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绍棠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铁石心肠,一顿唾骂,闭门不纳,她只得仍回丈夫这里来。然而,她对丈夫和

孩子已经没有一丝情爱,每日满脸寒霜,寻事闹气,动辄不吃不喝,啼哭日以继夜。

郁寒窗怕见她的面。更不敢近她的身。于是,身心颓废,借酒浇愁,吟诗解忧。

不久,三小姐悒郁身亡。郁寒窗更加意气消沉,心如死灰。

想不到中年偶遇秋二姑,风尘中得一知心人。

秋二姑本名秋月,是个过门七天就死了丈夫的小寡妇儿,人长得像一枝花,可

又满身都是刺儿。有个财主秧子,是个吃着碗里盯着锅里的色鬼,早对她垂涎三尺,

被她打掉了两颗门牙,还不死心,仍旧追前赶后,嬉皮笑脸,村边河岸,抬手动脚。

寡妇门前是非多,她被逼无路,只得投奔在天津开小饭铺的姨母,在灶上帮厨,端

汤送饭。那时候,郁寒窗正值三小姐死后不久,又失了业,带着女儿郁琴,靠卖稿

子湖口,在秋二姑的姨母那个小饭铺包伙,常常交不上饭钱,厚着脸皮赊欠。秋二

站非常心疼郁琴这个孤女,也很同情郁寒窗的遭遇,经过她的手,饭菜份量十足,

而且还常常白搭工夫,给郁家父女缝缝连连。大约一年光景,郁寒窗又时来运转,

便结束了在小饭铺的包伙生活,备下丰厚礼品,登门向秋二始致谢。他手提着粗细

衣料和什锦糕点,刚到小饭铺门口,只见秋二姑蓬头乱发从小饭铺里走出来,满面

泪痕,神情凄苦。原来,姨母为了独占这一方的生意,逼她给这几条街上的一个地

痞头子当姘头,秋二姑死活不肯答应,所以被赶出门。郁寒窗感思图报,就请她去

管家;秋二始也走投无路,只有跟郁寒窗去。

过去,在锦衣玉食中长大的三小姐,一点不会过日子,不懂过日子。郁寒窗的

每月薪水不够半个月开销,寅支卯粮,四处借债。自从秋二姑管家,精打细算,量

入为出,不但还清了陈年旧账,而且月月小有盈余。郁寒窗吃穿不愁,满面春风,

秋二始和郁琴亲如母女。郁寒窗本来风雅俊逸,光景一好,就有人劝他续弦。一天

晚上,有位热心的朋友来访,吵吵嚷嚷要给他说媒。他送客回来,只见郁琴哭成了

泪人,忙问道:“琴儿,哭什么?”连问了几遍,郁琴才抽抽噎噎地说:“我……

我只要……秋娘……”他明白了,叹了口气,说:“我要……也只要秋娘。”郁寒

窗已经跟秋二姑同居数年,他很想举行婚礼,名正言人但是,秋二始认定自己是克

夫命,害怕给郁寒窗招来险凶,不肯同意。就这么对外是主仆,关门是夫妻,不明

不白。

秋二站带着郑长庚和蒲柳春,从柳篱小院到河堤来。郑长庚拐了个弯,到河洼

地的田垅里,摘了岗尖一柳篮子金葫芦香瓜,醉罗汉甜瓜,绿大碗面瓜,将郁寒窗

赠送的一小袋银元,深深地埋藏在瓜下篮底。

郁寒窗一见送瓜来,不好意思地说:“受之有愧,叼扰了!”

郑长庚放下瓜篮,连连拱手,说:“聊表寸心,见笑,见笑。”

郁寒窗喜爱地望着蒲柳春,问郑长庚道:“您这位外甥,言谈举止大有书卷气,

想必上过学吧?”

郑长庚苦笑着摇了摇头,说:“一贫如洗,哪里有钱送他上学,不过是我教他

粗通文字。”

郁寒窗沉吟了片刻,才说:“天生英才,不可埋没蓬蒿,所不知柳春的学问……”

“柳春,快把你那几本文章拿来,请郁先生过目!”郑长庚喜出望外地喊道。

蒲柳春十分羞怯,不肯去拿;郑长庚发了火,要亲自去取,他才赶忙跑回家,

挑选了两本拿来。

蝇头小字写在糊窗户的高粱纸上,粗针麻线装订成册。

郁寒窗刚要打开来看,老掌舵换上舵把,催道:“先生,快上船吧!路上不太

平,天黑之前要赶到通州。”

“允许我带走吗?”郁寒窗含笑问道:“我一定在三天之内读完,五日之内口

音。”

“承蒙您肯赏光,求之不得哩!”郑长度连连道谢。

郁寒窗带着秋二始和郁琴上船,挥手告别,郑长庚长揖到地,深施一礼送行。

孤舟远影,消失在茫茫河上,蒲柳春像做了个梦。



通州新城南门外的复兴庄,村民十有八九是基督教徒,教徒中又十有七八在教

会的福音农场当雇工。

复兴庄村北是南城的护城河,河岸矗立着高高的白杨树;村东是潞河中学的校

园,相隔一道绵延起伏的铁蒺藜网;村南是京通铁路,路南有一大片阴沉沉的黑松

林,透过松林的空隙,可以看见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十字架,那是基督教徒的坟

地;村西是田野和牧场,上百头花斑母牛和一群群的黑白奶羊,在绿野上吃青草。

牧场连接着一座果园,果园里有桃、李、梨、杏、樱桃、桑葚、苹果、海棠,还有

一架架葡萄。

郁寒窗一家,本来被安置在一座教员小楼上,但是楼下住的是一家典型的洋奴,

惹人讨厌,秋二始更腻歪那些满口洋文的男男女女。于是,他们便跟一位低一级的

教员交换住宅,搬到复兴庄的一座花树葱茏的小院里。

门外,一片清水荷塘,郁琴头戴一顶雪白的大草帽,帽沿上插着一朵殷红的野

花,小小的鼻失一堆汗粒儿,柳荫下亭亭玉立,正在持竿垂钓。

蒲柳春口羞,郑长庚拘礼,都不敢惊动她,屏声静息地站在荷塘十步之外。

鱼线轻轻颤动了一下,鱼儿咬钩了,郁琴猛地抬起鱼竿,钓上了一条两三寸长

的草生小鱼,欢笑着又蹦又跳,打了个旋转,这才发现身后伫立多时的二位来客。

“呵……”郁琴脸一红,眨了眨水汪汪门明闪亮的杏子眼,“郑大伯,柳春大

哥,我去通知家父,迎接您们。”

郑长庚和蒲柳春划船到通州卖瓜,顺便看望郁寒窗、秋二姑和郁琴。

“慢!”郑长庚摆了摆手,“先请问郁先生是不是空闲?”

“家父一向无事忙。”郁琴笑道,“他正跟他的老友桑榆叔叔高谈阔论。”

“那么我们就不打扰了。”郑长庚连忙说,“琴姑娘替我们向郁先生问好吧!”

“您们不能走!”郁琴急忙劝阻,“桑榆叔叔是一位作家,他阅读了柳春大哥

的文章,非常赞赏。”

蒲柳春恭恭敬敬地说:“应该当面向桑先生讨教。”

于是,郁琴把那条草生小鱼放口池塘,收起鱼竿,带他们爷儿俩进院。

小院花红叶绿,田家风味,只有三间北房,外间屋会客。走进院去,花树障目,

未见主人,先闻其声。

“一个人读诗,也正如人之一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郁寒窗侃侃而谈,

津津有味。“青年时期,热情奔放,充满海阔天空的幻想,便自然喜爱李白的诗;

中年时期,耳闻目睹人间的疾苦,遭遇接二连三的坎坷,便转而理解杜甫了;到了

晚年,功名利禄有如过眼烟云,不再有雄心壮志,于是就陶醉王维那道世之作的田

园隐逸诗了。”

“老兄的宏论,恕我直言,小弟不敢苟同!”一个豪放的声音大笑,“我这个

人到死也跟王维无缘;因为我上无遮身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比不了王维有个别墅,

有钱,有闲,可以弹琴赋诗,闲情逸致。”

“还口关东当你的响马去!”小厨房里,秋二姑插了话,“大秤分银,小秤分

金,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过你那逍遥自在的日子。”

蒲柳春大吃一惊,低声问郁琴道:“说话的这一位就是桑先生吗?”

郁琴含笑点点头。

“他当过响马?”

郁琴又点点头,可是并不解开这个谜。

“嫂子,你是要把我置于死地而后快呀!”桑榆又跟秋二姑开起玩笑,“我那

位老岳父正盼望我自投罗网,好拿我的人头换金票。”

“桑先生的老岳父是什么人?”蒲柳春更被引起了好奇心,又问郁琴。

“原来是个响马头子。”郁琴脸上露出鄙夷神色,“后来受伪满招安,当上了

警察署署长。”

桑榆祖籍京东,本在天津南开大学国文系念书,成立社团,办杂志,写小说,

跟当时卖稿为生的郁寒窗结为文友。他比郁寒窗年轻十岁,所以开口老兄,闭口小

弟。“九一八”事变,他热血沸腾,弃学出关,打算投笔从戎,加入抗日义勇军,

却不想途中被一支绿林武装掳去。这支绿林武装的寨主,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悍匪;

他的女儿,也是个马背上出生,枪林弹雨中长大的雌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