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魂的归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屈大均有咏西江两岸的木棉诗云:

西江最是木棉多,夹岸珊蝴千万柯;

又似烛龙衔十日,照人天半玉颜酡。

木棉花尚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它开在树上的时候花瓣向上,花托花蕊比花瓣重,因此从树上落下的时候,在空中仍保持原状,这时六出的花瓣却成了螺旋桨,一路旋转而下,然后啪的一声堕到地上。春日偷闲,站在树旁欣赏大红的落花从半空旋转而下,实在也是浮生一件乐事。木棉花可以入药,能消肿炎,因此落下来的花,即刻就有人拾去了

 一月的野花

香港的自然是美丽的,尤其是花木之盛,有许多参天的大树,你决料不到它们是会开花的,可是季节一到,它们忽然会开出满树的大花来。这种情形就是在路边的大树上也可以见得到,因此香港的鲜花,几乎四时不断。

香港花开得最茂盛的季节,是每年的二三月至四五月,而最冷落的却是目前——阳历一月。这因为香港的气候,往往在农历过年的时候最冷,这时候多数是阳历的二月中旬前后,但这也正是农历立春节的时候,因此在立春之前的阳历一月份,在欣赏花木上便成为最寂寞的一个月了。

可是,正如诗人雪莱在《西风歌》中所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月份内开的花虽然很少,但是自然却正使它们忙碌的做着准备工作,多数花木的蓓蕾都开始披着毛茸的外衣钻了出来,就是老榕树也脱下了旧衣,因此一过了农历新年交了春,多数花木都揉着眼睛笑起来了,这时首先迎接新年的是最著名的吊钟,接着是五色灿烂的杜鹃,醉靥的桃花,英雄的木棉……

目前,在这最冷落的季节,我们在野外山边上所能见到的野花,只有一种矮小的紫罗兰。这是香港最常见的野生紫罗兰,繁殖得很普遍,差不多在香港和新界的一般山边上都可以见得到。它们生得很矮小,叶子是尖圆的,花色淡紫,花瓣的底下有几条深紫的纹路。它们从一月份开始开花,可以一直维持到四月;不过花色越开越淡,有时简直是白色的了。

还有一种野生的单瓣白玫瑰,外国人称它们为“狗玫瑰”,在新界很多,香港山上则比较少见。它们是从二月起开始开花,但在一月份内有时也可以偶然见到几朵早开的花。它们是纯白的,没有香味,花朵很大,有时直径可以大至四英寸。

香港有一种野生的黄菊花,多数生在近山涧的山坡上,褐黄色的圆形花心很大,看来几乎像是小型的向日葵。它们从秋天开始开花,能维持很久,因此你若是现在到山上去散步,偶然还有机会可以见到这种傲霜的隔年残菊

 香港的哺乳类动物

香港岛本身,由于与九龙大陆隔绝,又因了很早以来就有人居住,面积又不大,因此岛上能够容身的大型哺乳动物很少。除了偶尔从对面海——九龙来的一只老虎以外,岛上最大的野生哺乳动物,乃是那种比家犬略大的吠鹿。这东西一名南中国鹿,本地人则称它们为黄麂,它们在九龙新界比在岛上更多。此外就是野猪,在岛上也曾经发现过。岛上曾经有过猎得老虎的记录,但这毫无疑问必然是从九龙游水过来的,这与大屿山曾发现虎踪的理由一般。这种猫科的大动物,每年冬天在新界时有出现,但它们也不是生活在本地,而是从更远的中国内地,福建江西的山岭地带走来的。它们是所谓南中国虎,固然不同于北方的东北虎,但也与更南的印度虎有一点小小的区别。香港岛上从不曾见过豹,但在新界曾有人猎过一头,剥了皮留下一张照片,那是一九三一年十二月的事。

其他的食肉类,在香港岛上被人发现过的,有南中国种的狐,南中国种的花斑野猫,它们介于果子狸与豹之间,以及多种狸猫,属于南中国种的水獭、准以及能吃蟹的鼬。

严格说来,香港岛上所发现的哺乳动物实在不多,经过正式记录的更少。但因了岛上所见到的动物,往往与对海大陆的动物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妨假定,凡是在新界大陆能见到的哺乳类动物,在香港岛上一定也有机会可以见到。这就包括很多种的蝙蝠,以及很多种的啮齿科动物,尤其是松鼠和家鼠。又因了新界在地域上是广东省的一部,于是凡是南中国可以见到的哺乳动物,如箭猪和南中国兔,在这里也有机会可以见到。那个形状奇怪的有鳞食蚁兽,被本地人称为穿山甲的,在新界以及香港岛上皆曾出现过。

新界虽有猴子林,但那实在不是野生的。早期到过香港的动物学家,都说曾在岛上见过野生的猴类,说它们是属于印度的恒河猴,但现在久已在岛上绝迹了,据说在港外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可能还有这种野猴存在

 香港的野马骝

外江人呼马骝为猴。据说一百多年以前,香港岛和附近的各小岛上,本有野马骝甚多。十九世纪中叶,到香港来游历的欧洲旅行家,尚有关于这情形的记载。一八六六年,著名的动物学家斯温荷氏曾记载,在香港内的许多小岛上,都可以发现猴类的踪迹。后来他在一八七○年将捕得的香港野生马骝加以研究,说它们是石猴,拟了一种科学上的类名,并加以解释道:

此种石猴可以在香港附近多数的小岛上发现。它们颇似印度种的恒河猴,尾巴特别短。剖腹晒干了的猴干,时常挂在香港和广州药材店的天花板下,猴骨也被当作药料来出售……

斯温荷氏还给这种野马骝拟定了一个新的学名。说是不仅香港一带有,它们分布的区域颇广,从印度以至中国长江以南都有。

香港一带有野生的马骝,我们从旧时的《新安县志》上也可以得到佐证。新安即今日的宝安,当时的香港岛是属于新安县官富司管辖的。《县志》云:

猴乃猕猿之属,能谐人性,穴处山谷中,千百为群。邑之伶订山、担竿山等处,所产最繁,俗呼马骝。

担竿、伶仃虽在今日香港界外,但据香港大学博物学教授香乐思的记载,直至最近,这些岛上仍有野生的猴类存在。至于在今日的香港岛上,则深水湾、大潭水塘,以至山顶的南面,仍偶然可以发现猴群。不过没有人捉来研究过,因此,不知道它们是否是当年斯温荷等人所见的那些野生石猴的后裔,还是被人豢养而逃逸的其他种类的驯猴。

新界沙田的猴子林,一名马骝山,是香港名胜之一。从前那一带的树林内猴子很多,而且很驯熟,如果有游客在树下拿出食物来,它们会成群从树上跳下来乞食,并不怕人。香港沦陷时期,林木给日本人砍光了,猴群四散,直到近年,在石梨背水塘附近,又形成一个新的猴子林了。

不过,从前马骝山的马骝,乃是经人豢养过放在那里的,并不是香港原有的野马驷。它们栖身在马骝山的历史并不很久。本地人传说是一位住在新界的姓陈的航海客放在那里的;外国人则说是在第一次欧战期间逃聚在那里的

 新蝉第一声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这是大诗人白居易闻新蝉诗中的两句。他这首诗大约是在北方什么地方写的,因为诗题是“六月初三夜闻蝉”,一定那地方气候比较冷,所以六月始闻新蝉。但在香港,则一到四月初,你就可以听到蝉声了。

前几天天气比较暖,我已经听过窗外树上第一声的新蝉,那声音断断续续的,叫了几声就停住了,好像很生怯。这几天天气又转冷,便不再听见它叫了。遥想它一定在枝上竭力抑捺自己的兴奋,静候这寒流的尾潮一过,从此就可以放怀唱个痛快了。

蝉声一来,就表示夏天已到,香港叫得最早的蝉,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称为“知了”的那种大蝉,而是一种黑色的小蝉,翅上有两点黄色的斑点。它的叫声也不像普通的蝉那样,而是“滋——滋”。声音叫得非常响亮。这种小蝉,中国旧时称为螓,又名螗绸。有青色的,香港更有一种红色的,它们的鸣声都与那种褐黑色的大蝉不同。

雌蝉不会叫,所有会叫的蝉都是雄的。因此古希腊诗人萨拉朱斯曾有两句非常幽默的《咏蝉》小诗:

蝉的生活多么幸福呀,因为它们有不会开口的太太。

据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耳说,雌蝉不仅不会叫,它们似乎连听觉也没有。因为他曾在有蝉的树下放了一枪,它们似乎一点不受惊扰。

人类对于蝉素来有好感,尤其注意它的呜声,所以希腊古诗人咏蝉的很多,中国旧诗以蝉为题材的更多,而且有许多关于蝉的有趣的传说和故事。但是对于蝉的生活一向不大清楚,并且有些可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