒲州,因诏曰:“隋故鹰击郎将尧君素,往在大业,受

任河东,固守忠义,克终臣节。虽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疾风劲草,实表岁

寒之心。爰践兹境,追怀往事,宜锡宠命,以申劝奖。可追赠蒲州刺史,仍访其

子孙以闻。”

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中书侍郎岑文本曰:“梁、陈名臣,有谁可称?复有子

弟堪招引否?”文本奏言:“隋师入陈,百司奔散,莫有留者,惟尚书仆射袁宪

独在其主之傍。王世充将受隋禅,群僚表请劝进,宪子国子司业承家,讬疾独不

署名。此之父子,足称忠烈。承家弟承序,今为建昌令。清贞雅操,实继先风。”

由是召拜晋王友,兼令侍读,寻授弘文馆学士。

贞观十五年,诏曰:“朕听朝之暇,观前史,每览前贤佐时,忠臣徇国,何

尝不想见其人,废书钦叹!至於近代以来,年岁非远,然其胤绪,或当见存,纵

未能显加旌表,无容弃之遐裔。其周、隋二代名臣及忠节子孙,有贞观已来犯罪

配流者,宜令所司具录奏闻。”於是多从矜宥。

贞观十九年,太宗攻辽东安市城,高丽人众皆死战,诏令耨萨延寿、惠真等

降,众止其城下以招之,城中坚守不动。每见帝幡旗,必乘城鼓譟。帝怒甚,

诏江夏王道宗筑土山,以攻其城,竟不能克。太宗将旋师,嘉安市城主坚守臣节,

赐绢三百匹,以劝励事君者。

卷五 孝友第十五(凡五章)

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

泣。及居丧,尤甚柴毁。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洎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

虞世南,初仕隋,历起居舍人,宇文化及杀逆之际,其兄世基时为内史侍郎,

将被诛,世南抱持号泣,请以身代死,化及竟不纳。世南自此哀毁骨立者数载,

时人称重焉。

韩王元嘉,贞观初,为潞州刺史。时年十五,在州闻太妃有疾,便涕泣不食,

及至京师发丧,哀毁过礼。太宗嘉其至性,屡慰勉之。元嘉闺门修整,有类寒素

士大夫,与其弟鲁哀王灵夔甚相友爱,兄弟集见,如布衣之礼。其修身洁已,内

外如一,当代诸王莫能及者。

霍王元轨,武德中,初封为吴王,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属高祖崩,去职,

毁瘠过礼。自后常衣布服,示有终身之戚。太宗尝问侍臣曰:“朕子弟孰贤?”

侍中魏徵对曰:“臣愚暗,不尽知其能,惟吴王数与臣言,臣未尝不自失。”太

宗曰:“卿以为前代谁比?”徵曰:“经学文雅,亦汉之间、平,至如孝行,乃

古之曾、闵也。”由是宠遇弥厚,因令妻征女焉。

贞观中,有突厥史行昌直玄武门,食而舍肉,人问其故,曰:“归以奉母。”

太宗闻而叹曰:“仁孝之性,岂隔华夷?”赐尚乘马一疋,诏令给其母肉料。

卷五 公平第十六(凡八章)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宫及齐府

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

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

无私於物。昔诸葛孔明,小国之相,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况我

今理大国乎?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於上,而上恩未被於下,今

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

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言

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

贞观元年,有上封事者,请秦府旧兵并授以武职,追入宿卫。太宗谓曰:

“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於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

‘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

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

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

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於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

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

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

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於

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

死。

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於死。

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

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

不敢亏法。”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

大信於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

而寘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曰:“朕法有所失,

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

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炀帝无道,枉见诛

夷,何尝不想见此人,废书钦叹!又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

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

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

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朕今每慕前代帝王之善者,卿等亦可慕

宰相之贤者,若如是,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玄龄对曰:“臣闻理国要道,

在於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

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太宗曰:“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

也?”

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六年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於长公主。魏

徵奏言:“昔汉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岂得同於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阳

王。’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

於公主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

下思之。”太宗称善。乃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

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妻,曲

蒙礼敬,情义深重,每将有言,必俟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

隔?故韩非谓之说难,东方朔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耳而利於行,有国有

家者深所要急,纳之则世治,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因请

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狱,诏令百官议之,多言亮当诛,惟殿中少监李道裕

奏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竟杀之。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

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

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今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抽擢

驱使。而议者多称‘彼者皆宰臣亲故’,但公等至公,行事勿避此言,便为形迹。

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雠’,而为举得其真贤故也。但能举用得才,虽是

子弟及有雠嫌,不得不举。”

贞观十一年,时屡有阉宦充外使,妄有奏,事发,太宗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