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魂的归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类对于蝉素来有好感,尤其注意它的呜声,所以希腊古诗人咏蝉的很多,中国旧诗以蝉为题材的更多,而且有许多关于蝉的有趣的传说和故事。但是对于蝉的生活一向不大清楚,并且有些可笑的误解。差不多中外都是如此。直到近年法布耳等人耐心作了多年实地精密的观察,才能弄清楚它们生活的真相。

一只蝉从幼虫一直到爬到树上来叫,先后至少要经过七八年之久,有的甚至要相隔十余年。雌蝉的卵是产在树干上的,它们孵化后会从树上落到树根下,然后掘上向地底下钻去,有时要深入土中十余尺,遇到有树根的适宜地方便停住,以树根的汁液为营养。这样一直要在土中生活七八年(有一种蝉的幼蛹要在土中隐居十六年),幼虫才生长成熟,然后本能的在一个雨夜掘松了泥土往上爬,爬到树干上休息一下,开始褪壳,从裂开的壳背上就爬出了一只完整的新蝉。那只空壳,就是中国药材铺里所卖的蝉蜕。新蝉继续爬上树梢,不久就开始试它蕴蓄了七八年之久的新声了

 夜雨剪春韭

有人注释杜甫的这句名句:“夜雨剪春韭”,认为不是用剪刀到后园里去剪韭菜,而是在下锅炒的时候,将它们剪齐。这真是上海人所说的缠夹二先生的胡缠。韭菜是种一次可以继续采用多次的。因此不便像青菜萝卜一样连根拔起来。又因为太多,不能像葱一样的随手摘几根,所以不用剪刀去剪,便要用小刀去割。江西人的儿歌,就有“剃头刀儿割韭菜,寅时割丁卯时有”之句,形容韭菜愈割长得愈快;陆佃的《坤雅·说韭》,也说韭菜用剪,并且不宜在日中剪,引古谚“触露不搯葵,日中不剪韭”作证。此外,《齐民要术》所载种韭的方法,也一再提到用剪。可见杜老的“夜雨剪春韭”,是深懂园艺生活而又有季节感的写实名句;不能用灶下婢或伙头的观点去曲解它也。

香港的韭菜非常好,又肥又长,韭黄更好。但是香港人平日家常似乎不大吃非菜,只有吃狗肉的时候才一定要用茼蒿韭菜。平时是连韭菜炒蛋、韭菜豆腐煮烧肉也少吃的。这可便宜了北方人,韭菜包饺子烙饼,非菜煮豆腐、炒肉丝、炒螺一肉。最妙的是炒豆腐,用于锅将豆腐烘得黄黄的,然后弄碎了炒韭菜,干香开胃,实在是一味价廉物美的家常好菜。北方人还懂得腌韭菜,将肥大的韭菜整把的塞在坛子里用盐去腌,不久就可以拿出来切了生吃,别有风味。香港的韭菜又多又便宜,既然本地人不常吃,倒落得让北方人大快朵颐了。

杜甫所说的春韭,其实就是韭黄。北方气候与南方不同,不能像香港这样几乎随时可以买得到韭黄,仅在春天韭菜发芽时才有的。这是真正的韭黄,不是用人工遮掩着阳光烘焙出来的,所以滋味非常甜美,价钱也特别贵。北方人新正吃春卷,最讲究的便要用肉丝炒韭黄作馅。北方的韭黄短茁肥嫩,没有香港的韭黄那么长,是园蔬中的珍品。《山家清供》载,六朝的周颙,清贫寡欲,终年常蔬食。文惠太子问他蔬食何味最胜?他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可说是对于韭菜最有理解也最有风趣的评价。

古人对于春韭久已尊重。《诗经·豳风》:四之日献羔祭韭。《礼记》也说,庶人春荐韭,配以“卵”,大有用鸡蛋炒韭黄祭祖宗之意。至于《本草》里所载的韭菜医药功用,更是连篇累牍的数不清。

韭菜一名懒人菜,因为只要种一次,就可以割了又长,长了又割

 后海湾的鹭鸶

后海湾一名深湾,是深圳河入海的出口,在新界元朗西北面。因为地点空旷冷僻,是香港唯一可以见到大批各种水鸟的地方。从鹭鸶、鹤鹤以至鹈鹕,都有机会可以见到。尤其在冬季,因为许多水鸟都喜欢从北方到香港来过冬,所以能够见得到的更多。

香港最容易见到的是大白鹭和塘鹭,鹭鸶是喜欢缩头缩颈的,它们飞起来也是如此,喜欢缩着颈子,但是同时却将双脚伸直到后面。这是它们的特点,所以一望就知道。这是鹳鹤与鹭鸶最容易辨别的地方。因为鹳鹤和野鹤飞起来,则喜欢伸长了颈子,同时却将双脚挂在身下。中国旧时画家画空中飞着的仙鹤,往往将它们的双脚姿势画成像鹭鸶一样,这是观察不真之故。我们对于鹳鹤不大看重,但是外国人则对它们发生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儿童,因为民间传说,所有的孩子都是由鹳鹤衔了从壁炉烟囱里送来的。

后海湾一带,容易见到鹭鸶等水鸟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喜欢在水里觅食。元朗屏山乡一带的水田很多,因此,它们都聚集在这一带了。它们的主要食料是小鱼,但是也吃田螺、田鸡、老鼠,甚至蛇。鹭鸶的嘴很坚硬有力,一条蛇被它一啄就是两截。

鹭鸶是有群居习惯的。它们虽是水鸟,结巢却在大树顶上,而且喜欢大家结伴处在一起,井在固定的地方。每年在北上避暑或南下避寒之后再回到香港时,一定仍到原来的地方去结巢,这习惯颇与燕子相似。新界的沙头角、锦田、屏山乡以及大屿山,都有这种所谓鹭鸶巢,但规模最大的一处,则是在林村谷土名叫“坑下坡”的一座树林内。

鹭鸶等水鸟的身上,有一种油质的腺,它们时常用嘴抹了来涂在羽毛上,所以能入水不濡。鹭鸶捕鱼很有趣,它们不似鱼郎或是翡翠那样,在飞行中突然扑的一声飞入水中衔出一条鱼来。它们乃是在浅水中缓缓的步行,躬背缩颈,那模样极似一个身披蓑衣的涉水老渔翁,见了鱼就一口啄去,百无一失。更有一种则凝然站在水中不动,等候鱼儿游过脚下就捉。中国旧时的寓言上称它们为信天翁,其实这该是另一种海鸟的名称

 青草池塘处处蛙

香港虽然在春末夏初多雨,可是缺少小池塘,除了到新界郊外以外,不容易听到蛙声。因此,如要欣赏铺满浮萍的绿色小池里的阁阁蛙声的诗境,只有到江南去寻求了。但香港另有一种青蛙,它们不喜欢入水,却喜欢上树,普通称为树蛙。

树蛙全身黄褐色,背上有一个暗黑色斜十字形的花纹。它们的趾尖有很大的吸盘,所以能爬树,而且能坐在树叶上面不致滑下来。

树蛙像变色螨蝎一样,有很惊人的变色能力。它们能适应环境,将黄褐色的身体变成灰暗的树干或是泥土的颜色。若是有阳光,它们又能随着藏身的树叶变成明亮的绿色。生物学家研究树蛙变色的过程,认为是它们吸收了光线以后在皮肤上所起的反射作用,因为若是失去视觉,它们的变色能力也消失了。这种情形颇与鲤鱼差不多。因为一条青灰色的大鲤鱼,若是失去视觉,立刻就变成黑色的了。

树蛙在香港很多,从山顶直至筲湾都有。只是因了它善于变色,所以不容易被人发觉。据说大学堂的生物学教授,有一次捉了几只树蛙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逃走了一只,这位教授同学生在实验室里找了好久找不到。后来才发现它停在当眼的墙上,已经将身上的颜色变得同灰黄的旧石灰墙差不多,因此一时找不到。

树蛙仅有两寸多长,雌的比雄的略大。目前正是它们的产卵时节。它们的卵也像普通的青蛙一样,外面是有一层胶质黏液的。可是它们并非产在水里,而是产在俯临山涧的小树枝上。蛙卵孵化出来以后,它们本能地会从枝上向下面跳,跳入水中变成蝌蚪。

除了树蛙以外,香港还有十几种青蛙,但是都没有树蛙这么多。有一种被称为铲足虾蟆的蝌蚪,小而黑,在二月初就在山涧里游泳了。它们不像普通的蝌蚪,嘴上生着一根细长的吸管。不用直接浮上水面,只要将吸管伸上来,就可以吸取浮在水面上的微生物了,那样子颇像是潜水艇的瞭望镜。另有一种黑而大的蝌蚪,也孵化得很早。它们长大了就是普通的所谓田鸡。目前我们在郊外稻田里听到阁阁叫的,便是它们了

 三月的野花

在三月的香港看花,当然最好看的是杜鹃。但除了杜鹃以外,香港这一个月可欣赏的野花,可正多着。因为从三月到五月,正是香港的各种野花竟秀的季节,从山上几丈高的大树,以至山坡上的杂草堆里,都能出其不意的钻出奇异可爱的花朵来。

香港有很多种兰花,已经由植物学家著录的共有七十五种,它们都是野生的。中国向来称赞兰为王者之香,因为它们生于幽谷。因此在香港要欣赏野生的兰花,你得到比较阴湿的山边,大树根下,岩石底下,以及瀑布山涧的旁边,更好的是平日人迹少到的悬崖峭壁去寻找。中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